實況報道
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金融服務、專業服務、批發貿易、醫療保健,以及資訊通信與媒體這五大“朝陽”行業,蘊藏巨大的發展潛能。
政府今年宣布重點幫助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rofessionals, managers, executives and technicians,簡稱PMET)在這五個迅速轉型的領域中求職。
爲了深入了解PMET如何在這不確定的時代找到自己的立足點,《聯合早報》兩名記者在人力部的牽線下,以實習生身份跟隨三名中途轉行者,前往三家公司各實習兩天,實地觀察PMET對新領域的適應狀態。
加入Tinkerbox 林映彬找到工作滿足感
念大學時,最讓記者頭痛的科目就是編程。
直到如今還清楚記得,作爲學習工程的必修課,在第一個學期就得完成基礎C++,用這個編程語言解答一些數學題。這當中的運算法是課本上找不到的,必須從幾個公式中舉一反三,讓我們這些習慣從練習題庫背答案應試的學生措手不及。
在那個谷歌還不流行的年代,人們還沒有在網上分享答案的習慣,記者坐在電腦前“奮鬥”到半夜,才能解答出一道別人幾分鍾就能寫出的程序。
從那以後,即便資訊科技行業經曆了幾番的蓬勃與變革,大學時學編程的打擊讓記者對科技業留下抹之不去的“陰影”,從沒想過要加入這個行業。
所以,這次記者到很夯(網絡用語,意即風靡)的科技起步公司實習時,10多年前的陰影仿佛又找上門,讓記者一度擔心,是否能“熬過”兩天的實習。
創意激蕩 Tinkerbox氣氛活躍
當記者開始了解設在惹蘭勿刹店屋的這家軟件公司Tinkerbox之後,之前的顧慮就淡化了許多。這裏不乏中途轉行的人,大家並不只是成天埋頭對著電腦,他們有很多討論和創意激蕩的機會,氣氛很活躍。
成立九年的Tinkerbox是本地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軟件公司,有不少拿手項目,包括爲一家日本的打印及投影公司設計內部反饋管理系統,也開發過DIY指甲顔色的手機應用,還把傳統租車公司的租車系統網絡化。他們使用的是圈子裏很熱門的編程語言Ruby。
那兩天,記者跟隨公司的産品經理林映彬(30歲)籌備一個新的項目,創建網絡平台,供不同商家在上面建立顧客獎賞制。
平台的後端編程已經就緒,記者需要做的是聯絡零售商,吸引他們加入。好在這些商家都是注重網購消費者的起步公司,願意嘗試利用新平台提供的電子固本來吸引顧客。記者也需要同編程員和設計師討論,如何讓平台更吸引人,比如讓顧客直接從面簿(Facebook)就能登入,無須另設密碼。
之後,記者跟著林映彬和行銷經理陳慧雯(24歲)與新加坡馬來商會代表見面。該商會旗下的中小企業中心,有專人爲Tinkerbox這樣的公司提供咨詢申請政府資助。
馬來商會正打算爲甘榜格南(Kampong Glam)商圈注入活力,Tinkerbox設計商家網站的經驗正好可派上用場。作爲記者,我也能就整體的宣傳提供一些意見。
林映彬:從無到有設計出軟件超滿足
林映彬在新加坡管理大學念商科,當過三年半的新航空姐,也在知名藥劑公司當過銷售,雖然待遇不錯,但沒有滿足感。
林映彬後來到專門教導女性編程的TechLadies訓練營學習,加入Tinkerbox後,她之前的工作經驗讓她能同團隊有效溝通,把不同想法的團隊組織在一起,從無到有設計出一套軟件,這讓她感到很興奮。
Tinkerbox注重學習文化
Tinkerbox很注重學習文化,大家的編程都是公開的,他們每兩個星期舉辦一次交流會,分享編程和商業開發遇到的問題,老板們也參與其中,沒有大公司的“階級劃分”。
