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自1月23日出現首起冠病病例以來,本地冠病疫情已持續兩個多月,不但沒有減緩迹象,本土感染病例更重現擡頭之勢,遠超過境外輸入病例。過去一周甚至出現17個新增感染群,形勢令人擔憂。
規定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以及學校和學前教育中心都將關閉約一個月。
政府一再重申疫情尚未失控,但爲了避免情況演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因此在前天推出新一輪阻斷措施,規定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以及學校和學前教育中心都將關閉約一個月。
這些新措施能否有效拉平疫情曲線?疫情若持續惡化,我國還有哪些對策?
政府前天(4月3日)推出一系列嚴格措施,要阻斷冠狀病毒在本地進一步擴散。李顯龍總理前天第三次針對冠病疫情發表全國講話強調,下來一個月將是抗疫關鍵期。
受訪傳染病專家認爲,若新一輪阻斷措施奏效,每日新增病例維持在10起以下,我國將能繼續控制疫情,並逐漸拉平疫情曲線。然而,若新增病例持續飙升,並出現廣泛社區傳播,我國甚至可能進入紅色警戒狀態。
本土感染病例過去一周激增295起,逾四成與其他病例暫無關聯,引發坊間擔憂若真的出現廣泛社區傳播,醫療設施是否會不勝負荷?與其讓症狀輕微的冠病病患繼續住院,是否可能讓他們在家隔離,以騰出醫院資源照顧病情較嚴重的病患?
李總理上月12日發表全國講話時表示,如果感染冠病的人數非常多,當局就不可能像現在這樣讓所有病患住院接受隔離治療。
他當時說:“人數太多的話,明智的做法就是只讓病情較嚴重的人住院,並鼓勵症狀較輕微的人去看家庭醫生,在家隔離休養。這樣才能集中資源救助重症病患,加快應對速度,希望能把死亡人數降至最低。”
政府下來一周須做艱難決定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顧問梁浩楠醫生認爲,目前還不適合讓輕微病患在家隔離。“疫情還沒發展到那個地步。只有在加護病房床位只剩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時候,才適合采取這樣的舉措,但我們都必須做好准備。”
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系主任許勵揚副教授也持相同看法。他認爲,只有在出現廣泛社區傳播,即連續幾天出現超過100起單日新增病例,政府才會考慮這樣做。
“目前不讓他們在家隔離,是因爲他們體內仍帶有病毒,可能導致家人受感染,這會增加病毒在家傳播的風險。”
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亞太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卻認爲,政府在下來一周必須做出這個“艱難決定”,是否要讓輕微病患在家隔離。
他指出,目前雖有386名情況良好但冠病檢測仍呈陽性的病患,已轉移到三家私人醫院及白沙職總D’Resort度假村的社區隔離設施,但若下來一周每天仍有40起至70起新增病例,這將對公共醫療機構帶來巨大挑戰。
“目前有500多名冠病病患仍在留院治療,以本地最新的兩個公共醫療機構爲例,這已經超出整個亞曆山大醫院的床位,以及盛港綜合醫院一半的床位。”
淡馬亞也說,我國遠程醫療領域不斷增長,全島也建立了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HPC)網絡,針對居家隔離者也設立了有效監督系統,因此我國絕對具備足夠條件讓輕微病患在家隔離。
“照目前看來,若病毒傳播速度持續上升,這樣的舉措確實行得通。如果有必要這樣做,我相信當局一定能安全實行,並且做得很好。”
專家:臨近廣泛社區傳播
隨著本土病例激增,暫與其他病例無關的病例也在過去一周翻倍至超過140起,專家認爲本地社區內已有不少無症狀的帶病毒者,使我國更靠近廣泛社區傳播的現象。
聯合領導工作小組的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在周五的記者會說,過去幾天我國約一半的本土新病例都與其他病例無關聯,意味著社區內有更多沒被發現的病例,而下來會有更多病例因此出現。截至4月4日,我國有145個暫與其他病例無關的確診病例,病源仍在調查中。
