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訪街坊
天生失聰的黃夏琳求學時期,因獲社會福利團體援助而學業進步,因此決定當義工回饋,最終成爲全職社工。
一個人在成長道路上難免會遇到荊棘和挑戰,須費一番工夫才得以跨越,而這種體會對殘障者而言更爲深刻。
天生失聰的黃夏琳(36歲,圖左)求學時期獲得社會福利團體援助,成功克服學習障礙,立志加入社工行列,回饋社會,幫助其他與自己經曆同樣遭遇的人。
黃夏琳目前在“觸愛社會服務”(TOUCH Community Services)任職,負責照料特殊需求者,包括指導失聰兒童英語及數學、提供輔導,以及教導手語等。
談到爲何投身社會工作,她透露,在理工學院念書時曾參加觸愛社會服務爲聾啞學生開辦的補習班,讓學業進步不少,因此決定當義工回饋,最終成爲全職社工。
黃夏琳認爲,幫助其他聾啞者並糾正一般人對他們的誤解,是她的重要使命。“很多人誤以爲聾啞者完全不能說話,而且能輕易辯讀嘴形,其實這並不准確。嘴形因同音字的問題不容易辯讀,而大多聾啞者其實能發音說話,還有,不是所有失聰者都使用一樣的手語法。”
黃夏琳與失聰的丈夫育有三名子女,當中三歲的小女兒是失聰者,12歲長子和七歲次子則聽得見。
作爲國家福利理事會(NCSS)“跨越殘疾,認識真我”(See The True Me)活動宣傳大使,她希望人們能透過多與殘障者接觸,改變對他們的既定印象。
她說:“一般人若能排除對失聰者的誤解,或許能增進與他們的溝通,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失聰者也和其他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強項和興趣,我希望社會能給予他們更多發揮、表達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