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新加坡的人,都對各大商場店鋪和超市的不限量購物塑料袋印象深刻。雖然新加坡是以城市整潔聞名于世,對環保問題也非常重視,但似乎一直以來,大家對塑料袋的依賴都無法割舍。
自去年9月起,新加坡開始在不少超市和便利店實施塑料袋收費,以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學者艾格華(Sumit Agarwal)教授也對獅城的限塑措施以及消費者行爲習慣進行了分析和調研。
教授簡介
Sumit Agarwal | 艾格華
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德光傑出講席教授
金融系、經濟系及房地産系教授
商學院金融系主任
美國·威廉康星大學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房地産金融、行爲金融學、家庭理財、金融法規等
很多地方爲了限制吸煙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香煙包裝上印制一些負面的標語和圖片,爲了使吸煙群體內心産生羞愧而主動戒煙。那麽類似解決方案,能否用在我們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上呢?
其實,無論從鼓勵健康飲食到節約能源,再到倡導公交出行,在改變消費者行爲的過程中,激勵、勸導和心理推動都是有效手段之一。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執教期間,我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行爲經濟學上,包括研究改變消費者習慣的成效如何。
在環境問題方面,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塑料的濫用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輕薄的一次性塑料袋無疑是最大汙染源之一,而新加坡也成爲了塑料汙染最爲嚴重的國家之一。
最新研究表明,新加坡的超市每天消耗塑料袋200多萬只,這還不包括小販攤位、菜市場、外賣公司等消耗的塑料袋。
新加坡超市爲顧客提供免費塑料袋(資料圖片)
相關人士表示,挑戰之一在于很多人把購物附贈塑料袋視爲一項權利,消費者將其看作是零售服務的一部分。
傳統上,經濟學家認爲價格是調節供求的主要工具。提高價格會使物品的需求下降。
英國2015年出台了一項法律,要求超市對塑料袋收費,這導致一次性塑料袋需求下降了90%。
但在塑料袋還屬于“免費”贈品的新加坡,這種做法能否生效?(當然,塑料袋的成本其實已經包含在其他商品的價格之中了)
如果像一些人士所提議的那樣,每個塑料袋加收0.1-0.2元的額外費用,實際上可能反而鼓勵供應的增加,因爲這會産生利潤激勵。
此外,並非所有人都對小幅上漲的價格敏感。即使新加坡人注重節儉,但對習慣使用塑料袋的消費者來說,小額費用並不足以改變他們的習慣。
有人認爲從超市拿取塑料袋合情合理,因爲你可以重複利用它:比如盛放垃圾,使其得到多次利用——盡管它最終的去處依然是垃圾填埋場。
今年年初,泰國也加入了限塑國家的行列,對一次性塑料袋頒布禁令。禁令先從大型零售商店開始實行,最終將覆蓋所有商店。
盡管這些措施凸顯了政府的果斷和強硬,但曆史告訴我們,禁止特定産品必然會造成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禁酒令就有一段曲折的曆史。
那麽,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
效仿香煙包裝是一種可行的方法。今年,新加坡將在香煙包裝上加入誇張的負面信息。類似方法其實已經在其他一些國家使用,包裝要求使用無品牌設計、加入有沖擊性的健康警告,以及觸目驚心的人體器官病變圖像,以此來引起吸煙者的愧疚或警醒。
有些地方要求香煙廠商在煙盒上印制有損健康的警告語或圖片來提示消費者戒煙(AFP圖片)
這種方式聽起來對于塑料袋問題似乎不太適用,因爲塑料袋不像吸煙那樣會直接損害消費者或其家人的健康。然而,在同類環保産品上傳遞相反的、積極的信息可能會廣泛且有效。
例如,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經常通過印在上面的文字和亮眼的圖像,來宣傳綠色環保。同樣,低排放的混合動力汽車經常在車身側面突出“混合動力”一詞,向購買者傳達環保意識。
憤世嫉俗者可能會認爲這些只算得上道德信號。但是,如果這能有效說服消費者去購買特定産品,那麽負面信息是否也可以用來改變他們對另一種産品的使用習慣,即使它是“免費”的呢?
身爲社會性動物,我們很容易受到別人看法的影響。如果我們的行爲在社會上招致了負面影響,我們就會試圖去改變。
在塑料袋上印上“此塑料袋爲汙染物”之類的標語,或者印上充斥者白色汙染的海灘和因此死亡的動物圖片,可能是改變消費者行爲並有阻止他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有效方法。
經常被海洋生物誤吞食的塑料袋(資料圖片)
這種印刷的財務成本可以忽略不計,而且,鑒于公衆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這對超市和零售商的整體聲譽的影響可能是積極的,因爲這代表他們在支持一項越來越受歡迎的社會行動。
在我自己的研究中,我已經展示了如何在社會背景下推動消費者心理認知的措施,是改變消費者行爲的有效方式。例如,學校向孩子傳授節能知識,能夠使孩子督促家庭改變生活習慣,在節約電量方面卓有成效。
這並不意味著僅依靠上述行動就能解決塑料袋問題。要改變消費者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習慣,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人們對使用塑料袋所産生的影響的認識,強調其社會不可接受性,降低塑料袋的方便程度。
例如,將購物袋放在離收銀台較遠的地方,要求收銀員不要輕易提供袋子——除非顧客有特別要求,這也有助于讓他們明白使用塑料袋並不是那麽方便。
這些措施可以幫助消費者提高使用塑料袋的心理成本,讓使用塑料袋的消費者感到尴尬羞愧,從而促使他們使用替代品。
作爲一種戒除依賴性的方法,這樣比起簡單地對袋子收取費用會更有效、更持久。
文章原題爲Fixing our plastic bag habit
作者:Sumit Agarwal
翻譯:陳思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新加坡真的要告別塑料袋不限量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