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疫情大爆發,政府采取了“circuit breaker”措施,這就意味著,平時以校園和實驗室爲生活中心的理工男們,不得已回到家中繼續科研。做實驗不在話下的他們,做起一日三餐又會有怎樣的表現?
這期《南洋茶話 – 廚房秘籍》采訪了兩位理工男,我們來一起看看他們的廚房秘籍吧!
01
博士第四年
安靜文藝、愛好科研
疫期宅家,解鎖西餐&南洋風味
感謝編輯的邀稿,其實這是我自高中畢業十年以來,第一次寫中文文章。我七歲跟隨父母來到新加坡,一年級就在這裏讀了;到現在,已經是博士第四年就要畢業。算下來我在新加坡已經生活二十二年了。
因爲家人都在新加坡,我們在這邊也有自己的房子。circuit breaker期間,我可以在自己家裏比較舒服地待著;加上手頭兒上的一些工作完全可以在家用電腦繼續,所以阻斷措施對我的整體影響並不大。
疫情在家期間,吃飯是一件大事。因爲在新加坡居住很久了,我的口味也比較本地化。炒面、炒米粉、釀豆腐、雞飯、印度煎餅經常吃,還有Swensen’s,Sushi Express這類的餐館,我也特別喜歡。不過我不挑食,平時什麽都能接受。
早餐
雖說我平時吃飯隨意,但在這段封城的特殊時期,居家夥食的水准可一點都不能降低。一來爲了品嘗昔日美味,二來爲了提高烹饪技術,所以我通常一個星期外出采購一次食物,也經常在家裏幫忙做飯。
早餐我們通常吃一些簡單易做的,擦果醬、沙丁魚或牛油的面包,一個煎蛋還有一杯咖啡。
有時間的話,我也會嘗試比較獨特的菜譜,比如Gordan Ramsay推薦的蛋三明治。不得不說,Gordan Ramsay式的炒蛋,准備和口味都有他的獨特之處,具體步驟包含了:1)攪拌生蛋跟牛油塊,2)慢火煎並且攪拌30秒,3)離火繼續攪拌30秒,4)重複2)和3)步驟3-4次,5)加入調味料出鍋。這樣做出的炒蛋細嫩又入味,不愧是名廚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YouTube搜搜Gordan Ramsay的相關視頻來看。
午餐
午餐跟晚餐的發揮空間,相對來說可就大了。不過也正因如此,時常會出現不知道吃什麽的情況。父母肯定是做中餐比我拿手,所以我就多做一些西餐,或者比較偏東南亞風格的食物,來廚房刷一刷存在感。
阻斷措施以來,我首先利用做午餐的機會,解鎖了各式面類。我嘗試做了港式炒面、馬來湯面、馬來炒方便面(Maggie Goreng)還有蒜蓉意面(Aglio Oglio)等等。首次嘗試都還成功,我認爲主要功勞是摻雜其中的各種調料,具體可以參考網上菜譜。其實在家做這些食物比想像中要簡單很多,而且方便根據自身情況,掌握口味的輕重。
晚餐
晚餐因爲時間充分,可以做很多肉類。我嘗試過煎三文魚,蒸魚,還親手腌制制作過饞了很長時間的烤雞翅。
除了一些常規菜,我在晚餐也做過面包夾層類的食物,比如馬來西亞夜市流行的漢堡包(Ramly Burger)。從中,我首次嘗試了從零開始做漢堡包的過程,包括調面粉制作面包,從生肉開始調味做餡並煎好肉餅。自己動手的感覺真的不錯,讓我體會到了“技多不壓身”的妙處。
還有一個月的居家工作時間,相信我的廚藝會更進一步的。不過,我們大多時間在家做飯,當然也有嘴饞的情況;這時候就會叫外賣,點我愛吃的肯德基、披薩等一些快餐,過一過瘾。每每這時,我就安慰自己,疫情當中餐飲業受到不小的影響,偶爾照顧一下外面餐館的生意是應該的,同時也幫外賣送餐大哥們增加點收入。于是一餐14新幣的肯德基Zinger,我也高高興興地認了。
我因爲可以待在自己家,飲食上還是相對幸福的。不過,畢竟是肩負著寫論文、做科研和投遞簡曆等多重任務,居家辦公時期的工作、生活還是要好好規劃一下。
我一般會固定安排早上、下午和晚上各兩小時,分三個時段進行高效集中的工作。其余時間除了幫忙做飯,我會分配出來搞業余活動,比如玩樂器,玩手遊,拼模型,看電視劇,以及運動。如果天氣好,我會在傍晚去我家附近的公園跑步。我家就在昔日的新馬鐵路旁邊,叢林較多,人煙稀少,運動時不會接觸到很多人,還算安全。若下雨,我就待在家裏蹬那種健身器材式的自行車。
在疫情當中,保持身體健壯、提高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借這個機會提醒大家,均衡飲食、多多運動,共度難關。
02
小寶
理工博士後
家鄉美食信手拈來
疫期宅家,工作&party兩不誤
