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光澤世
承前啓後
李光前逝世50年紀念特輯
文/莫美顔
1962年李光前
以新加坡大學
首任校長的身份
在就職典禮上致辭時,
引用了古羅馬雄辯家
西塞羅的名言來闡明
他的教育觀點:
我們對國家最好的貢獻,
莫過于爲它教育青年。
李光前說到,
做到。
祖籍中國福建南安縣的李光前,堪稱德才雙馨的一代儒商。長袖善舞的他非常熱心教育事業。他在1952年設立的李氏基金,從1952年到1993年共捐出三億新元,其中75%用在教育事業上。
道南學校是本地早期閩南社群創辦的學校之一,創辦于1906年。1912年起以亞美尼亞街39號(現爲土生文化館)爲校址,1981年遷校至今天的馬林百烈彎。該校于1990年成爲特選小學,現有學生2200多名。
保送到南京升學
道南校友會成立于50年代初,後因環境因素停止活動,1991年重新注冊。現有會員1200名。
會長陳啓奮受訪時說,爲了回饋母校,校友會每年都會頒發10多份獎金給小六會考成績優異的學生,資助該校學生到香港參加數學奧林匹克比賽,並多次邀請專人到校爲學生家長講解如何准備華文小六會考。
李光前早年也曾就讀道南學校。根據《道南學校創校60周年紀念特刊》記載,1906年道南學堂(道南學校前身)開課時,李光前是甲班學生之一。
1908年第一批回中國升學的38名學生中就包括李光前。他是與另17名道南同學由校長馬征祥保送到南京的暨南學堂升學的。
後來李光前考入北京的清華高等學堂預科,不久轉讀唐山路礦專門學堂。1912年唐山路礦專門學堂被袁世凱查封。李光前被迫停學,回返新加坡。
李光前很早就涉足教育界,他回到新加坡後便在道南學校和崇正學堂教書。
1920年李光前與陳嘉庚長女陳愛禮結婚,根據男傧相、也是他暨南學堂同窗陳維龍的著作《李光前博士傳》,婚禮是在他曾就讀和任教的道南學校舉行。可見李光前是個有情有義之士。
艱難時期挺身而出
領導華中校政與擴展
李光前高瞻遠矚,對于教育事業更是熱心,是後世的楷模。
創辦于1919年,現已開辦六年直通車綜合課程的自主學校——華僑中學,是受惠良多的學校之一。繼主要創辦人陳嘉庚之後,李光前于1934年起擔任16屆華中的董事會主席,是任期最長的校董主席。華中校友會會長黃龍金說,在任的那20余年裏,李光前爲學校發展付出了極大心血和巨大的物質援助。
李光前一上任就替學校償清了7萬元貸款,並捐獻了50萬元作爲學校基金,使處于困境中的學校經濟迅速好轉。
他擴建校舍,增添許多現代化設施,改善教學條件,並修建教師宿舍,保障了教師們的安定生活。所有這些建設經費及日常經費,除部分是由董事會及社會人士募捐而來,大部分由他個人承擔。
趕回國門解決五一三學潮危機
此外,李光前還獨資修建了以他父親命名的“國專科學館”和“國專圖書館”,奠定了華中的宏大規模。在行政方面,李光前事無巨細,一一過問;雖然商務纏身,但每次董事會他都參加,並做出指示。
黃金龍說,在李光前的領導下,華僑中學校譽日隆,成爲東南亞最優秀的華文中學,吸引了各地的莘莘學子。
李光前對華中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支持,還有發自內心的關注。1954年英殖民地政府決定推行“國民登記條例”,強制18歲至20歲的男性必須服兵役,以華僑中學及中正中學爲主的學生因此跟殖民地政府發生激烈沖突,後來演變成新加坡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學潮,即五一三事件。
當時身在國外的李光前非常心痛,爲了保住學校,接到消息的第二天他便返回新加坡,一面與新加坡總督談判,一面親臨華中勸導集會學生。在他的努力下,華中的危機終于得以解決。
華中副校長陳鵬仲受訪時說,李光前爲華中出錢出力,在艱難時期還挺身而出,他對華中的貢獻不亞于陳嘉庚。
自1995年起華中每年都會通過戲劇演出輪流搬演對華中有重大貢獻先賢的故事,包括陳嘉庚、李光前等;校園內也豎立了陳嘉庚和李光前的塑像;學校也會安排中一新生通過校內文物館的展覽了解陳嘉庚和李光前的事迹;學校也把陳嘉庚和李光前的故事列入中二和中三的華文課文中;校長也會在周會上從不同角度切入談論陳嘉庚和李光前等先賢。
陳鵬仲說:“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安排,灌輸學生‘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精神和飲水思源的價值觀。”
他要華中學生牢記:“今時今日的美好校園不是理所當然的,那是前人包括陳嘉庚和李光前等企業家、慈善家、教育家無私的奉獻成就的。”
反對用“光前” 助光華創校不邀功
坐落在芽籠附近基理瑪路(Guillemard Road)的光華學校,創辦于1953年。對光華校友來說最不能忘記的是一段與李光前有關的校名史。
