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越南國土面積並不大,甚至比不上雲南省的範圍,但很多對越南有過了解的人都知道,越南狹小的32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被劃分了足足58個省份和5個直轄市,要知道國土面積是其30倍的中國也僅有34個省級行政區,而這種奇特的疆域劃分與越南獨有的地理環境和飽經風霜的曆史有著莫大的關系。
一.狹長國土,小省制度便于管理
從地圖上不難看出,越南的地形十分狹長,最北邊的河江省到最南邊的金瓯省長約1600公裏,而東西最窄處僅爲50公裏,超長的南北跨度致使越南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氣候條件,以海雲山爲界限,海雲山以北地區呈現四季分明的熱帶季風氣候,以南則形成了旱、雨季分明且相對溫和的熱帶氣候。
在迥異的氣候影響下,爲了合理的適應不同區域特色,打造有針對性的城市發展軌道,越南便采用了小省制度。
越南的經濟中心、國內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就矗立在南方湄公河下遊三角洲之上,而政治中心首都河內則在經濟發展缺乏先天條件的北方,千裏之遙的經濟、政治中心用不同的方式帶動了相鄰地區的發展,顯然無論是將政治、經濟權利分散在不同的省份,還是小省制度都有效的防止了“一省獨大”的局面,確實較爲符合越南國內發展的要求。
在此後的近九百年間,越南一直是作爲中國的藩屬國而存在,1803年,越南阮朝國主派遣使者請求改國號爲“南越”,最終嘉慶帝賜“越南”爲交趾新國名。
直至19世紀中葉,法國派兵侵略越南,中國作爲宗主國派兵支援越南,但此時的中國國內亦是危機四伏,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中國被迫簽訂《中法新約》,放棄了越南宗主國身份,自此越南成爲了法屬殖民地。後來越南人民同中國一樣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抗殖民鬥爭。
1945年世界第二次大戰結束後,越南在胡志明的帶領下發表《獨立宣言》,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史稱北越。然而同年九月,法國卷土重來入侵越南南部地區,越南人民再次陷入了長達九年的反侵略鬥爭,1950年中越建交伊始,頂著巨大經濟壓力的中國,對身處反抗鬥爭中的越南伸出了援助之手,1954年越南在“奠邊府大捷”中推翻了法國統治,同年七月簽署了著名的《日內瓦協議》。次年,美國撕毀協議,越南人吳庭豔在其支持下建立南越,與北越分庭而治。
1975年經過十多年的戰爭,越南南部宣布解放,選出了統一的國會,自此越南南北統一,在近代曆史上,盡管越南將國體定義爲了社會主義共和國,但法國無疑是對越南影響最大的國家,無論是文化還是政治,都不難從越南身上看到法國殖民的影子,小省制度就是其中最爲顯著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