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7日,浙江省組建的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12人啓程赴意大利協助應對疫情。圖源:鄭夢雨| 新華社
2019年年中,意大利國家統計局人口普查報告顯示,2018年意大利人口持續下降,移民占比上升,達到總人口的8.7%,其中有30萬爲中國人。
在30萬中國人中,約10萬來自浙江青田縣。
那麽,意大利爲什麽有這麽多青田人?青田人爲什麽會選擇意大利?
1 美麗的石頭,讓世界認識青田
青田縣地處浙江南部,建縣于公元711年(唐睿宗景雲二年),因青田山而得名。
雖然名字裏有“青”也有“田”,但其實山多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可以想象,這裏發展農業有多艱難。
圖爲青田縣小舟山鄉梯田中的紅色田魚。
曆史上,青田“無平田衍土以耕,無柔桑良葛以織,無魚鹽商賈之利,無畜牧販賣之饒”,土壤也是“東南之硗壤也”。(注:硗讀qiāo,貧瘠)當地人一直爲糧食勞碌,“終歲勤苦而不得一飽”。
青田有句諺語,“青田三件寶:火籠當棉襖,火篾當燈草,番薯幹吃到老”,正是對當地貧困現狀的一種寫照。
困境造就了青田人吃苦耐勞的性格,也使他們不得不外出討生活。
瓯江自西向東穿縣而過,直抵商業氣息濃厚的溫州。借助這條水路,青田人開始走出大山,還將當地特産青田石帶了出來。
注:建國後,青田曾劃歸溫州管轄,1963年開始歸麗水管轄。
圖爲青田石雕。
在此期間,有人經由西伯利亞前往歐洲,有人則東渡到達日本。
據青田縣1991年的僑情普查,“清嘉慶二年(1797年),本縣山口鎮陳半山人留國雲,曾攜石雕東渡日本銷售,至今近200年曆史。”
這是目前可追溯到的最早的青田石海外銷售記錄。自此,青田人開始走出國門,尋找新的人生。
不過,真正推動大量青田人奔赴異國的,是青田石雕的國際化。
1853年,青田石雕在南美路易斯的國際賽會上首次參加國際展出並獲獎,隨後,許多青田石雕作品被選送參加多場國際展會,如1896年歐洲萬國博覽會、1899年巴黎博覽會、1905年世界萬物博覽會及1915年太平洋萬物博覽會等,在後兩次博覽會中分別獲特別獎和銀獎。
青田石雕由此在國際市場上一炮而紅。
逐漸擴大的歐美市場,造就了一些“在異國發家致富”的故事,吸引著更多青田人奔赴歐美。
著名記者鄒韬奮在遊記中記錄了1933年他在巴黎的見聞:
“據熟悉青田人到歐‘掌故’的朋友提起,最初約在前清光緒末年,有青田人某甲因窮苦不堪,忽異想天開,帶著一擔青田所僅有的特産青田石,由溫州海口而飄流至上海,想賺到幾個錢以維持生活,結果很不得意,不知怎的竟得由上海飄流到歐洲來,便在初到的埠頭上的道路旁,把所帶的青田石雕成的形形式式的東西排列出來。歐人看見這樣從未看見過的東西,有的也被喚起了好奇心。問他多少錢,某甲對外國話當然是一竅不通,只舉出幾個手指來示意,這就含混得厲害了!有時舉出兩個手指頭來,他也許是索價兩毛錢,而外國人也許就給他兩塊錢。這樣一來,他便不久發了小財。這個消息漸漸傳到他的本鄉,說貧無立錐之地的某某,居然到海外發了洋財了,于是陸續出洋冒險的漸多,不到十年,竟布滿了歐洲!最多的時候有三四萬人……”
2 天災人禍,推動異國謀生
青田縣自然災害頻發,1912年的大水災致使75604人受災,9000多人死亡,沖毀房屋、田地無數,縣內“人心惶惶,老幼呼號”。
其時正逢一戰,英法等國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現象,中國采取“以工代兵”方式參與到戰爭中。
華工招募條件看起來也頗爲豐厚:提供諸如衣服、鞋子等多種生活物資,在赴歐前還會發放20元左右的津貼。要知道,當時北京、上海普通工人的月工資也不過10元至20元。對于走投無路的青田人來說,出國拼一拼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英法協約國共雇傭了14萬到15萬華工,其中英國獨占10余萬人,法國則近4萬人。據1922年法國戰爭部統計,在法國雇傭的36941名華工中,31409人來自華北,4024人來自南方,其中,有2000多人來自青田。
圖爲1931年,青田華僑張旭明在其開辦的巴黎拉其諾大街11號商店門口。圖源:浙江省歸國華僑聯合會@浙江僑聯
由于路程近、船費便宜、手續方便等原因,日本在民國早期是青田人理想的謀生之地。一戰期間,日本對華工的需求也很大,直接促進了溫州、青田等地赴日的人口流動。
青田人到日本後,大多居住在東京,從事體力勞動工作。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中,有122名青田人死亡,此後日本對華工的政策越發苛刻,甚至有了一些排華行動,先後大約有兩千多青田人、溫州人被強制遣返回國。1924年2月到4月間,有近千人的赴日申請被拒。到20世紀30年代,中日關系漸趨緊張,赴日務工的青田人不斷減少。
3 他們爲何選擇了意大利?
