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龐琳和他的“口福”
民以食爲天,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詞。吃,在如今已經不僅僅是爲了填飽肚子,更是一種飲食文化,貫穿于我們的日常生活。
新加坡口福集團的創始人龐琳曾是餐館雜工、攤主、“新加坡咖啡店大王”,這些身份蘊涵了他20余年飽經風雨、砥砺前行的奮鬥故事。但當他認識到“企業應爲社會創造價值”後,“口福”成爲他的事業新起點。他說:“口福(言福福至),福至我心,但我心依然。”
海南華僑龐琳特別欄目
01
咖啡店大王
龐琳,祖籍海南瓊海,1955年生于新加坡,龐琳的童年時代充滿不幸。他的父親身體不好,長期居家修養,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親的微薄收入來維持。作爲家中長子,龐琳在很小的時候就比同齡人懂事很多。他也曾進了學校的門,但無心向學。他說:“覺得媽媽太辛苦,根本沒心思讀書。”于是,他每天早上都與母親同時起床,和母親一起賣食品,然後分別奔向工廠和學校。
直到他13歲那年父親辭世,龐琳隨後辍學,四處打工。他做過餐館雜工、路邊攤販、水果批發商和椰漿飯小販,還參過軍,做過咖啡店。
龐琳說:“母親對我影響最深。她對家庭的付出,她的堅韌,讓我懂得母親的偉大。因此我努力工作,就是不喜歡也一定要工作。”
榜鵝生活聚場口福食閣
到上世紀80年代,龐琳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幾個街邊攤檔。巧合的是,新加坡政府當時推出了“商者有其店”的政策,店面轉手十分活躍。在此機緣之下,他找到弟弟和堂弟聯手做起了第一間咖啡店生意,牛刀小試,回報不俗。于是,從第一間店開始迅速擴大到幾十間,最後組建起“裕華飲食集團”。
裕華一年開店最高可達十幾間,到1995年裕華經營的咖啡店和食閣達到50余間,是新加坡第一大飲食集團,龐琳也因此被譽爲“咖啡店大王”。
龐琳與太太黃雲婷在口福7周年慶祝晚會上
02
創立“口福”
然而,就在裕華飲食集團躊躇滿志地准備上市的時候,公司卻遭遇了發展瓶頸。看似仍舊保持著擴張勢頭的裕華,實則經營效益越來越差。上市計劃也因行情的不斷變化而一再擱淺。
更看重實效和收益的龐琳看到集團的發展狀況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毅然決定將裕華飲食集團打包出售。在短暫的修整後,不服輸的龐琳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折騰”。這一次,同樣還是往餐飲行業進發的他,創辦了新加坡口福集團。口福集團自成立伊始,便駛入了快速發展的通道,並一直持續到今天。
濱海灣金沙新食閣——忠食館
在食閣這個新興領域,口福集團異軍突起,發展迅猛。目前,口福集團已經成長爲在新加坡、印尼以及澳門等地擁有食閣和咖啡店共60余家,管理近千名員工的國際飲食集團。在創立的第17年,口福集團正式登陸資本市場。2018年7月18日,口福集團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
新加坡交易所 (新交所) 迎來口福集團 (Koufu Group Limited) 登陸主板,股票代碼爲“VL6”
在新加坡的各個商業鬧市中,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個中文書法的“口”字標志。字的外形猶如一只大碗,也仿佛一個帶領人們跨入美食世界的入口。這個標志,正是口福集團的美食logo。
口福食閣
03
不平凡的事業
龐琳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我在五周年時說要帶領‘一群平凡人創造不平凡的事業’,上市後這已算是不平凡的事業。
“10周年時,我訂下的目標是在20周年時要有接班團隊,上市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引進優秀人才。到時,公司達到一定規模,我的使命也會轉換成‘一群不平凡的人創造偉大的事業’。”
何謂“偉大的事業”?龐琳回應道,口福一直積極創造員工和客戶的價值,接下來還會爲股東創造價值。他認爲,社會價值也很重要,集團的存在必須是有意義的,對社會是有貢獻的。
龐琳出席新加坡50家傑出企業獎頒獎典禮晚宴
口福每個月都有系統的員工培訓課程,以此讓員工了解到“我們在這個行業與衆不同,必須要給顧客不同的感受,而這種感受給我們自己一種鞭策和激勵,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成就自己。在口福,所有員工都被一視同仁。比如,口福從來沒錯過一個員工的生日,一定會送上生日蛋糕和紅包等禮物。
相較于其它行業,飲食業的人員流動性較大,而注重人性化管理的口福集團,卻用其一系列獎懲制度和福利、晉升制度換來了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在口福集團中,有不少員工都是在口福創立的第一天就與公司並肩作戰到現在。
值得一提的是,口福集團中有60%以上的工作夥伴是中老年職員,他們已經成爲口福重要的人力資源。
基于此,口福才在無數食客心中留下“舒適”二字,也才會像她的宣言一樣:“物超所值,讓你活力一整天。”
龐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