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善牧主教座堂昨天贏得了市區重建局頒發的“舊建築修複工程獎”。于1847年建成的善牧主教座堂在1973年被列爲國家古迹。它在四年前關閉展開耗資近4000萬元的修複工程。工作人員盡可能還原教堂原始面貌,把大量19世紀彩色釉磚一一拆除,清理完畢後再放回原來的位置。
本地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善牧主教座堂經曆逾百年風霜後,顯露出歲月痕迹。建築外觀暗沉破舊,風琴等設施也出現故障,本地天主教副主教王金祥(62歲)指出,教堂“看起來就快坍塌了”,人們也不敢進去參觀。
坐落在贊美廣場對面的善牧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the Good Shepherd)于1847年建成,至今已有170年的曆史,並于1973年被列爲國家古迹。教堂四年前關閉展開修複工程,在耗資近4000萬元的修複工程中,工作人員翻出大量曆史資料與照片,盡可能還原教堂原始面貌,牧師寓所(Rectory)內大量的19世紀彩色釉磚也一一拆除,清理完畢後再放回原來的位置。
善牧主教座堂去年底重啓大門迎接信徒與公衆,高質量的修複工程爲教堂注入新活力,也于昨天贏得了市區重建局頒發的“舊建築修複工程獎”(Architectural Heritage Award)。
邁入第23個年頭的“舊建築修複工程獎”旨在提高國人對國家古迹和受保留建築的保存與修複意識。
之前獲獎建築包括維多利亞劇院和音樂廳、晚晴園,以及前高等法院和政府大廈改建而成的國家美術館。
今年,由舊倉庫改建而成的精品酒店“倉庫酒店”(Warehouse Hotel)也憑借富有巧思的修複工程,贏得“修複與創新獎”。
在昨天于善牧主教座堂舉行的頒獎禮上,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兼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李智陞指出,市區重建局已展開五年一次的建築保留准則檢討工作,修訂後的准則將于今年底出爐。
他說:“市區重建局征詢了國內外建築師和建築保護專家的意見。修訂後的准則將提高建築修複的標准,並指導業主和發展商更好地保存主要建築特征和曆史性街道景觀。”
善牧主教座堂的修複工程也意外發現早已消失在曆史記憶中的珍貴文物。王金祥受訪時說:“門廊的柱子某天晚上突然倒下,我們後來在其中一個柱子下發現紀念碑石(foundation stone)和時間囊。大家都很驚訝,因爲雖然之前有資料指這裏有時間囊,但我們不知道它藏在哪裏。”
紀念碑石和時間囊于1843年興建教堂時埋入地底,時間囊內裝有當時的天主教刊物,以及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國家的硬幣。教堂翻新後開辟曆史展廳,展示珍貴的紀念碑石和硬幣。
位于合樂路的倉庫酒店前身是新加坡河邊上多個用于存放貨物的倉庫之一。倉庫建于1895年,曾歸上世紀40年代在東南亞頗有名氣的和豐油較公司所有,後來于1986年變身成夜店。夜店關閉後,倉庫空置近10年,近期才翻修成精品酒店。
由建築與文物保留等領域專家組成的11人評審團認爲,倉庫酒店保留了多個原有建築特征,包括倉庫外觀的“和豐油較”商號、鐵窗與橫梁等,裝潢也體現了倉庫與新加坡河的曆史。
加東著名的“紅屋”則獲特別嘉獎。紅屋由新加坡回教理事會屬下房地産發展商管理,收入投入慈善事業。紅屋去年完成翻新時,不僅保留招牌的鮮紅色外觀,用途也延續傳統,過去賣面包和糕點,現今成爲咖啡廳爲加東居民打造情感聯絡站。
市建局曆史建築活動 數周末辦導覽講座
市區重建局首次舉辦爲期一個月的“曆史建築季”活動,在接下來幾個周末提供多場導覽和講座。
導覽活動將帶領公衆走訪多個曾贏得舊建築修複工程獎的曆史性地標,包括平時不讓公衆隨意進出的聖伯特理中學(St Patrick’s School)、舊聖安德烈學校(現爲聖公會新加坡教區中心,Diocesan Centre),以及位于客納街72號的吾廬俱樂部(Goh Loo Club)。
此外,德惠小學的學生也將于本月19日在馬林百列圖書館推出他們撰寫的兩本兒童圖書。故事情節由他們參觀如切、了解如切曆史並與周圍店主交流後,運用創意和想象力撰寫而成。
這也是市區重建局首次與一間小學合作,出版由學生創作的兒童刊物。
有興趣的公衆可上網http://uraconservation.eventbrite.com查看詳情,報名參加講座與導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