20世紀30到50年代,世界範圍內戰爭頻發,許多華僑想回國回不成,許多人想出國也出不去,往來一度陷入停滯狀態,直到80年代才逐漸好轉,大批青田人又開始奔赴歐洲。
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10年,青田縣內批准出國、領取護照的便達16206人;1991年到2000年,共批准出國117476人,2000年高達29980人,創曆史新高。
目前,青田縣戶籍人口約55.6萬,其中華僑約33萬,分布在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這33萬人中,有十萬多人在意大利。這是爲什麽?
青田人選擇意大利,與其以手工制造業爲特色的經濟體系有關。
早期青田移民以販賣青田石雕爲生,但這類商品只能從中國運送,路途遙遠,再加上戰爭影響,導致賣貨經常中斷。一些青田人爲了謀生,批發一些成本極低的小商品沿街叫賣,如錢包、領帶等,久而久之,成了青田移民的主業。
2015年,意大利出版了第一本關于華人移民的漫畫《春秋》,描述了1931年移民到意大利的吳氏家族奮鬥史,故事的主人公Wu LiShan就來自青田,賣領帶起家。
圖爲在普拉托,一名中國人在自己的店裏賣衣服。圖源:南方周末
除了産業契合,吸引他們的還有意大利寬松的移民政策。
意大利曾在1986、1990、2002年等多次“大赦”,讓大批非法移民取得了合法居留特許證。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西班牙,從1986年到2005年,西班牙政府有過6次有關移民的放寬行動,與意大利一樣,目前在西班牙的青田人多達10萬。
此外,青田人如此集中分布在歐洲幾個國家,也與其家族精神有關。
青田有句俗語,“青田豆腐縣,不是親就是眷”,意思是青田很小,繞來繞去,大家都有親戚關系。這種沾親帶故、守望相助的家族關系,也被海外青田華僑繼承,一般都是一人出國,許多家庭成員也相繼出國,一個家庭站穩腳跟,其同宗也會跑來投奔。比如,青田鄭氏從1936年出國,到如今,家族出國人數已達153人。
就這樣,青田人在異國相互扶持,聚沙成塔。
4 守望相助,祖國是強大後盾
季羨林曾在《留德十年》一書中如此評價青田人,“(青田人)這樣辛辛苦苦,積攢下一點錢,想方設法,帶回青田老家。這些人誓死不忘故國……”
圖爲無人機拍攝的青田縣夜景。圖源:新華社
在日常生活中,青田的僑鄉特點十分突出,比如:
留守現象嚴重,經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帶著兩三個孩子生活,因爲父母都在國外打拼;
許多初高中生不以考學爲目標,而是紛紛立志成爲“移民二代”,與遠在異國的父母團聚;
外語學校很多,教學多以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德語和葡萄牙語等爲主,英語反而居于次位;
外幣很常見,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直接用歐元進行消費。
2012年,青田縣方山鄉龍現田魚養殖專業合作社還正式開通了外幣兌換業務,這是中國首個村級外幣兌換點。
青田人成了聯系中國和意大利乃至歐洲的一條紐帶。今年2月,當中國疫情嚴重時,意大利中部瑞安華僑華人總會就曾向國內同胞捐贈三萬多個口罩。意大利疫情日益嚴峻,青田與麗水市聯動,捐贈了包括口罩、手套、隔離衣等在內的防疫物資,已于3月1日空運發往意大利。
此外,青田縣還抽調30多名精幹醫生、心理專家組成遠程問診團隊,進駐了青田人比較集中和疫情比較嚴重的56個國外城市網絡社交群,進行線上問診,已服務萬余名華僑。
面對歸國華僑,早在2月27日,青田縣就發布了《海外青田同胞疫情防控工作告知書》:無特殊情況,暫緩回國返青,在居住國就地居家做好自我防護。若遇到問題,及時聯系當地僑團或使領館。另外,回國返青必須報告,青田縣對海外回國返青人員采取隔離醫學觀察14天措施。
對此,庫叔想對海外的同胞們說,若決定留守國外,一定注意減少外出,出門務必戴口罩,不去人流密集處,保護好自己。若決定歸國,請做好防護,及時、如實與家鄉報備,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祖國永遠是強大的後盾!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瞭望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