我來自美麗的山城重慶,2019年從國立大學材料學院博士畢業,至今一直在學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從事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在新加坡正式實施斷路器措施之前,就有傳言說實驗室過幾天要關門。我和大家一樣,每天加班加點趕實驗,泡在無塵室趕了一批又一批要測試的器件。
果不其然,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學校郵件通知,從4月7日起實施阻斷措施,所有人必須待在家裏工作學習,直到5月4日封鎖結束。猶記得封城前的那個下午,大夥兒拉著拖車,扛著電腦顯示屏,甚至把打印機、咖啡機都搬了回家。總之,能搬走的,一樣也不落下。
原本總是抱怨每天“雜事”太多,沒法沉下心來寫作和讀文獻的我,碰上這次封城,終于可以開心地還之前欠下的“債”了。不過開心歸開心,在家工作的日子,沒有了食堂助攻,一日三餐便成了我每天最大的難題。所謂“家中有糧心中不慌”,每周一早上,我都會去一趟超市集中采購“糧草”。備足量的牛奶、肉、蔬菜、水果在家,供一周所需;中間則盡量減少出門次數。
早餐
早餐是三餐中最容易的。我通常利用洗漱的間隙,把水燒開,燙上兩個雞蛋,熱上牛奶,切一個牛油果,或者洗一點藍莓——營養豐富,又清淡爽口。我比較喜歡新加坡式的半熟雞蛋,控制水溫和時間,燙到蛋白剛熟、但仍然保持流動的狀態,加上幾滴醬油,撒上一點白胡椒粉。牛油果切成片狀的好處就是可以用叉子,方便一只手吃東西,一只手刷手機新聞。
政府規定的是work from home(在家辦公), 不是sleep from home(在家睡覺), 所以早餐之後,泡上一杯新加坡白咖啡,一天的工作就開始了。實驗室“大當家的”在WhatsApp群裏給我們說了:“ Guys,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read more papers and write more papers(大家要利用這個機會多讀論文,多寫論文)”。所以我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paper work。
午餐
疫情期間,組會依舊維持一周兩次的頻率,只是全部搬到雲端,大家隔著屏幕討論課題,彙報工作進度。加上我又給自己制訂了論文目標,所以白天的工作時間就顯得特別寶貴。搞科研的朋友可能深有同感,有時太醉心其中,往往很難兼顧其他,就比如午餐。這時候,我就只做一道硬菜,搭配一碗白米飯解決;不講究豐盛,吃到肉我就滿足了。
軟糯的紅燒肉,夠味兒的麻辣水煮肉片,香噴噴的土豆燒雞、土豆燒牛肉……這些都特別下飯,一碗白米根本不夠。牛肉類的我會多花點功夫,如果今天午餐吃牛肉,早飯過後我就給它炖上了;然後聞著廚房的飄出的陣陣香味,愉快地展開早上的工作。經過2小時文火慢炖,午餐飯點,軟爛入味的牛肉便可上桌了。對了,鹵豬腳也是我的菜,滿滿的膠原蛋白,吃完總有一種“皮膚更好了”的錯覺……
晚餐
晚上來興致了,我也會准備幾個小菜,和室友一起分享。我的拿手菜有地三鮮,竹筍燒牛肉,紅燒雞腿,酸菜炒肉絲等等。吃得高興了,偶爾也會小酌一杯,自我犒勞一下。
當然,作爲地地道道的重慶人,火鍋項目怎麽能少?隔離開始的第一個晚上,我就約上寢室的室友在家裏涮了一頓火鍋,算是迎接一段新的生活模式,同時也是爲了歡迎新搬進來的室友。將花椒、幹辣椒搭配姜蒜爆香,加入火鍋底料翻炒;再淋入半壺開水,加上幾顆冰糖,倒入半勺酒釀,火鍋鍋底就這樣被我輕松拿下了。接著,大火燒開,將牛肉片、芝士豆腐、菌菇、蔬菜一股腦全部煮在裏面……看著翻滾的紅油,飄香的熱氣,用一句家鄉話來形容,就是“巴適”。
一個月下來,我感覺做飯其實還是蠻開心的一件事情,唯一不開心的可能就是日漸增加的體重吧,哈哈。不過,隔離之前的健身習慣,可不能因爲兩個月的肥宅生活破功了啊!既然健身房去不成了,我就堅持每周跑步一次,同時每隔兩天跟著手機上的Keep健身軟件練習胸和腹。
我不看劇,不刷綜藝,唯一剩下的娛樂活動就是跟朋友們雲high了。作爲social chair(社交小達人)的東東組織過兩波群party:一次是雲KTV,有人撒狗糧,有人唱情歌;一次是雲喝酒,“我有酒,你有故事嗎?”在武漢的雲雲,年前回去了,直到現在都還沒能回坡。“深漂”的詩詩、凱哥和天青,真羨慕你們的“同居”生活。還有在新加坡的大家,好想和你們一起打火鍋啊!
封面圖片 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