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醫院研究初步結果顯示,當血糖指數升高時,前期糖尿病患身體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與血糖指數正常者相比,少了超過三成。這與西方國家的前期糖尿病患的情況剛好相反。
蔡欣穎 報道
一般患有前期糖尿病的亞洲人即便不是超重者,依然面對較高的糖尿病發病率。本地研究發現,這可能是因爲當他們的血糖指數升高時,身體無法分泌足夠胰島素。
研究結果取自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去年展開的“第二型糖尿病病情曆程的臨床評估”(Assessing the Progression to Type-2 Diabetes,簡稱APT-2D)的大型研究。第二型患者一般因生活和飲食習慣,導致體內胰島素生産不足,或生理系統對胰島素敏感度不佳。
140名參與者分爲前期糖尿病患和血糖指數正常者兩組,給予統一份量的葡萄糖飲料後,由研究員觀察他們的身體狀況。前期糖尿病指的是血糖微高,但還沒達至糖尿病指標。
初步結果顯示,當血糖指數升高時,前期糖尿病患身體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與血糖指數正常者相比,少了超過三成。
這與西方國家的前期糖尿病患的情況剛好相反。在相同情況下,他們主要面對的是生理系統對胰島素敏感度不佳的問題。
首席研究員新加坡國大醫院內分泌科高級顧問醫生塗瑜笑指出,肥胖可能引發生理系統對胰島素的敏感度較低,所以亞洲人普遍覺得只要體重不超標就會沒事。
不過她說:“研究結果卻顯示,當面對血糖指數升高時,我們的身體無法産生足夠的胰島素來應對。這可能解釋盡管亞洲人體重沒有超標,還是出現這麽多糖尿病案例的原因。”
塗瑜笑指出,研究結果也凸顯盡管基因可能引發第二型糖尿病,但健康飲食和積極運動可起到減緩的作用。前期糖尿病患應該減少攝取造成血糖指數急劇升高的飲食,如白飯和甜飲等。
她說,若前期糖尿病患大量攝取這些食物,這可能對制造胰島素的胰髒造成負擔,身體無法分泌胰島素的問題會加劇,更快演變成糖尿病。新加坡的糖尿病發病率全球第二,僅排在美國之後。
由于140名參與者主要是華族,因此院方希望能招募到更多其他族群的參與者,更全面了解本地的糖尿病情況、發病過程和致病風險等,以便更好地對症下藥。
國大醫院糖尿病研究
召集30歲至70歲者參加
目前,已有1341人報名參與研究,院方希望最遲明年6月能招募到2300人。
潘炜铨(34歲,食品起步公司創辦人)是參與者之一。
他受訪時說,雖然有多名親戚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但他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前期糖尿病患,直到參與研究並完成檢查後才發現。
“我本來就注重健康,每個星期會運動三到五次,並確保飲食均衡。但這次檢查結果更讓我意識到,若不注重飲食和運動,患上第二型糖尿病的概率很高……因此除了繼續定時運動,我也少吃白飯,選擇吃更多蔬菜和水果。”
國大醫院的APT-2D糖尿病研究正召集30歲至70歲者參加,參與者須沒有已知的糖尿病病史或其他慢性疾病;同時是血糖指數正常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若有興趣可電郵[email protected],或在辦公時間撥電8781-6305或8781-6306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