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蘭是“珠海十億人社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她帶領團隊創新實踐“互聯網+生態農業三産融合”盈利模式,帶領公司不斷走向強大。
她打破傳統的農業管理方式,用數據化、標准化的管理方式帶動鄉親依靠技術,用自己的雙手實現致富。她的願望是:讓十億人吃上放心食品,助誠信勤勞新農人致富。
“互聯網 + 生態農業三産融合”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文|何召霞
2019年12月23日上午,“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記者采訪了協會會員“珠海十億人社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的王夢蘭。
火龍果冰淇淋
第三産業,以“觀光旅遊、餐飲服務、團體活動”爲體驗支撐,爲第一産業和第二産業提供體驗和營銷平台,形成産業鏈,互爲依托、互相促進。主要服務項目有:生態自助餐飲、團建活動、親子活動、黨建活動、趣味垂釣、春遊秋遊、采摘體驗等。
記者:一做就是7年,7年來你經曆了哪些風雨, 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麽, 給你帶來了哪些啓迪?
王夢蘭告訴記者:令她印象最深的有兩次災害,一次是蟲害——金龜子;一次是自然災害——17級的天鴿台風。
“我是2013年開始帶領工人種植火龍果,200畝的莊園裏生長著一萬多株火龍果。然而,2014年正當花期時,一天早上工人突然給我發來照片,照片中火龍果花上爬滿了金龜子,近萬株的火龍果全部爬滿了金龜子。”
王夢蘭向農業方面的技術專家咨詢,專家給的答複是打農藥。那時候正是企業創品牌的初期,王夢蘭告訴工人堅決不打農藥,就做無農藥。她安排工人用人工捉蟲的辦法一株株地處理……處理金龜子就像抽絲,簡直是抽掉了一波又來一批,就這樣堅持了十來天。
陳均應
55歲的陳均應就是一個典型脫貧新型農民。他沒有文化,一輩子沒有出去工作過,沒有任何收入,一直靠哥哥救濟和政府低保維持生活。剛到莊園工作時,他每天低著頭、駝著背走路,對自己相當不自信。經過多次參加培訓,他開始對自己有了信心。除了分紅脫貧收入外,數據化計件式管理,讓他每個月可以領到工資。2019年9月陳均應領到6000多元的工資,徹底改變了他的狀態。他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人,可以通過技能學習成爲新農人,通過奮鬥實現致富,他爲自己不用繼續依靠政府救濟而感到驕傲。
陳均應不但對自己充滿自信,還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起初,陳均應在莊園承包了1500株火龍果,按照生産指令自行安排工作。後來,他發現自己還可以再多幹一些,又申請承包了500株火龍果。他每天天不亮就到莊園,一直工作到天黑。慢慢地,陳均應總共承包了2863株火龍果。最近,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把自己的兩畝空地也種上火龍果。他主動向公司申請育苗,幫扶單位橫琴廉政辦公室爲他解決了80%的産業投入資金,其余費用從他工資扣除,陳均應開始自己做小産業。現在的他,仰著頭、挺著胸脯走路,臉上充滿了笑容與自信。
村民聽說陳均應能領到6000多元工資,一開始都不相信:他也能“自立”?50多歲了,吃低保的人也不會技術,怎麽拿到這麽高的工資?有了陳均應的實例,大家紛紛要求來莊園上班。這下好了,村民不但脫了貧,而且掌握了種植技能,不用擔心會返貧。
“十億人”這種授人以漁的扶貧做法值得點贊。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要在防止返貧上下功夫 ,“十億人”做到了。
編輯|張 霄
校審|劉朱嬰 李 軍 李志國
終審|姜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