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曆史中,坦克這類重型裝甲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的,畢竟堅固的坦克是不能被普通的槍彈所毀掉的。因此各個國家都知道,坦克在戰爭當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和堅固的防守性。因此在二戰期間,日本就准備研究一款重型的坦克,而這個計劃也開始秘密的進行了。
一、計劃的實施
據曆史上的記載和一些書籍當中所著,日本研制這種超重型坦克的目的是並沒有完整資料記錄的,所以後世的人對于這項計劃也是有著衆多說法的。
有的人說:“日本之所以制造重型的坦克,一是爲了建造成可移動的堡壘,在質量上超過具有優勢的蘇聯坦克部隊。”而另一些人則說,“其實是因爲當時的日本受到了蘇聯開發多炮彈坦克的影響,才去研制的。”
對于大家的這些說法和猜測,其實也都是與蘇聯有著緊密相連關系的,因爲在1939年5月至9月的諾門罕戰役之中,日本陸軍裝備的各種坦克都一直處于蘇軍的下風。也因此使得日軍在這一次的戰役中,完全沒有占據到任何的優勢,所以這對于日本陸軍來說,當然需要扭轉這一個局面。那麽必須要將自己的軍事戰備和坦克進行一個全新的研制和改造。
爲此日本的陸軍在1939年的下半年還特意設立了一個名爲“大陸要塞”研究委員會的研究團隊。這個團隊專門去研究如何攻擊,國境地帶蘇軍縱深防禦陣地的戰術問題。
當時這個委員會出具的研究報告中涉及了許多事宜,比如步兵,炮兵,航空等等的兵種全部涉及在內。系統而細化的去分析如何攻破和占領蘇軍當時的防禦陣地。
日軍要做的超重戰車,其任務極其簡單,就是直接利用反坦克障礙與反坦克炮固守的縱深防禦陣地。在中型戰車部隊突擊前,以直接射擊的方式清除蘇軍的反坦克炮。
那麽這樣一來,超重戰車需要搭載的大口徑炮,和裝甲上能夠承受反坦克炮設計的重裝甲就尤爲的重要了。因此,日軍坦克的總重量必須要達到150噸。
二、制造過程
當時日本的技術部門研究這種超重型坦克一共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最終在1941年的3月,技術人員完成了初步的設計,將205張初步設計圖紙交給了東京機器制作所進行制造。之後由制造所對初步設計圖進行了細致的修改,改成可實際操作的工程圖。
最後經過修改之後的工作圖紙爲208張,新設計的圖紙爲263張,前後加起來,這個重型坦克的設計圖紙總數量達到了676張。所以設計師的任務也是非常之重,非常之辛苦。
1941年4月14日,重型坦克的樣車開始秘密的進行了制造,從各處定制的機械部件和設備也開始陸陸續續地運到了裝備區。
一開始的時候,主設計人員預算的時間是在三個多月就可以完成樣車的制造,可是由于各種原因的導致,設計人員的這個預算變爲了泡影。因爲直到1942年的1月,他們才真正的開始進行樣車制造,所以坦克的制造也是一波三折的。
1943年的時候,研制的這款重型坦克開始被日軍陸軍高層所知曉,也開始進行了野外的測試。在測試的時候,一開始樣車的表現還算是不錯的,但是過了一個小時以後,在野地裏進行機動功能測試時,樣車就陷入到了泥地裏。
最後該樣車根本無法靠自身的能力擺脫困境,而沒辦法再繼續測試了。盡管如此,大家對樣車的評價還是很高的,雖有瑕疵但也具備了應用的准備。
三、坦克的裝備
2015年披露的重型坦克原始文件當中,有著這樣一些記載。因爲在一開始的時候,這個樣車就被確定要造成一種能夠承受反坦克火力,並且能以相似火力回擊的裝甲車輛,所以它的全長爲10.1米,全寬4.84米,全高3.6米,大小與德國的“鼠式”坦克非常相似。
其車體的主體是采用焊接方法制造而成,作爲20世紀40年代前期的坦克來說,這一制造方法是很有研究價值和前瞻性的。
當時爲了能夠承受反坦克火炮的打擊,樣車的前後厚度都達到了150毫米,並且爲了便于制造和運輸,還附加了裝甲版。在整個車體的表面還分布了40個攀爬梯,供車主人員上下行動方便。而在動力系統方面,該車安裝了12-98式汽油發動機,這個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合計爲1100馬力。
另外這輛樣車與其它日本的坦克車是不同的,它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全部都安裝在了車體的後部,同時采用後輪驅動的方式來運作,這樣一來就沒有了貫穿車體前後的轉動軸。
雖然巨大的懸挂裝置占了很多的空間,但是在車內卻騰出了更多的空間。樣車身體內部被兩塊20毫米厚的裝甲板隔爲了三個空間,每塊板壁都開有兩個門,使得每個空間都可以作爲一個獨立的安全區。
在武備方面,樣車的車體上安裝了一個主炮塔,兩個副炮塔,還有一個機槍塔,其中兩個副炮塔位置在車首,另一個機槍塔的位置在車尾,這些炮彈和氣象塔的平面形狀都是六角形。在作戰的時候就更爲有利,能夠更好的投射炮彈和狙擊敵人。
讓小編大爲震驚的是,這輛重型坦克竟可以大卸八塊,沒錯,它可以進行一些拆卸。如果要去到一些沒有鐵路線的區域,它就可以被拆卸下來,裝在不同的托車和牽引車裏。等到了相應的位置時,再將其一點一點的組裝起來,非常的便利。
後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這輛重型坦克因爲不適合南方戰線的地形,所以也失去了它實用的用途。不過日本重型坦克的研制過程和制造方法是獲得了技術肯定的。
參考文獻:《日本的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