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産生重大影響,爲保障世界經濟穩定有序地運行,包括新加坡在內的13個國家發表聯合聲明,承諾維護供應鏈和運輸的開放互通,減少疫情對必需品流通的幹擾,並爲疫情過後的複蘇鋪平道路。
發表聯合聲明的13個國家由加拿大召集,成員包括土耳其、巴西,法國、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等。聲明承諾將在醫療用品等領域,爲脆弱國家和群體提供協助。成員國將繼續促進和保護自由貿易,並在不影響貿易和全球供應量的情況下,采取必要的緊急防疫措施。
此外各國也將保障航空、陸路和海上航線開放,幫助滯留外地的旅客返回家園。並同國際機構合作,爲受旅行限制的人士,提供延長簽證等服務。
新加坡與13國發表聯合聲明,呼籲確保貨物與人員流動通暢!
根據新加坡外交部發布的文告,新加坡與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部長級協調小組(Ministerial Coordination Group)成員國聯合發表九點宣言,針對世界各國如何在當前防疫形勢下,確保全球聯通性提出呼籲。
這個部長級協調小組是由加拿大近期發起的非正式集團,成立宗旨在于強化國際規範和行動,以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長期效應。
除了新加坡,成員國還包括:巴西、法國、德國,印尼、意大利、墨西哥、摩洛哥、秘魯、韓國、土耳其和英國。
聯合宣言指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各國必須展開合作,以減輕大流行病對全球經濟、貿易和人員流動的空前破壞,這包括在科學地管控疫情時,攜手促進和保障貿易自由:
我們同意,任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緊急措施,不但不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條例,執行上也必須是具針對性的、相稱的、透明的和暫時性的,且不會對貿易和全球供應鏈造成不必要的障礙或破壞。
爲遏止疫情進一步蔓延,多個國家已相繼施行旅遊禁令並關閉機場和邊境,導致大批旅客滯留各處。因此,部長級協調小組也在聯合宣言中承諾,與各自國內的民航業者溝通合作,在不影響抗疫工作的情況下,竭力協助旅客返家,並確保他們不因種族等歧視問題而無法及時獲得必要的醫療援助。
疫情打亂全球供應鏈,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糧食危機!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打亂了全球産品供應鏈並嚴重幹擾了貿易,盡管新加坡已同12個國家合作發聲致力維護全球貿易和必需品的供應鏈,由于新加坡大部分食品和必需品都依賴進口,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通過Facebook發文呼籲全民必須做好心理准備,面對壓力。
在糧食安全方面,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對國際農産品貿易和市場帶來較大不確定性。如果疫情繼續擴散升級,對國際糧食貿易乃至生産的影響勢必進一步加劇,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糧食危機。目前,至少有13個國家爲確保國內糧食供應采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如果越來越多的國家采取類似行動,可能會影響全球糧食穩定:
主要小麥面粉輸出國哈薩克斯坦已經禁止出口小麥面粉、紅蘿蔔、糖和馬鈴薯。
越南暫停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約。
塞爾維亞禁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商品。
俄羅斯也表示將每周評估情況,再決定是否實施出口禁令。
泰國的出口業組織預測稱,2020年該國産大米的出口量將下滑至750萬噸。
糧食生産是一個嚴重依賴供應鏈的生産活動,供應鏈是一個複雜的互動網絡,涉及農場主/農民、農場工人等勞動者(全球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農場工作由國際移民承擔),需要化肥、種子和農藥等物資,離不開加工廠、運輸公司、批發零售商等合作夥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導致的封鎖政策使得上述網絡承壓,有休克的風險。
應對危機,新加坡開源節流,還將爲本地農産業者提供30×30快捷津貼!