來Tinkerbox實習或正式工作的人當中,有律師、醫生和教師,還有工業設計師。Tinkerbox聯合創辦人沈楙祖(32歲)說,在其他行業工作過的人,能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對于他們設計以人爲本的軟件很有幫助。
“不過,這不是說我們就可以對員工的技術能力打折,畢竟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客戶也許並不在行,但行內人就知道我們編的程序是千錘百煉,這幾乎是一種藝術。”
經驗發力 李勤汶迅速適應環保新領域
這次記者接到的任務,是到大士的環保公司Environmental Solutions,跟著商業發展經理李勤汶(48歲)實習兩天。
畢業自南洋理工大學電機與電子工程系的李勤汶在IBM工作16年,從工程師做到離職前的商業策略部門主管。他辭職後,幫朋友開過特許經營的泡泡茶店,也到中國無錫負責過質量檢測,之後還加入行業協會,但都無法持久。
在經曆了兩段各長達幾個月的失業期後,他報名專業人士轉業計劃(Professional Conversion Programme,簡稱PCP),被安排到Environmental Solutions擔任商業發展經理,同時到新加坡管理大學(簡稱新大)修讀國際貿易文憑。參與PCP計劃的學員,學費由政府和公司資助;學員超過40歲,政府承擔月薪的九成(頂限爲6000元),公司負擔一成,爲期一年。
李勤汶很珍惜目前的機會,即使一大早就要開車,花四五十分鍾從淡濱尼到大士上班,他也沒嫌棄。每個月四天,他還必須去新大上課。
Environmental Solutions創辦人之一、阿瓦迪爾(Sivakumar Avadiar)當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工程系還沒畢業,就看好環保行業前景,開辦了公司。他們目前處理金屬工業廢料,包括煉油廠的廢催化劑(spent catalyst)、金屬軸承汙泥(metal bearing sludge)、汽車裏的催化式淨化轉換器和包裝用的木箱。
李勤汶:PCP培訓只是打基礎 在職培訓才是最關鍵
李勤汶之前在IBM有豐富的客戶管理、采購和質量管理經驗,但在Environmental Solutions工作的重點是招攬生意,說服一些公司把廢料處理的訂單交給他,同時還得同內部部門接洽,確保現有客戶的訂單順利完成。
雖然李勤汶從沒接觸過環保行業,但由于他管理經驗豐富,Environmental Solutions的工作很快就上手。同時,他很滿意新大對他們這些中途轉業者細心的培訓,比如學校爲學員設立WhatsApp聊天群,教授幾乎每天都發閱讀資料給他們看。
不過,他說:“PCP的培訓只是打基礎,要摸清這個行業,在職培訓才是最關鍵的。”
在這裏半年,李勤汶已經很熟悉公司的運作,他帶著記者去認識實驗室、了解公司的核心優勢,即利用化學反應提煉鎳(Nickel),還有廠房內的運作等。
在什麽都要“一腳踢”的中小企業,李勤汶還得負責爲新進員工提供職業衛生與安全培訓。他流利地用英語和華語“同步翻譯”,向孟加拉和中國客工解釋安全事項,不知道的人還以爲他是個資深的督工。
阿瓦迪爾說,他很看重李勤汶的穩重和經驗,對于員工普遍比較年輕的公司來說,有這樣的員工出去見客戶招生意,會讓人更信服。公司接下來打算把一些重要的商業發展項目交給他負責。
PCP參與者疑慮
李勤汶感激新公司給他機會站穩腳跟,也對自己能從頭再來建立起自信,不過,他也認識一些參加PCP的人,對這個計劃存有懷疑。
“這個計劃只是第一年的薪水主要由政府承擔,一些人擔心一年後,公司還會不會繼續雇用他們。畢竟,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找到能創造價值的人才固然重要,但需要支付同他們價值相符的人力成本也是一筆大開銷;不是每個中小企業都能把眼光放長遠。”
