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駐香港實習記者 趙佐燕 駐香港記者 文思敏)歐美國家疫情已出現好轉迹象,此前抗疫成效明顯的新加坡,4月以來疫情卻持續惡化。4月18日,新加坡新增確診新冠患者942例,皆爲本地感染,再次刷新單日新增病例紀錄。這是新加坡連續第12天單日新增病例破百,目前新加坡累計確診5992例。
新加坡衛生部4月18日下午發布的公告稱,今日新增病例中有893名是住在外籍勞工宿舍的工作准證(working permit)持有者,而本地居民感染人數不多,其中僅有14名爲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政府正阻斷勞工宿舍裏的病毒傳播鏈,減少病例的數量,這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彰顯成效,接下來預計會出現更多來自宿舍的病例,“未來數日將是抗疫關鍵,全體國人必須盡一己之力,共同打敗新冠病毒。”
新加坡疫情早期以海外輸入個案爲主,1月23日,新加坡出現首宗確診個案,是一名來自武漢的66歲男性旅客。1月31日,新加坡宣布禁止過去14天內到訪中國內地的外國旅客入境或過境新加坡,具有中國旅行史的新加坡居民入境後也需要進行爲期14天的強制自我隔離。
隨後,新加坡境外輸入病例大量減少。在1月至3月之間,新加坡每日僅錄得個位數或兩位數增長。截至3月13日,新加坡境內新冠確診人數爲200例,多爲聚集性發病,由已確診患者傳播給家庭成員和其他密切接觸者,社區傳播並不明顯。
3月中旬開始,新加坡迎來第二輪輸入型病例。由于歐美、東南亞多國疫情3月初開始惡化,不少新加坡居民在這些國家出差或旅遊被感染,回到新加坡後被確診。這一輪輸入病例則在新加坡帶來較爲嚴重的本地社區感染,從3月30日開始,每日本地感染病例超過海外輸入,本地感染成爲主要增長因素。
先前新加坡以健康人不戴口罩、不封城、不停工停課“佛系”管控措施,成功控制住第一輪輸入型病例,並未引起大規模本地傳播,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爲教科書般的正面典範。然而,面對第二輪輸入病例時,新加坡爲何沒能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本地傳播,導致疫情明顯惡化?
外籍勞工宿舍現大量群體感染
近期新加坡本地病例大幅增長與多個外籍勞工宿舍發生的群體性感染密切相關。截至4月18日,新加坡共確診5992宗病例,其中4160宗確診個案與外籍勞工宿舍有關,占比高達69%。據《海峽時報》報道,位于新加坡北部的S11榜鵝宿舍是新加坡最大的感染群組,有近千名感染病例,約1.3萬名外籍勞工住在該勞工宿舍。
新加坡由于本地勞動力短缺,自開埠以來就大量吸納外籍勞工,目前共有98.7萬名外籍勞工,約占新加坡全國勞動力的三分之一。外籍勞工大多數從事建築、制造、物流、家政等專業水平要求不高的職業,新加坡的《外籍人力法》要求,雇主要爲外籍勞工提供可以接受的住宿條件,並負責承擔宿舍的維修費用。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4月17日披露的數據,共有32.3萬名外籍員工居住在勞工宿舍,感染率高達1.01%。新加坡總體感染率爲0.09%,社區感染率爲0.02%,不住在勞工宿舍的工作許可證持有人感染率爲0.04%。
勞工宿舍的感染率會遠高于其他地區或與其內部環境有關。新加坡人力部長楊莉明在4月14日的記者會上用羽毛球場的比喻解釋勞工宿舍內部環境,“想象半個羽毛球場上有五張雙層床,可容納10名外籍勞工,再將空間擴大兩成以允許空氣流通。” 楊莉明強調當初建這類專用宿舍,便是爲了讓外籍勞工享有社區式的集體生活空間,可一起煮飯用餐,過節時也能團聚。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古阿烈告訴財新記者,勞工宿舍環境糟糕,病毒易于傳播,一個典型的勞工宿舍裏面可能居住著十幾個人,同一層的所有住戶也只能共用一個廁所。“目前新加坡處于‘封城’階段,勞工宿舍的住戶之間無法保持距離,這加速了疫情在宿舍內和宿舍之間的傳播。”古阿烈表示。
古阿烈表示,新加坡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外籍勞工的群體感染,“如果我們不能拉開勞工之間的身體距離,接下來幾個星期的新增病例數量可能還會持續上漲。”他預計到4月底時,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將增至1萬至2萬例,直到外籍勞工群體産生群體免疫。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轉化研究總監葉振發指出,由于一些外籍勞工有吸煙的習慣,或者患有高血壓,這可能會導致他們更容易被感染,或在感染後易于發展成重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會看到對重症監護室的需求激增。”
