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造“藍天白雲”的燈板、專屬的活動室、經過專業培訓的醫護人員,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展開試點計劃,爲谵望症病人設立專屬“銀發病房”,輔助年長病患盡快痊愈,從而縮短一至兩天的住院時間。
國大醫院今年4月將原本開放式、設有六張病床的津貼病房,改建成擁有同樣數量病床的“關閉式區域”。
所謂“關閉式區域”,並不是指病房只有四面牆壁,而是爲病房築起門,防止年長者發病時走出病房。
爲避免病房給病人造成壓迫感,這個特設病房有明亮的大窗戶、仿造“藍天白雲”的燈板,甚至還與一間擺放各種懷舊物品和複建器材的專屬活動室連接起來,方便年長病患自由活動。
此外,病房內時時都有兩名受過照料谵望症(delirium)病人培訓的護士值班,能夠給予患者合適的照料。
患有谵望症(俗稱妄想症)的病人精神一般較難集中、容易感到混亂、日夜不分。若不即時診治,他們的行動能力將下降,記憶力也會長期受影響。
國大醫院老年醫學主任及高級顧問醫生瑞斯瑪·麥錢特副教授(Reshma Merchant)受訪時透露,本地有數據顯示,約28%的年滿65歲者入院時,都會患有不同程度的谵望症;約12%年長病人住院後也可能患上谵望症。
也有本地研究顯示,六成患有失智症或面對認知障礙的年長病人,因各種疾病入院時或入院後,都會患上谵望症。其他因素如聽覺與視覺障礙、身體不適和藥物影響等,也可能引發谵望症。
瑞斯瑪說:“不少病人住院後開始患上谵望症是因爲住在不熟悉的環境裏,多少給他們帶來恐慌。同時病房內人來人往,也會使病人感到混亂,嚴重幹擾到他們休息。”
“過去,必要時我們會增加人手一對一地看顧谵望症患者,避免他們感到混亂時擅自下床遊蕩,或是傷害自己。實在萬不得已時,甚至得爲他們上綁、約束行爲。如今有了這個試點病房,我們不僅不必擔心病人遊蕩的問題,甚至可將各種影響病人的幹擾元素降至最低,讓病人能在安靜的環境裏養病。”
因爲病人多數時候都待在病房,除了透過窗戶辨別白天與黑夜,院方也特地在每張病床上方安置“藍天白雲”燈板,並會根據時間調節燈板亮度,讓病患清楚分辨白天與黑夜,從而調整他們“日夜不分”的問題。
至今共有55名病患入住“銀發病房”,平均入住四至五天。與過去相比,這些谵望症病人的住院時間縮短一至兩天。
瑞斯瑪說:“有52%病人入住病房後的第二天,病情便有所改善。到了第三天,則有多達72%的病人病情開始好轉。”
100歲的廖甜上個月因肺炎入院接受治療,她住院時已患有谵望症,因此被安排住進“銀發病房”,所幸病情不到一星期便顯著好轉,但因後來肺炎屢次複發,再加上“銀發病房”剛好有空位,因此便在這個病房住了20多天。期間,她的谵望症沒再複發。
廖老太太的兒子黃永秋(70歲,退休人士)受訪時說:“這個病房明亮且設有仿造天空的燈板,這些有助母親分辨白天與黑夜,再加上病房連接活動室,能讓老人家在這裏用餐、活動等,相信多少對她的病情有益。”
據了解,除了國大醫院外,陳笃生醫院也爲谵望症病人開設一間設有五張病床的親年長者病房。病房內的廁所經改良後,能避免年長患者摔倒;病房內也擺放較大的時鍾與日曆,方便年長者查看時間與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