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衆號 AI數碼圈,看盡科技新鮮事!)
近日,在2020年開始之際,小米公司動作不斷。
就在昨天,繼“萬磁王”常程離開聯想加入小米之後,小辣椒創始人王曉雁也正式宣布加入小米,擔任小米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兼銷售二部總經理,直接向盧偉冰彙報。
現在,在很多電商平台仍有小辣椒手機在售。
2020年伊始,原oppo手機産品總監王騰加盟小米,原聯想手機總裁常程加盟小米,原金立手機總裁盧偉冰加盟小米,原nubia創始人苗雷加盟小米,原小辣椒手機創始人王曉雁加盟小米。
雷軍正在以一己之力召集所有手機界大佬對抗華爲,對于此,有不少網友調侃道“雷軍正在組建一支手機失敗者聯盟”。
對于此現狀,只要是失敗手機公司,或者是現存手機公司的二把手,均有可能來到雷軍的“聯盟”。並且,有意思的是,那些和小米在微博上撕的越狠的其他廠商的高管就越有可能來到小米公司。
那麽,魅族離職的李楠以及錘子科技的羅永浩,有沒有可能加入小米呢?
羅永浩目前已被鲨皮科技公司Sharklet解約,加入小米也不是不可能。如果羅永浩加入小米,錘子科技成爲小米的子品牌,那真的就是“買個錘子小米”了。
羅永浩是否有可能加入小米暫時未知,但是李楠已經表態不會加入小米。
其表示道:
“智能手機的戰場都要消失了還去小米幹啥?還是面向未來幹點事情吧!”
李楠表示:
趁年底,隨便談一談未來 2,3 年手機行業的大勢。涉及商業規律,技術進步和設計趨勢。以及,在這三個大方向上的綜合判斷。
覺得有幫助姑且聽之,沒幫助一笑置之吧。不打算爭論,也不太想如何證明。
反正,最終的裁判,是時間。
曾經,又一輪入口級爭奪
曾幾何時,智能手機是所有生意中的掌上明珠。
所有 2C 的生意中,銷售額可以媲美手機的,只有汽車和房地産。當年,汽車行業, tesla 還沒有成氣候,房地産則和科技不太挨邊。
而智能手機,則是搜索引擎之戰塵埃落定之後,第二次 IT 行業的入口級的爭鬥。
最終,真的有人通過賣硬件這個苦活,拿到了份額客觀的移動互聯網入口。這已經是在 BAT 打壓下的奇迹了。
壟斷,和掉頭
即使 GFK 愛普索等等調研機構的數據可以做一些樂觀的修飾,但是整個智能手機行業,不可避免的再面臨兩個關鍵字:壟斷,和掉頭。
實際上 2018Q2,對比去年,我們開始連續下滑了。
如果你能感受到 2017 年手機行業的真實動能,你就不會倒置這兩個關鍵字的因果關系。
實際上整個行業的掉頭的趨勢在 2017 年已經很明顯。而當一個容量巨大的行業掉頭?兼並和整合就不可避免。
石油危機期間的美國汽車行業,就是手機行業的前車之鑒。經曆了不斷的兼並整合,上百個汽車品牌,最終都歸于五大汽車集團。直到, tesla 的出現。
和當年汽車不同的是,手機行業因爲副牌的存在,這個兼並和整合的過程,表現的更加隱蔽。收購和整合手機品牌的例子,很快會出現。而在此之前,大的集團已經通過副牌,在悄悄地整合供應鏈和渠道資源了。
未來,更多顯性的整合,會越來越多。
壟斷和反壟斷
商業的奇妙之處,在于他有一些基本規律,但是每次規律的重複,都又有無窮的變化。
在行業掉頭階段通過競爭達成壟斷。多年之後, 再通過技術變革打破壟斷,就是商業的一個基本規律。
美國汽車行業,在衰退的過程中成功的達成了壟斷。
而 tesla 依靠電,互聯網,自動駕駛三個維度的創新,正在打破這種壟斷 – 注意那條紅線:
手機行業呢?
今天,我們在智能手機行業,也看到了當年的五大汽車集團。但是, tesla 出現的速度,恐怕要比汽車行業快得多。
一下技術創新,會在不遠的將來陸續兌現(或者已經兌現):
柔性屏
AI ,語音識別,大數據
ARM 平台的性能飛躍
5G
真無線耳機
這些技術單獨考慮,想象力有限。但是如果考慮設計趨勢呢?
在科技産品,或者個人工業品的曆史中看設計的演進,你能發現很多明顯的趨勢:
比如,産品的形體會更加的流線:
材質的區分也越來越不明顯,産品會更加明顯的表現爲一個整體。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明顯的趨勢,比如産品更加個人化,個性化等等。最終,我們可以總結出個人計算設備在設計演進上的一個明顯趨勢。
隨著技術進步,産品越來越不像一個機械,他會變得更加隱形和生化。
技術進步 + 設計趨勢 = ?
當你明辨了接下來會發生的技術創新和設計潮流之後,你會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
智能手機這個戰場,正在開始消失。
智能汽車和智能音箱,會通過語音和 AI削弱手機的活躍。
手環會因爲柔性屏幕有更大的展示面積,會削弱手機 Push 消息帶來的活躍。
真無線耳機 TWS 會通過更好的語音識別和 AI 帶來新的交互粘性,削弱手機的活躍。
5G 高效低功耗的 IOT 網絡部署完成後,越來越的自行車,電冰箱,甚至鞋,背包都具備聯網能力之後,手機作爲一個統一個人設備的互聯網接入節點的能力,也被削弱。
柔性屏幕可以讓 Pad 輕易的折疊成較小的尺寸,配合真無線耳機會威脅手機。
柔性屏幕配合高性能 ARM 平台和生産力 OS,Pad 還可能蠶食筆記本市場。
生物識別技術可以很容易的在不同的設備上識別個人,匹配統一的雲端數據。
可預見的未來內,手機過去這些年 All in one 的趨勢,可能會被挑戰。
All in one 的確很好,但是如果個人算力,網絡和數據已經可以 Anytime, Any Device 了,意味著個人計算設備可以更加合理,隱蔽和生化的分布在你的身上,或者場景周圍。
這時候, All in one 也無法抵抗吧?
以上便是楠總在2018年12月4日發表的觀點,那時李楠還未離職魅族。雖然時隔一年多的時間,但是楠總所預測的正一步步成爲現實。
除了手機智能市場戰場的逐漸消亡,李楠對于Bandless brand和下沉市場之戰的拼多多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對于李楠對于拼多多的看法姑且先放到一邊,對于是否會加入小米,李楠已經表示的很明確了,不會。
除了李楠與羅永浩,大家覺得還有哪些大牛可能會加入小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