自疫情暴發以來同時受到鄰國邊境管制的影響,新加坡市面上的雞蛋和蔬果的一些品種確實出現過臨時短缺的情況,但目前新加坡糧食供應整體趨勢是平穩的,因爲新加坡一直致力于保障進口渠道的多元化。
根據新加坡食品局(SFA)的資料,目前新加坡有12個主要食品供應源,除了馬來西亞之外,還包括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中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美國、巴西、法國。
美國:牛肉;雞肉;鴨;雞蛋;魚;水果;豬肉;米;蔬菜。
法國:雞肉;鴨;魚;水果;豬肉;蔬菜;牛奶。
荷蘭:雞肉;豬肉;蔬菜;水果。
中國:食用油;魚;水果;豬肉;米;糖;蔬菜。
泰國:魚;水果;米;糖;蔬菜。
越南:魚;水果;米;糖;蔬菜。
巴西:牛肉;雞肉;水果;豬肉;糖。
印度:魚;水果;米;糖;蔬菜。
馬來西亞:雞肉;食用油;鴨;雞蛋;魚;水果;蔬菜;糖。
印度尼西亞:魚;水果;豬肉;蔬菜;牛奶。
澳大利亞:牛肉;魚;水果;羊肉;豬肉;米;糖;蔬菜;牛奶。
新西蘭:牛肉;雞蛋;魚;水果;羊肉;蔬菜。
爲應付新加坡的食品供應需求,新加坡食品局采取的主要策略是確保新加坡的食品供應來源多元化,減低對任何單一國家的依賴,使新加坡能夠在必要時迅速轉向其他食品來源地訂貨。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同其他政府機構和業界夥伴密切合作,多管齊下致力加強食品安全和供應。這包括:
1:同個別行業的商家集體進行商談、同行業協會、超市和進口商進行對話;
2:探討新加坡食品供應面臨的挑戰;
3:尋找新的食品供應源;
4:研究消費趨勢;
5:制定計劃應對供應中斷的情況。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也在20日晚通過Facebook表示政府將加倍努力,協助企業增加本地食品産量,提高新加坡在糧食安全上的韌性:
新加坡政府正加速落實“30·30願景”,希望到2030年本地出産的農産品可以滿足國民30%的營養需求。
新加坡政府已經在4月8日設立了跨部門工作小組,同時投入3000萬新元成立“30×30 Express”津貼,計劃在下來六至24個月內加快提高本地雞蛋、葉菜和魚的産量,加速政府落實“30·30願景”。生産這三類食品的農産食品業者可從4月中起提呈計劃書,申請這項津貼。
同時,本地農産食品業者可以使用這項津貼支付農場未來六個月至24個月擴大生産力的前期費用。津貼也會共同出資協助業者應付采用提高生産力相關科技所須的花費。
此外,新設立的跨部門工作小組工作重點包括攜手加快提高本地食品産量、處理設立或擴充農場面對的挑戰以及確保本地農場保持高生産力、可持續性,同時具備應對困難的韌性。
作爲農産量有限的小國,新加坡高度依賴進口糧食供應,特別是本區域國家的進口糧食。爲確保國民能有多元的選擇,新加坡食品局不斷努力尋找新的和潛在的食品供應來源。這包括到海外進行食品采購並同他國建立新的業務關系。
除了進口,本地農場也提供一定産量的雞蛋、肉類、蔬果和蔬菜,而這些都是在高科技和産量密集的農場種植的,新加坡政府也不斷進行研發,提高本地農場的生産力。
新加坡食品局也鼓勵消費者選擇和支持本地農産品。在這同時也積極進行公共宣導,讓普通民衆加強對于普通食品搭配的了解,例如在雞蛋供應緊缺的時候,可以選擇以液態蛋、蛋粉和冷凍肉取代鮮蛋和冷凍肉。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恰好印證制造業缺位的實際後果──當其他國家的産業鏈斷裂,其影響蔓延至商品供應層。當前全球供應鏈出現中斷,影響一系列的生産,新加坡更迫切需要加強本地生産能力和技術。幸好,新加坡的科研界從未放棄自主研發及實踐本地生産!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下,生物醫藥無疑成爲新加坡的亮點。新加坡早早就鎖定21世紀的發展目標—生物醫藥産業。爲國家近年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産業,2017年産值約爲296億新元,占制造業總産值的9.22%,就業人數爲2.22萬人。如今,包括全球十大制藥公司在內的國際企業都落戶新加坡。
全球醫藥保健公司GSK的亞洲總部已成爲新加坡的地標建築。
早在二十年前,新加坡政府耗資三億美元打造“啓奧生物醫藥研究園”(Biopolis),遴選500多名全國最優秀的學生,安排他們前往外國頂尖大學攻讀博士,學成後帶領新加坡進入生物醫藥科技産業新世界。園區啓用以來,成功吸引全球的頂尖科學家。
自疫情開始,此産業即時發揮作用,除了研發生産藥物,又協助透過生物科技分析病毒,爲政府和醫療部門提供資訊,還有公司研發了快速檢測系統,准確性超過99%,三小時便得悉病毒檢測結果,目前已在樟宜國際機場全面采用。新加坡在疫情控制方面備受贊賞,日均檢測量高達2,000多個,4月初增至每日2,900個,這類快速測試系統能迅速篩查和隔離患者。
除了糧食危機,隨著疫情的發展,關于醫療物資的爭端也在全球層出不窮,而新加坡的生物醫藥業則在疫情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