光華學校的地段是陳六使所捐獻,李光前則帶頭捐獻了30萬元。爲表彰他的功績,學校原本決定以李光前的名字命名,後因李光前堅決反對,才改以“光華”爲校名。
光華校友會會長張克榮接受訪問時說,李光前爲了辦校慷慨捐獻又不肯居功,非常了不起。“爲了不讓學生忘記前人對學校的貢獻,一直以來學校都會利用周會和展覽的機會加深學生對這段曆史的印象。”
光華學校成立後的第一個學期,就開辦了從幼稚園到小學五年級的課程,共有學生400名,第二年增加到792名。光華于1992年晉升爲特選小學。2008年首次榮獲教育部的“優異學校獎”。
創立于1947年的南僑女子中學也得益于李光前的捐助。該校的前身是南僑師範學校。
陳嘉庚于1941年創辦這所女子師範學校,以解決上個世紀40年代南來老師回返中國導致本地華校教師短缺的困境,李光前則把他在金炎路的別墅和土地捐獻出來作爲校舍。
二戰結束後,爲了方便市區一帶小學畢業女生能就近升學,福建會館便把師範學校改爲南僑女子中學,並附設兼收男生的小學部。
2000年,南僑遷校盛港,中學部和小學部正式分成南僑中學和南僑小學兩校。南僑小學于2011年榮獲教育部委任爲“未來學校 (FutureSchools@Singapore) ”。南僑中學于2012年1月起成爲特選中學。
南僑中學校長陳毅剛說,李光前對南僑的最大貢獻是捐地建校。南僑小學的銅像,南僑中學的光前堂都是紀念他的。
巨額捐獻南大馬大
受委新大首任校長
李光前也大力支持1953年陳六使籌辦的南洋大學,他認捐了實收捐款總額的10%,即100萬元。並一再強調資助南大的創辦是爲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給馬來亞及南洋各地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後來他還多次捐資設立獎學金、建設校舍、購置教學設備等,爲發展華文教育盡心盡力。
李光前對馬來亞大學的捐助也不遺余力。1949年該大學在新加坡成立時,李光前便獨捐25萬元,1951年再捐25萬元,以作爲該大學圖書館購置圖書文獻經費。
1962年馬來亞大學移址吉隆坡,政府另創新加坡大學(即現在的國立大學),李光前因慷慨捐資及高尚人品和豐富的學識,被委爲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他在就職典禮上說,學校應該指導學生追求無窮無盡的知識、智慧和真理,通過教育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李光前關心教育的情操超越地域和種族。他出資支持馬來亞吉蘭丹州那美拉鎮的育正學校、中國福建廈門大學和集美各校,在他的故鄉南安獨資創辦國專小學。
他也資助馬來亞第一所伊斯蘭教學院,新加坡第一所印度中學(Umar Pulavar Tamil School),並是本地第一位爲馬來學生設立獎學金的華商。李光前熱心教育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
提攜學生不猶豫 德行義舉難忘懷
陳嘉庚是李光前最大的良師益友。在陳嘉庚身邊工作的10年,他深受陳嘉庚不顧個人安危,爲華僑抗日運動奔波勞累,以及關注故鄉的文化教育與社會福利的崇高精神的啓發。
李光前出身貧寒,深知接受教育是擺脫貧困的最好方式。他在英殖民地統治下生活,深感接受教育是他日奮發圖強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他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他都會毫不猶豫地爲教育貢獻出他的一分愛心,以協助同胞實現美好生活的目標。
因爲他的德行義舉,李光前深受後輩的敬重緬懷。
現年82歲的道南校友會理事,中學就讀于華僑中學的邝其森,學生時代跟李光前見過兩次面。
第一次是1954年學潮時他到華僑中學勸解學生。邝其森說,李光前向學生曉以大義,很誠懇,完全沒有架子;第二次是1961年一批南大畢業生要到日本考察,因缺乏經費,邝其森與幾名同學要求李光前贊助。李光前不但親自接見他們,聽了他們的來由後,還當場簽發了一張5000元的支票給學生,李光前對學生的關照和慷慨,邝其森至今難忘。
道南校友會會長陳啓奮雖沒見過李光前,學生時代常聽聞李光前熱心教育和公益事業就打從心裏敬佩他,認爲他是一位偉大的慈善家和教育家。
爲了不讓學生忘記前人對學校的貢獻,一直以來學校都會利用周會和展覽的機會加深學生對這段曆史的印象。
——光華校友會
會長張克榮
今時今日的美好校園不是理所當然的,那是前人包括陳嘉庚和李光前等企業家、慈善家、教育家無私的奉獻成就的。
——華中副校長
陳鵬仲
李光前在任的20余年裏,爲學校發展付出了極大心血和巨大的物質援助。
——華中校友會
會長黃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