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永興坊,這是第二次。第一次來時住在附近一家酒店,分別在傍晚時逛過2次。第一印象,永興坊遊客太多了,第二,則爲美食眼花缭亂,于有選擇困難症的人來,真是不知道該吃哪個好。那次對永興坊是走馬觀花,知道這個地方緣于坊內正紅遍全國熱火朝天的“摔碗酒”。酒沒喝也沒體驗,倒是感受到永興坊的人氣魅力。
在西安,大概見到最多的一個大字,則爲這個複雜得讓你看暈的一個字,在永興坊也隨處可見。
這個外地人看不懂讀不出,也寫不出,而陝西人卻把它挂在嘴邊,天天離不開的,是一種陝西特色美食,當地人讀它“biang”。這是陝西關中人最愛的一道面食,一句流行于當地的老話叫:“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似乎這個字,已成陝西美食代言。
上次來永興坊沒注意過這裏還有處“非遺”文化街區,這一次要好好逛一逛了。
在走進永興坊前,有必要先來了解下永興坊是個什麽地方。在西安,于外地遊客來說,最爲知名的打卡地有回民街,其次則爲永興坊。本人體驗永興坊價格更貼心些,遊客都可以接受,花3-50能吃到多種特色美食;而回民街由于街區面積相對較大,選擇面寬些,不過價格不美麗。
而正是這一點,永興坊充分利用“唐城108坊”的風貌和千年文化底蘊,將此地開發打造出一處集民俗休閑、觀光旅遊、美食體驗、非遺美食博物館等爲一體的綜合街區。經過幾年發展,如今的永興坊已成爲西安旅遊的另一張特色旅遊名片。
有人關心紅極一時的永興坊摔碗酒還火不火,可以肯定告訴你,遊客依然不少,不斷有人排隊去體驗。必定每個人一生可能來一次,5塊錢一碗的米酒還可以接受,打個卡拍張照片了此遺憾。
“石烹”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原始烹饪方法,其曆史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它是利用石板、鵝卵石作炊具,間接利用火的熱能烹制食物的一種烹饪方法。
在本草綱目裏,白火石的學名叫白石脂,這種質地的石頭分五種顔色,五種味道,與黃帝內經的五行養生相通,做成菜品食後可以潤腸胃、生津液、補腎氣、解熱毒。
有一點,在未加入白火石之前,裏面所有的食材都是生的。
白火石汆湯的制作方法,是把食材放在碗裏,蓋上紗布,澆上水,緊接著把燒紅的白色河卵石放入高湯中氽熟。據說這個湯不僅能進補,還能去心火,治牙痛、緩解咽炎和口腔炎症。
在現場,作爲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沈蘭品師傅,給大家親自表演看鍋中食材是如何氽熟的。
二、子長煎餅
如果說摔碗酒帶火了永興坊一度成爲最熱門地,而永興坊裏還有人氣較爲火爆的一家,則爲子長煎餅。在層層包圍的遊客中,一眼瞄到穿著白衣,裹著白頭巾叼著長長大煙袋盤腿坐在炕上的陝西人。一股濃郁的陝北風襲來。
河北吃煎餅,山東人吃煎餅,但陝西人吃煎餅卻有自己獨到的吃法。據稱,子長煎餅早在元末明初時即開始制作,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
但遊客看不懂的,爲何攤子長煎餅的都是身著綠衣的退休大爺大媽,原來,這煎餅與綠色有著割舍不斷的情節。
老東家介紹說,過去的子長煎餅,主要服務于軍隊行軍作戰,到清代才傳入民間成爲民間小吃。今天的子長煎餅,讓大爺大媽們穿綠衣服來操作,正是爲了讓遊客有種穿越感。
永興坊最多一天有20萬遊客量,除了“網紅打卡地”摔碗酒人氣依舊不減外,子長煎餅門前幾乎天天排長隊,可以說是人氣最高的美食店了。老板介紹說,他家一天賣三四萬個煎餅不在話下,把人聽傻了眼。
中國這麽大,原來一直想爲何西安能成爲十三朝古都?來到西安,總覺跟大西安的美食息息相關。
永興坊裏的美食太多了,可分爲關中美食和陝南美食。其中關中美食有:biang biang面、岐山臊子面、老潼關肉夾馍、澄城羊肉泡、春發芽葫蘆頭泡馍、白水九煲一鍋、秦鎮米皮、西安甑糕、岐山擀面皮、禮泉農家豆腐、乾縣鍋盔。
陝南美食:白火石汆湯、洋縣大鹹德、柞水洋芋糍粑、紫陽蒸盆子、城固熱面皮、安康蒸面、漢陰炕炕馍、鎮巴炕洋芋、甯強核桃馍、漢陰炕炕馍、甯強千錘酥、摔碗酒、旬陽太極手打粉。
不用說吃,光看都能把人看暈。
未走入後台,一陣敲鑼打鼓聲傳來。皮影戲,也是河北冀東人最爲熟悉的韻調。屏幕上幾個小皮人打來打去,節奏連貫緊湊,铿锵有力,觀感強烈。而走入後台卻發現,台前舞動這些影人的,卻是一位年輕小夥子。
華縣皮影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因其最古老、最精粹、最成熟、最完美、最經典和最有資格代表中外皮影藝術的最高水平,被譽爲”中華戲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被評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而這門逐漸淡出舞台的皮影戲,只有一些老年人在堅守,還能看到年輕人在學習,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