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遊客突然發現貴州壯麗的自然風光,古樸的民族風情才是最原汁原味的旅遊向往。貴州的紅色旅遊同樣別具特色:中央紅軍長征在貴州轉戰時間長達五個月零八天,足迹遍及全省88個縣(市)中的67個,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遺址。決定黨和紅軍命運的遵義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強渡烏江、婁山關戰役、四渡赤水等重大事件就發生在這裏。更難得這些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與自然山水、民俗風情、曆史文化天然融爲一體,成爲一條條獨特的最美風景線,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在接受紅色文化熏陶的同時,享受黔貴高原大自然的饋贈。讓我們通過國家公布的8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遊覽,進一步感知貴州的人文、熱愛貴州的壯美吧。
NO1.貴州紅軍長征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1. 遵義市遵義會議紀念館
地址: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鳳凰中路
概述:陵園由“紅軍烈士紀念碑”、“鄧萍烈士之墓”、“紅軍墳”、“青松堂”、“翠柏園”、鄧萍烈士犧牲情景雕塑、紅軍衛生員給窮人治病情景雕塑、鍾偉劍烈士雕塑組成。1954年將桑木垭“紅軍墳”遷來這裏,從此稱小龍山爲“紅軍山”。1968年修建紅軍烈士陵園後,收集安葬了長征中在遵義犧牲的部分紅軍烈士忠骨和骨灰,尤以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著名。鄧萍(1908~1935),四川富順人,1928年他與彭德懷、滕代遠等在湖南平江發動武裝起義,參加過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鄧萍是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最高級軍事將領,被評爲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3.遵義市彙川區、桐梓縣婁山關景區
地址: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城區南郊杉樹壩
概述:陵園建築依山就勢,古木參天,莊嚴肅穆,由主體陵園,百竹園、香樟古樹園三部組成,陵園建築包括大理石碑記(四渡赤水戰役經過示意圖)、陳列館、紅軍標語等。赤水紅軍烈士陵園是全國第一個爲紀念“四渡赤水”戰役犧牲紅軍烈士而修建的陵園。
5.赤水市黃陂洞戰鬥遺址
地址: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丙安古鎮
概述:陳列館原爲紅一軍團指揮部舊址(王姓地主住所),建築爲兩層,占地面積174平方米,建築面積爲348平方米。陳列全面展示了紅軍長征在赤水艱苦卓絕的征戰過程和紅一軍團在丙安留下的曆史永恒記憶。丙安古鎮是一個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場鎮,三面瀕臨赤水河,地勢險要,保持了明清以來古城堡原貌。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中央軍委作出途經赤水縣境,在四川省泸縣與宜賓之間渡過長江的決定。24日,紅一軍團進入赤水縣境,林彪率部攻下丙安後,將軍團指揮部和紅二師師部設于丙安古鎮,指揮開展了著名的丙安、複興場、黃陂洞之戰。28日回師土城,保證了紅軍順利一渡赤水,至此揭開了紅軍“四渡赤水”戰役序幕。
7.習水縣、赤水市、仁懷市風溪渡口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地
地址: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遵義市余慶縣、遵義縣和貴陽市息烽縣
概述:四縣烏江段是紅軍長征突破烏江主要紀念景點。1935年1月,中央紅軍分別于江界河渡口、回龍場渡口、茶山關渡口渡過烏江並攻占遵義後,紅軍得到了寶貴的休整時間,爲遵義會議的舉行創造了條件,開始了革命轉折的重要一步。突破烏江主要景點包括:
甕安縣江界河渡口遺址。距離甕安縣城45公裏,是烏江通往遵義的主要渡口,江面寬120多米,兩岸懸崖絕壁,形成“烏江天險”。
余慶縣回龍場渡口遺址。位于余慶中部大烏江風景名勝區,景區主要以橫貫余慶縣中部的大烏江爲主體,景區內保留有紅軍強渡烏江的戰鬥遺址和古橋、古墓、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
遵義縣茶山關渡口遺址。位于遵義縣尚稽鎮茶山村。彭德懷、楊尚昆率領的紅三軍團主力曾在此與敵軍發生激烈的戰鬥。關口保留有大量古碑、黔軍碉堡殘垣、戰壕及紅軍墳等遺迹。
息烽縣梯子岩、大塘、江口古渡口遺址。位于息烽縣境北部邊緣的烏江峽,爲紅軍當年南渡烏江的渡口,地勢險峻、激流洶湧。
8.黔東南州黎平縣黎平會議舊址
地址:貴州省銅仁市印江縣木黃鎮新木街中段
