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鄭州去新鄭的鄭新快速路一直往南走,過了郭店鎮再往南就是102省道。這個路口的東南角有一個存在叫大楊莊村,這是我的一個兄弟的老家。他們村子也出了一個名人,就是楊華民,一位大家都非常尊敬的交通警察。
我在村子裏聽有人說附近有個宰相陳,這裏的老陳家非常厲害,一門出了三個宰相。當地人都說:宰相陳,人地靈;石生像,列隊迎;陳公碑,傲蒼穹;崇孝寺,皇上封。
究竟是什麽人這麽厲害?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就去宰相陳村一探究竟。沒想到,這一打探可不得了。這一家人可以說是開啓了超級開挂模式,父子四人四個進士,帶上女婿四個狀元,並且三個兒子兩個當了宰相一個做了節度使。這種學習能力,這種家族榮耀,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今,都是的難尋與之相比的。
這一家人與歐陽修和蘇轼等當時的文學大咖關系密切,這家的老先生去世了歐陽修還專門寫了一篇長文進行紀念。
這就是北宋的陳省華、陳堯叟、陳堯佐和陳堯咨父子四人。
這一家的老父親陳省華祖籍是四川阆中,後來舉家出川,遷徙到新鄭市居住。公元976年,陳省華考中了進士,從最基本的縣令做起,先後擔任過太子中允、殿中丞、京東轉運使、蘇州知府、開封府知府、谏議大夫等職務。陳省華死後,朝廷追封他爲秦國公(宰相級別)。
陳省華善于治水,在陝西栎陽、蘇州和山東郓州等地,都是積極治理水患,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宋太宗時黃河郓州的西面出現缺口,陳省華臨難受職。他率軍民苦戰奮鬥,終于使黃河回歸舊道。太宗從治河中看出他有理財的本領,馬上任命他作受黃河爲害的京東路的轉運使。
他的這種高超的治水能力也遺傳給了二兒子陳堯佐。宋真宗天禧年間(1017年—1021年),黃河決口,朝廷起用陳堯佐爲滑州(今河南滑縣)知州,陳堯佐造“木龍”以減經水浪沖擊,這種“木龍”是在一根橫木上鑿若幹孔,孔中插垂木數條,放置于水旁保護堤岸,此外他又修築了長堤。滑人得複其居,相戒曰:“不可使後人忘我陳公。”而他所修建的長堤,也被滑縣人稱爲陳公堤。他在做兩浙轉運副使的時候,爲防錢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實土法”。他在做並州知州的時候,在汾水兩岸築堤植柳防洪,成爲長期造福人民的“柳溪”。
老大陳堯叟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于端拱二年(989年)即中狀元,受到太宗皇帝趙光義的召見。趙光義見陳堯叟器宇軒昂,舉止大方得體,回答問題時口齒清晰,辭意暢達,很是高興。就問旁邊的大臣:“這個年輕人是誰的兒子?”王沔回答說:“他是樓煩縣令陳省華的兒子。”于是召陳省華進京陛見,一交談就覺得陳省華是個人才,就委任他做了太子中允。第二年就提升陳省華、陳堯叟父子任秘書丞,並賜給兩人绯袍以示恩寵。父子同日升任同樣的官職,受同樣的賞賜,實屬曠代殊榮,千余年來一直被傳爲佳話。
老三陳堯咨,說起來大家應該有印象,就是歐陽修文章《賣油翁》裏提到的那位“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的陳堯咨。他是陳省華的三兒子,公元1000年考中進士,被皇帝欽點爲狀元。文武全才,箭法舉世無雙,先後擔任過右正言、知制诰、起居舍人,天雄節度使等職務,死後被皇帝追封爲太尉。
老二陳堯佐前邊介紹他有高超的治水能力。同時,他還是一個清正廉潔、敢作敢當的好官。 他在陝西爲官,告發地方官方保吉的罪惡,他因此被降爲朝邑縣主簿。在開封府作官,又“言事忤旨”降爲潮州通判。潮州發生鳄魚食人,他下令捕獲,具文數罪後當衆烹殺。在做壽州知州的時候,發生大饑荒,陳堯佐帶頭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饑餓的人吃,官吏和百姓都獻出大米,赈濟幾萬人。知壽州時,發生大饑荒,陳堯佐帶頭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饑餓的人吃,官吏和百姓都獻出大米,赈濟幾萬人。