參與開發新科電子業務 翁詩毅擴展視野
對從事新聞工作的記者來說,電子開發與銷售公司像個遊樂場,布滿新穎有趣的科技“玩具”,但記者因缺乏“把玩”它們的專業知識,難以享受其中樂趣。
一聽說將到本地科技通信巨頭新科電子(ST Electronics)實習,跟隨一名職員了解擔任公司業務開發經理的點滴,雖然對有機會接觸新事物有所期待,但記者的確擔心自己的“一竅不通”,會給“臨時東家”帶來麻煩。
踏入新科電子不到一個早上,記者跟隨的對象——無線系統部門副經理翁詩毅(42歲)便安排了例常會議,與另四名電腦工程師討論公司近期計劃投標的一項商業合作項目,應該采取何種科技方案模式。
記者作爲“新人”,只能在一旁默默觀察,偶爾發問以搞清楚狀況。主要負責推銷科技方案,並確保團隊給予客戶貫徹始終服務的翁詩毅,參與討論的踴躍度遠遠超越記者;除了提醒同事改進現有內容,也提出建議和新點子,好讓團隊能進一步探索最佳方案。
下午,翁詩毅帶著記者會見一組系統承包供應商,了解一款通信系統的運作細節。他們的討論內容對記者這個外行人可說是深奧難懂,翁詩毅則顯得了如指掌,時而問及系統伸縮度,時而與對方商量價格。
翁詩毅:在“黃金階段”尋求新嘗試
翁詩毅加入新科電子才一年多,不問還真看不出這是他首次從事電子業務開發。他原是正規軍人,在新加坡武裝部隊擔任軍官近20年。
問及爲何離開軍隊,他坦言,對軍中生涯其實喜愛有加,但更希望在步入工作的“黃金階段”時,能有新的嘗試和突破,擴展視野。
他說:“作爲軍人,我的職責在于保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雖然意義重大,但工作畢竟圍繞在國防事務上,有一定局限。現在,我有機會參與開發公司業務的整個過程,接觸不同客戶群,這對個人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不斷提升自己非常重要
談到個人發展,記者也被安排參加新科電子定期爲員工舉辦的“個人認知與軟技能管理工作坊”。工作坊主要對象爲近期加入公司的員工,透過極具互動元素的活動,給他們灌輸溝通、人員管理,以及團隊精神等價值觀。
翁詩毅指出,新科電子注重員工栽培,定期培訓員工,這也是吸引他離開軍隊加入公司的主要考量之一。他說:“這個時代在不停地轉變,惟有透過學習與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力……有些人工作一段時期後開始迷惘,不知如何發展事業。不斷提升自己因此非常重要。”
“先受雇 再受訓”計劃
旨在幫助有意中途轉業者的“先受雇、再受訓”專業人士轉業計劃2007年推出至今,已惠及超過7500人。
由人力部與勞動力發展局聯合推出的專業人士轉業計劃,以在職培訓的模式進行,這表示求職者會先受聘于參與計劃的公司,然後再接受所需培訓,過後才獲正式受雇。
根據計劃,在員工受訓期間,雇主可獲政府撥出的70%工資補貼,頂限是每月4000元。雇用長期失業或年齡在40歲以上的PMET,雇主則可獲得90%的工資補貼,頂限是每月6000元。另外,計劃也爲公司承擔高達70%的培訓費用,中小企業則能獲得高達90%的津貼。
目前所著重的工作領域包括醫藥保健、幼保教育、社會服務和資訊科技等。勞發局預計未來幾年進一步擴大計劃範圍。
至于新設的“ 實習與培訓計劃” (Attach-and-Train),有意加入朝陽行業的員工也可獲得培訓,但提供培訓的企業不一定要聘請這些學員,而只須給予他們累積工作經驗的機會。
有興趣報名者可上網www.wsg.gov.sg/pcps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