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321 篇 原 創 主 文-
這些年來,隨著國家對進藏通道的不斷完善,傳統的那幾條進藏大通道鋪油路、通隧道,道路狀況越來越好,對愛挑戰的自駕老夥伴來說未免少了點“野”的味道。
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如同巨龍一般橫亘在中國西部的昆侖山,大致可分爲東、中、西三段(也有一說是分爲東西兩段),昆侖山口以東爲東段,瓊木孜塔格以西爲西段,中間則爲中段。
今天我們的視點,就落在昆侖山西段。
巍巍昆侖山(請橫屏食用),攝影@丁丁
越是閉塞的地方,越有交流的必要,出于經濟互補的需求,西昆侖南北的部落間早已有了來往。
後來吐蕃與唐朝爭奪西域,先民們探索出來的秘道,被吐蕃王朝所利用,在那基礎上探尋出幾條向外擴張、通向西域的新通道。
自此,古代西域通往西藏的通道,主要有三條:
一、從昆侖山北坡,翻越克裏陽達坂的克裏陽古道。它是最早從新疆塔裏木綠洲通往西藏的古道,被西方探險家稱爲“葉爾羌之路”。
二、從新疆皮山縣桑珠鄉,向南翻越昆侖山桑珠達坂的桑珠古道。
三、從新疆于田縣出發,翻越克裏雅山口進入西藏羌塘藏北草原的克裏雅古道,也是西域與西藏之間距離最短、最艱險的一條。
克裏雅古道示意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新疆到西藏的最初公路,最早是沿克裏雅古道直接修到西藏阿裏,據說1951年火山噴發,築路大軍不得不停工,才修改了道路的方向。
其實真正的理由,或許僅僅是因爲這條路地質過于複雜、環境過于惡劣、高寒缺氧。
(除了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英國探險家斯坦因還有日本探險家橘瑞超,都以失敗告終。)
但由于沿線海拔太高,加之險峻的高山峽谷和複雜的氣候條件,導致他們大多無功而返,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三、英雄古道
克裏雅古道,也是一條英雄之路。
1950年8月1日,爲大部隊探路開路的解放軍第二軍獨立騎兵師136人,在普魯村召開進軍西藏誓師大會後,由一團保衛股長李狄三率領,沿這條高原秘道進軍西藏,開始艱難跋涉之旅。
先遣連行進在進軍西藏的征途中
路邊能看到一具具駱駝或毛驢的白骨,攝影@王鐵男
離開普魯村前的合影,攝影@王鐵男
“那魂牽夢繞的克裏雅山口,是召喚我們付諸全部激情的目標。在美景和幻覺、夢想和眼淚交織中,我們不斷點燃希望,跟隨者內心的召喚,一步一步艱難地邁向它。”——王鐵男
在那之後,正如王鐵男老師所說,克裏雅古道就成了國內戶外探險者想“付諸全部激情”的終極夢想。
克裏雅古道自駕線路圖,制作@《中國自駕地理》
四、穿越克裏雅,你會遇見什麽?
在普魯村南邊大約6公裏處,有個地方叫阿拉叫依,它是這條路的起點,此處有一遺址,古時是屯兵檢查的卡子。
沿著當年築路大軍推出來的路基走向蘇巴什
當年築路大軍的指揮部,攝影@王鐵男
順著這裏走,大約10公裏處,翻越昆侖山的北側山脊,喀拉塔什山(海拔5114米),由于火山噴發硫磺的氣味很重,當年築路部隊測繪人員考察時爲其起名爲硫磺達坂。
阿什庫勒盆地,攝影@王鐵男
在這空曠之中,有兩個美麗的湖泊,阿什庫勒湖和烏魯克庫勒湖,還有阿什庫勒火山群,共有14座火山…從普魯村到這裏大約130公裏。
阿特塔木達坂,一片紅色的世界,攝影@王鐵男
走向克裏雅山口,攝影@王鐵男
下了山口是一片開闊地,顯得頗爲荒涼,但這片開闊地中,有三個湖。
此地的山口分水嶺大約15公裏,就到了西藏日土縣境內的邦達措和裹紮錯(邦達措海拔4902米,曾用名“亞爾錯”,是西藏鹹水湖之一,位于日土縣北部,裹紮錯以東),再向南走是邦達措的西南,進入羌塘草原無人區的昆侖山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