概述:紀念建築包括木黃會師紀念館和紀念碑。紀念館即紅二、六軍團木黃會師軍部舊址,原名“水府宮”,始建于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爲二進高封火牆圍護古建築,坐西向東,占地面積887㎡,建築面積579㎡,中軸線上依次有牌樓式大門、戲樓、耳房、天井、正廳、後廳等建築。1934年夏,賀龍、夏曦、關向應等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進入黔東,建立了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同年10月,由任弼時,肖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抵達木黃鎮,與紅三軍(會師後恢複紅二軍團番號)勝利會師。兩軍領導人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肖克、王震等在紅三軍軍部木黃鎮水府宮內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兩軍團統一行動。紅二、六軍團木黃會師,是中國紅軍史上第一次會師,爲紅二方面軍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10.遵義市苟壩會議舊址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
概述:紀念館在原集中營舊址基礎上改建,集中營占地57124.4平方米,1938年之前是劉姓地主莊園,1938年軍統到達這裏後趕走地主,又修建了十幾間房屋,建成了集中營。息烽集中營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統局設立的監獄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所秘密監獄,由設于息烽陽郎壩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處組成。軍統內部稱之爲“大學”,而重慶白公館監獄和望龍門看守所則分稱“中學”和“小學”。息烽集中營自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銷,先後關押共産黨人、進步人士1220余人,其中包括許曉軒(《紅岩》中許雲峰的原型)、車耀先(成都“努力餐”創始人)、楊虎城、宋振中(“小蘿蔔頭”)、羅世文、宋绮雲、黃顯聲、張露萍、馬寅初等許多著名人物,張露萍七烈士等600多名革命者在這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NO3.安順市王若飛故居
地址: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
概述:深河橋抗戰遺址位于獨山縣城北9公裏處,二戰期間是西南鐵路終點站,黔桂公路必經之地。遺址以“深河橋抗日文化園”形式展示,包括新舊兩座深河橋和深河橋抗戰史陳列館、抗戰紀念碑和抗戰英烈壇。該園以展現震驚中外的“黔南事變”抗日史實爲主。1944年12月2日,日軍攻占獨山縣城,中國軍隊、美國盟軍和黔南各族人民在深河橋共同抗擊日軍,最終迫使日軍敗退黔境。中國的抗日戰爭始于北京蘆溝橋,終于獨山深河挢,獨山被譽爲“抗日戰爭的轉折地”。
NO5.銅仁市周逸群烈士故居
地址:貴州省黔南自治州荔波縣向陽路21號
描述:烈士故居爲土木結構的四排6間普通瓦房,坐西朝東,當街而立,占地面積320平方米。進故居右後一間是鄧恩銘書房,鄧恩銘在此度過童年、少年。鄧恩銘(1901~1931),水族,貴州荔波人。中共一大、二大代表,無産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産黨創始人之一,山東黨組織早期組織者和領導者。1920年與王盡美等人組織成立“勵新學會”,創辦《勵新》半月刊。1922年,赴莫斯科參加遠東各國共産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列甯親切接見。1925年發動青島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1927赴武漢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山東省執行委員會書記。1928年12月,由于叛徒出賣在濟南被捕入獄,1931年4月5日慷慨就義,終年30歲。
NO7.銅仁市石阡縣紅二六軍團革命遺址
1. 石阡縣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會議舊址及陳列館
地址: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甘溪鄉
概述:現存遺址主要包括甘溪紅軍烈士紀念碑、甘溪紅軍烈士墓等建築。1934年8月,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長征先遣隊紅六軍團兩個師9700人從湘贛根據地突圍西征,以與黔東根據地賀龍率領的紅三軍會合。10月7日紅六軍團在石阡甘溪與桂敵遭遇,被截爲三段,陷入湘桂黔三省敵軍24個團重圍,紅軍分頭突圍,于10月16日困牛山戰鬥勝利突圍出石阡,10月24日在印江縣木黃與賀龍紅軍會師,完成長征先遣隊任務。
3.石阡縣困牛山紅軍集體跳崖遺址
地址: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
概述: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始建于民國24年(1935年),次年竣工,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標識。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350米,垂直高度約260米;在傾角約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4公裏。遺址公園由二十四道拐公路、觀景台、安南古城、美軍加油站、馬幫山寨、史迪威小鎮等組成。二戰時期,援華物資經滇緬公路到達昆明以後必須經“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線送到前線和重慶。日寇曾多次派飛機對二十四道拐公路進行轟炸,欲截斷黔滇咽喉。抗戰期間,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成爲盟軍中緬印戰區交通大動脈,是中美軍民團結抗戰的象征,被譽爲抗戰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