新加坡目前正逐步加大對外籍勞工的檢測,並將居住在宿舍的外籍勞工陸續遷至其他地方,包括小學校舍和童軍營地,政府正對空置的公屋進行翻修,以騰出更多的位置供外籍勞工暫時居住,從而降低感染風險。在現有的勞工宿舍內,勞工必須盡量待在寢室,使用共用設施洗澡與用餐時,時間會隔開,43個政府建造的大型勞工宿舍內均已進駐醫療團隊,爲勞工提供及時的醫療服務。
專家稱本地社區傳播初步得到控制
爲防控海外輸入病例,新加坡政府宣布從3月24日零時起,禁止所有外國短期旅客入境或過境新加坡。另外,持有長期居留許可證件的人士,只有從事醫護及運輸業的人士允許入境。自 4 月 10 日零時起,所有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以及長期准證持有者入境後須在專用隔離設施區域進行 14 天的隔離。
與此同時,此前“佛系抗疫”的新加坡也開始實施更嚴格的社交距離管控。3月27日起,在公共場所須確保人與人之間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離。此前亦曾宣布關閉所有酒吧和娛樂場所包括夜店、電影院、卡拉OK等,暫停舉辦大型活動,並規定在工作、學習場所以外,不得有超過10人的聚會。
4月7日起,新加坡更實施了嚴厲病毒傳播阻斷措施,暫時關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場所,菜場、超市、診所、銀行、交通工具、公共服務中心等提供必要服務的設施將繼續運營;並呼籲所有人盡可能留在家中,除非提供必要服務的工作、買菜和自取外賣、在家附近鍛煉等,且避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不要互相拜訪和串門。
盡管新加坡近期新增病例迅速上漲,但多名專家認爲,新加坡的阻斷措施初步遏制了疫情在普通人群中的擴散。葉振發向財新記者表示,仍有新病例並不意味著控制措施的失敗。“如果不采取措施,新加坡的疫情可能會比現在嚴重得多。到目前爲止,新加坡在本地人中的疫情控制方面做得很好。”
新加坡衛生部數據顯示,過去14天內,除外籍勞工感染群體外,社區新增個案維持兩位數增長。
李顯龍亦在社交媒體中指出,病毒傳播阻斷措施實施已經12天,初步迹象顯示在社區感染的新冠病例已因此減少,但隱藏在人群中未被測出的病例令人擔憂,國人仍不能掉以輕心。
在檢測方面,新加坡也在積極探索新的檢測方案,以便更好地監測疫情發展。目前新加坡采用了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檢測,其中通過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組開發的抗體測試,成功讓新加坡在2月追溯了兩起聚集性疫情。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首個使用抗體檢測追溯病毒傳播的案例。古阿烈介紹,目前新加坡可以每天進行約1000次該抗體測試。
抗體檢測是指針對IgM/IgG等免疫球蛋白的檢測。IgM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是人體接觸病毒後産生的第一種免疫球蛋白,也是病毒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標,一般在患者感染第7天或發病第3天能夠檢測出來;IgG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有可能終生攜帶,提示病毒已經發生感染。
“在個人層面,大規模的血清學測試將判斷出誰可以‘安全’地返回社區工作,誰正在宿舍中傳播病毒。這也將更好地監測疫情的發展,從而填補政策上的一個證據空白。”古阿烈說。
但此前美國愛荷華大學微生物和免疫學教授斯坦利·珀爾曼(Stanley Perlman)向財新記者表示,抗體測試准確度有限,很容易出現“假陰性”的情況,只有被驗證爲准確度非常高的抗體測試,才能在確診階段作爲核酸檢測的有效補充。在大規模使用抗體測試之前,必須確保有優質的抗體測試,它能且只能檢測出人對新冠病毒特異的免疫反應,而且靈敏度高。(參見財新網《首次利用抗體檢測 新加坡成功追溯兩起聚集性疫情》)
新加坡艱苦抗疫的同時,東南亞多國疫情亦從3月中旬開始同步惡化。財新新冠肺炎海外實時動態地圖顯示,馬來西亞在3月中病例數量突然驟增,印度尼西亞3月中起不斷有大量新增確診個案,菲律賓和泰國則在3月下旬進入暴發期。截至4月18日,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這四個國家分別累計確診5305、6248、6087、2733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