梁浩楠醫生受訪時指出,這類病例逐日增加其實很危險,因爲這些人很容易在不知自己染病的情況下傳播病毒。他引述本地近期一項研究報告,指無症狀的人也能傳播病毒,而本地社區內可能有不少這種無症狀冠病病患。
“我相信人群裏有好多帶病毒者,他們可能病情輕微沒看醫生,然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病毒傳給其他人,而且一傳可能傳給多個人,所以才有那麽多病例找不到病源。”
他認爲與幾周前相比,目前的社區傳播率肯定較高,甚至可能開始出現廣泛社區傳播,但這也得看政府如何對此定義。
許勵揚副教授則認爲,本地多數的病例還是有出現症狀,但若連續幾天出現超過100起新病例,或意味著出現廣泛社區傳播了。
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周五在記者會答複《聯合早報》提問時說,雖然本地已有一定程度的社區傳播,但他們認爲情況還在能控制範圍內,找出與病例有接觸的人再把他們隔離的策略還能發揮作用。他也說:“我們時不時會有一些突破,找出病例之間的關聯;我們也有一些假設來推斷這些過程怎麽發生,待確認後再公布。”
過去一周出現17新感染群
過去一周,我國出現了17個新感染群,當中有不少把早前病源不明的病例連接在一起,而當局從這些感染群之中也找出了更多病例。例如,當局把一起輸入型病例和原本多個病源不明的人連接並形成Hero’s酒吧感染群,其中一人與杜佛閣國際學校感染群相關,另有一人也屬新加坡板球俱樂部感染群,或意味著這三個感染群都有關聯。
然而就如Hero’s酒吧感染群,一些感染群在病毒傳播了一周後才被發現,而感染病毒的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把病毒傳給其他人,因此一些病例可能遲至感染群浮現後才去檢測冠病,過後才得知自己染病。
與這類社交場所感染群相比,住宿與工作場所感染群一般能更快被發現,感染群裏出現第一個病例後,很快就能鎖定他曾接觸的人,接著找出其他病例,李亞妹安老院和多個客工宿舍感染群都是如此。
冠病患者病床六天翻倍
我國病例過去幾周快速翻倍,而冠病病患所占的醫院床位也在六天內從200個翻倍至400個。然而,把病情穩定的病患轉入其他設施後,用于照顧冠病病例的公共醫院床位已超過一周維持在400多張左右。
《聯合早報》分析了我國自1月23日出現首名冠病病患以來,總病例人數和住院人數在過去兩個多月如何變動。自從我國冠病病例破百後,病例數目翻倍的速度加快,從原本兩周翻倍一次至每周倍增,總病例從400起翻倍至800起只在短短一周。
病例快速翻倍 醫療設施不勝負荷
病例快速翻倍,意味著醫療資源和床位需求迅速增加,我國最大的擔憂就是醫療設施不足應付。黃循財曾說,當病例快速增加並失控時,醫療系統就會被壓垮,死亡率就會上升。
國家傳染病中心常備330張病床,必要時可擴張至500多張病床。(檔案照片) 爲善用醫院資源,政府從3月20日左右把病情穩定的病患轉移至私人醫院,3月24日也把白沙職總D’Resort度假村轉換成能容納達500人的社區隔離設施,讓適合出院但冠病檢測仍呈陽性的病患入住。
截至本月4日,已有386人被轉移至這個社區隔離設施、泰和國際醫院、伊麗莎白醫院和鷹閣醫院,占未痊愈冠病病患總數超過四成。這個數目過去兩周不斷增長,因此盡管每天的病例持續上升,住在公共醫院的冠病病患過去一個多星期仍維持在400多人左右。
梁浩楠醫生說,如果本地疫情越來越嚴重,除了讓已無症狀但檢測仍呈陽性的病患照樣出院,另一個辦法就是再進一步減少非緊急手術,以騰出更多床位給冠病病患。
據悉,國家傳染病中心已開始讓冠病病患共用同一間病房。本地紅娘公司LunchActually創辦人林笑岏早前告訴《聯合早報》,國家傳染病中心原本安排她和另一女病患同住一間房,而過後確診的丈夫也和另一男病患同房。夫妻倆轉至D”Resort隔離設施後,也被安排同房。
本土感染病例激增 抱病上班漣漪效應
李亞妹安老院本月1日形成冠病感染群,當局初步調查懷疑,安老院職員出現輕微症狀後仍上班,經密切接觸後傳給住戶,進而引發至今已有13人的感染群,一名住戶不幸在確診三天內過世。
本地目前六起死亡病例都是年長者,安老院出現感染群引起社會關注,而事實上,本地不少感染群是人們染病後上班而産生的漣漪效應。
受訪專家指出,新加坡工作競爭激烈,人們既不想拖慢工作進度,也不想遭上司或同事批評,甯可抱病上班,也不願請病假在家休息。
近四成人染病後上班