陳堯佐一生居家勤儉節約,能抵禦各種不良欲望的腐蝕。雖然後來富貴了,但他常常督促子弟要像孔子那樣能夠幹許多被古人認爲鄙賤的事,還將“孔子固多能鄙事”作爲箴言教導子孫。古人多有“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觀念,將種田和從事手工技藝的體力勞動稱爲“鄙事”,其實這樣的事並不鄙賤,相反只有接地氣才能更好地了解百姓的所求所感,才能做一名能幹愛民的官員。
陳堯佐擅寫八分書,自創“點畫肥重”的堆墨書。他出知鄭州時,曾在府中擺宴,一位伶人爲戲弄陳堯佐,拿出大幅紙,用濃墨塗寫,並用粉筆點上四點。陳堯佐詢問:“這是什麽字?”伶人回答:“堆墨書寫的‘田’字。”陳堯佐大笑。
陳堯佐曾與石中立同任宰執,石中立一向诙諧逗趣,想要戲弄陳堯佐。政事堂(宰相、參知政事議事辦公處)中有黑飯床,長五、六尺,石中立取來取白垩橫放在床上,長達一尺多。他對陳堯佐說:“我常常學習您的堆墨書。”陳堯佐聽後,非常高興。石中立讓小吏把床擡出,接著說:“我已經能寫‘口’字了。”陳堯佐明白石中立是在戲弄自己後,頗爲失望。
陳堯佐遊覽長安佛寺時,爲其題名。一位侍從不小心打翻硯台,弄髒了陳堯佐的鞋子。陳堯佐性急,一怒之下,便將毛筆塞進侍從的鼻子裏,隨行的客人無不大笑。
據歐陽修的文章記載,在陳堯佐爲母親守喪期間,黃河在滑縣決堤。仁宗皇帝權衡再三,只有派陳堯佐前往,才能完成堵堤重任。陳堯佐奉旨堵堤完成後,皇帝禦賜在陳省華墓區敕建崇孝寺,以彰顯陳堯佐“忠孝”兩全之舉。
如今在宰相陳村崇孝寺對面有一通高大的“陳公(省華)神道碑”,向南百余米長的墓道兩邊是排列有序的石人、石羊、石馬、石虎等石生像數十對。
墓區內除陳氏三宰相墓外,另有曆代陳氏有官職的人物也隨葬在這裏,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陳氏墓葬群。宰相陳村民曆代祭拜陳氏祖先,信奉陳氏英靈能庇佑家人,並逐漸形成宗教三宰教,掌門人由陳氏嫡傳子孫接任。
陳氏三宰相墓區現存墓冢八座,分別爲宋左谏議大夫贈中書令陳秦國公省華墓、宋同平章事樞密使贈侍中陳文忠公堯叟墓、宋同中書平章事贈司空侍中陳文惠公堯佐墓、宋天雄軍節度使贈太尉陳康肅公堯咨墓、宋太子中舍陳君希古墓、宋主客員外陳君學古墓、宋陳君知節墓、宋陳君珣墓,俱在郭店鎮宰相陳村。
八座墓分做三區,西側自西向東爲堯叟、堯佐、堯咨的墓地。中間一區有兩座墓冢,東西平列,西爲希古墓,東爲學古墓。偏東一區有二冢,西爲知節墓,東爲珣墓。在墓域東北宋建崇孝寺背後有陳省華墓。諸墓現存高約5米,周長30~40米。諸墓前新立墓碑刻有墓主人官爵封號、谥名及生平。堯佐墓前舊時立有翁仲4個,左右石獸翼列,並有歐陽修所撰神道碑和堯佐自撰墓志。神道碑已流失。自撰墓志現存崇孝寺內。省華墓前舊有石羊、石虎,墓前立有王舉正所撰神道碑,碑已碎裂,字迹不可辨認,現存崇孝寺內。
崇孝寺位于陳氏三宰相墓區北部。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在東廂房舊址上立有《陳堯佐自撰墓碑》、《大宋故左谏議大夫贈太師尚書兼中書令秦國公神道碑》等三件石刻。陳氏三宰相家族墓是新鄭籍古代名人墓葬之一,墓冢和墓室保存完好,對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史、家庭史具有重要的價值。
司馬光在《陳氏四令公祠堂記》中曾寫道:天下皆以陳公教子爲法,以陳氏世家爲榮。著名雜劇作家關漢卿曾將這一段故事撰成劇本《狀元堂陳母教子》,贊揚“三堯”的母親陳馮氏教子有方。
陳省華家族的開挂傳奇,值得所有的後來者敬仰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