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是在完成由15所學校參與的試驗計劃後,決定把學習之旅納入修訂後的小學美術課程。該計劃旨在加強學生對本地文化遺産的認識,及提升美術鑒賞力和學習興趣。
明年起,美術館學習之旅將首次被列入小學美術課程,作爲標准的核心學習體驗項目之一。這是爲了讓學生走出課室,活學活用,加強對新加坡文化遺産的認識,同時提升對美術的鑒賞力和學習興趣。
教育部爲修訂小學美術課程標准,去年8月至9月間針對小四學生推出美術館學習之旅(Museum-based Learning)試驗計劃,共15所小學參與其中。逾八成學生對計劃反應積極。
有鑒于此,教育部決定明年起把美術館學習之旅納入修訂後的小學美術課程,並與小學社會知識(social studies)課程相輔相成。小學美術課程標准上一次修訂是在2009年。
教育部受詢時說,修訂後的小學美術課程標准,將介紹國家美術館和新加坡美術館內的本地及海外藝術家作品。這些作品多數來自美術館的固定展覽。
位于國家美術館的星展新加坡展廳,由本地畫家蔡名智創作的油畫《國語課》是其中一例。該作品是于1959年,也是我國宣布自治並把馬來語列爲國語那年完成。那幅畫作描繪了一群本地青年學習馬來文的情景。
學習之旅共分三大主題
美術館學習之旅著重于探討三大主題,即“自我與環境”、“新加坡的過去、現在及未來”,以及“我們所處的區域及世界”。
每個主題再細分不同課題。教育部發言人以《國語課》爲例說,學生從“新加坡的過去、現在及未來”視角認識這幅畫作時,將被引入時光隧道,回到我國剛成爲自治邦,努力塑造國民身份認同的年代。“通過該畫作,學生將能了解到許多1950年代的作品都表達了畫家對新加坡的期許後,從而學到藝術與身份認同的關聯。”
發言人說,活動將引導學生認識作品,以藝術詞彙表達自己的觀察並發出提問。這是爲加強他們對藝術概念的理解、培養洞察力,並將所學知識與日常經曆做聯系。
盡管這是小學美術課程首次把美術館學習之旅列爲核心學習體驗,但課程標准上一次修訂時,已建議教師帶學生走出課室進行校園以外的活動,包括走訪美術館和博物館等。
240名北源小學(North Spring Primary)學生,去年8月在試驗計劃下,參觀國家美術館。
出行前,教師先讓學生了解國家美術館曆史、訪客應遵守的禮儀等,並通過電腦畫面觀賞個別作品。正式參觀時,導覽員則介紹建築特色、分享作品的社會和曆史背景,並提出思考題,考驗學生對信息的理解能力、判斷力以及想象力等。學生也從中學習創作的技巧,把靈感記錄在“視覺日記”中。
參與師生都從中獲得啓發
北源小學美術部主任塗愛賢說:“除了汲取曆史和視覺藝術知識,我們也啓發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例如,讓他們想象自己是《國語課》內的人物,或讓他們聆聽別人以不熟悉的語言朗讀文章,嘗試體驗當年在沒有一個共同溝通語言的年代,所面對的狀況。”
“另一方面,有機會觀摩美術館人員講課,也讓我學習到可應用在美術課的教學技巧。”
小五生蔡敬安(11歲)去年趁學習之旅首次踏入美術館,令他大開眼界。他說:“國家美術館的建築很雄偉,而親眼欣賞《國語課》畫作也讓我感到震撼。原來畫作比我想象中大,還鑲在一個美麗的金色畫框……作品描繪當年人們爲能彼此溝通學習新的語言,它給我的啓發是,無論什麽時代,成年人也能當學生,而我們一天天長大,每天都應學習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