《聯合早報》根據衛生部每天提供的病例資料推算,從本地首次出現確診病例的1月23日至3月17日這段期間,本土感染的161起病例中,近四成的人染病後仍去上班。
其中包括引發涉及兩個教會31個病例的神召會恩典堂男職員。那是疫情初期最大的感染群。
隨著病例激增,衛生部自3月18日起不再列出病患出現症狀的日期,以及他們入院前是否曾去上班。
早前發現的裕廊戰備軍人協會歌唱導師晚宴感染群,讓人們把目光聚焦于年長者的社交活動,而近日多個感染群的病例則顯示人們染病後上班的問題。
例如,鳳山Sparkletots學前教育中心和新郵政都表示,確實有員工抱病上班,分別引發27人和八人感染群。杜佛閣國際學校和吉寶船廠也都屬于職場感染群。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系主任許勵揚副教授受訪時說:“社會規範向來是即使突然生病,如果感覺沒什麽大礙,也應該去上班。
“因爲小病痛而請病假的人,一般會遭同事批評他們裝病或偷懶。”
他指出,現在是非常時期,社會對請病假的看法大致上已經改變,不過仍有一些人擔心,爲極爲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請病假的做法會遭濫用。
醫生:在家辦公有效阻斷病毒傳播
政府前天宣布,所有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必須關閉,全體員工須在家辦公,減少通勤,減少社交。這意味著,不能在家進行的工作都得暫停。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受訪時說:“病毒要進入人體才能傳染,如果人們都待在家、在家辦公,病毒就沒辦法傳染,所以在家辦公是有效的。”
不僅如此,衛生部本月1日發表的研究顯示,1月23日至3月16日這段期間,有10個病例在出現症狀前就把病毒傳給他人,因此即使人們不抱病上班,也有可能傳給周遭的人。
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亞太學會會長淡馬亞醫生受訪時說:“這也是爲什麽我們要在家辦公。我們不是算命師,沒有辦法在發病前就不去上班,所以最好是完全不去上班,那就無法傳染。”
強調安全距離 防疫新措施全面防控
隨著本地傳染病例攀升,未找到感染源的病例越來越多,許勵揚說,無論是上班或社交,保持安全距離有助于減少病例。
梁浩楠說:“未找到感染源的病例不斷增加,反映了人們沒有保持距離的現實。我們可以看到,病例越多,政府呼籲人們待在家的聲音就越大。”
除了關閉工作場所,全面實行在家辦公,加緊後的防疫措施也規定,本月7日至下個月4日,民衆只能出門辦理必要事項,如買日用品或打包三餐,餐飲場所禁止堂食,學校和學前教育中心也會關閉,以達到全面防控。
嚴守新措施一個月 有望拉平疫情曲線
阻斷病毒傳播須要全民配合,受訪專家指出,如果人們嚴格遵守最新措施一個月,就有望避免廣泛社區傳播,拉平疫情曲線。
許勵揚受訪時說,根據中國武漢、意大利和芬蘭的經驗,最新阻斷措施兩三周內就能見效,因此新措施實行長達一個月是足夠的。
本月7日生效的措施只允許在必要服務領域工作的人到工作場所上班。即便如此,這些工作場所仍須嚴格遵守安全距離措施,如錯開上下班和食堂用餐時間及辦公桌間隔一米。
全民防疫新措施提醒民衆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減低被感染風險。(謝智揚攝)此外,盡量在家辦公的原則適用于必要服務業者。個人活動方面,人們應減少外出,只出門辦理必要事項。梁浩楠說,國人須一絲不苟地遵從指示,措施才會見效。“如果大家都能嚴格遵守,相信在兩周內就能看到顯著成效。國人的遵守程度越高,效果就越佳。”
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日前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指出,我國正處于疫情曲線的關鍵點,若國人做好安全距離措施,就有機會放緩病毒傳播,但要是國人仍不嚴格遵守,就可能發生疫情失控的惡夢。 他在前天的抗疫工作小組記者會上,再三呼籲國人認真看待這些新措施,若措施執行情況良好,政府有可能在本月底放寬一些行動限制。
來源:聯合早報 (zaobao.sg)
編輯丨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