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疫情出現,我們最常看到的只是激增的病例數字,但實際上,每個病例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
(圖源:BI)
可能是懷孕30周時確診,最終生下健康寶寶的媽媽。
可能是新冠病毒治愈,卻在一周後去世的妻子。
也可能是心髒驟停,最終被搶救回來的幸運醫患。
也可能是治愈出院,卻“失聯三天”的老爺爺。
病毒無情,人有情。他們的經曆,讓新加坡的疫情不再單純講數字,而是各自實實在在經曆的人生……
情況一:
感染夫妻生下了健康寶寶
如果孕婦感染了新冠病毒是什麽心情?火龍妹想都不敢想。
新加坡一個孕婦在懷孕30周左右被確診,在經過身心的創傷和掙紮之後,最後成功生下了健康的嬰兒。
(圖源:海峽時報)
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3月全球疫情爆發,新加坡促請海外國民盡快返回新加坡。娜塔莎和他丈夫感覺很慶幸,他們差點被困在倫敦。
“我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回新加坡。”
登機的時候,娜塔莎的肚子已經很大了,還差兩個小時,她就滿36周。
懷孕36周之後的孕婦是會被禁止坐飛機的。
在飛機上,娜塔莎感覺一切都太魔幻了。身邊有人乘客穿著自制的防護服,帶著滑雪眼鏡;有人連口罩都沒有戴。
(圖源:阿波羅新聞網)
她表示英國的口罩那時候很難買,她登機前兩天跟丈夫跑了很多家藥房,花了20英鎊才買到一盒貴價的口罩。
她覺得飛機上肯定有人感染,有種強烈預感自己可能會被傳染。
娜塔莎自己一名語言心理治療師,她丈夫是英國的教會人員。她和丈夫在最後的時間趕回新加坡。
(圖源:RFI)
“如果我們錯過那趟航班,我們現在將被困在倫敦,我不確定會發生什麽。”目前英國確診逼近20萬,死亡2.9萬人。
在落地新加坡後,兩人的體溫檢測沒有問題。但回到新加坡僅3天之後,兩人就被確診了。
當時他們還在進行居家隔離,丈夫首先有了發燒症狀。第二天,他去看了一名全科醫生,因爲有症狀+旅行史,他送往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進行冠狀病毒檢測。
次日中午一個電話通知他測試陽性,丈夫覺得一切都像是電影裏的情景。在醫院裏,所有跟他接觸人的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只能看到眼睛。
“你根本分不清哪是醫生、護士、還是誰”
(圖源:todayonline)
在接受病例追蹤訪問的時候,他首先關心的是他的妻子。他著急的告訴所有人:“我妻子懷孕了!她懷孕了!”
作爲密切接觸者,娜塔莎也最終來到國立大學醫院(NUH)。她在隔離室裏無助地待了三天之後被確診,被恐懼所淹沒。
“我感到一切都不在掌控之中。”
(圖源:pele ting)
她嘗試讓自己不要過于擔心,不然孩子會早産,她不想自己還是檢測陽性的情況下生孩子。
有醫生跟她提到如果孩子出生時,她還是呈陽性。那麽嬰兒一出生就必須被帶走檢測,母子要分離7天以上。
這可能是新加坡第一例晚期孕婦被確診,娜塔莎和他丈夫經曆了一個月的恐懼,焦慮和各種不確定性。
大家注意到,夫妻兩人一開始是在不同的醫院。
(圖源:pele ling)
丈夫經過多方協調後才轉入了國大醫院。幾天之後,他被安置在離妻子不遠的病房裏,兩個人這才“團聚”。
“沒有門,我們可以看到彼此的房間。我們不能越過2米寬的走廊,但可以在走廊上聊天。”
在國大醫院隔離的第十天,夫妻兩人都出現了很重的負面情緒。因爲他們兩個情況特殊,每天都要接受檢測。
在距離預産期5天前,娜塔莎還沒有轉陰。
(圖源:pele ling)
盡管如此,在跟醫生交談之後,他們同意讓研究人員將新生兒的血用于研究。“我們正經曆著如此可怕的情況,我們不希望其他人也經曆。”
嬰兒比預産期(4月17日)來得晚了,4月26日下午4點,兒子Boaz順利出生,重達3.735公斤。
(圖源:mathew pereira)
他們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寶寶。
這個“奇迹寶寶”的臍帶血將被用于科學研究。
醫生表示,雖然還在研究中,但是他們的新生兒可能是第一個出生就有新冠抗體的新加坡人 。
情況二:
新冠病毒已治愈,卻在一周後去世
感染上新冠的病人心裏,最渴望的就是治愈出院的那一天。
如果問那些新冠患者,“病治好了你最想做什麽?”
他們會說:“想陪在家人身邊。”
…… 然而並不是所有治愈患者都能如願。
(圖源:Siti Noraisah Ali | 莎哈)
新加坡第15起,同樣也是最年輕的死亡病例
——莎哈,是一名58歲的媽媽。
她有丈夫,有三個孩子,還有五個年幼的孫兒。
她感染了新冠病毒,在醫院積極接受治療,直到醫生宣布她體內沒有病毒痕迹,那天晚上,莎哈,和她的一家老小,都松了一口氣。
(圖源:Siti Noraisah Ali | 莎哈歡樂的一家)
但是這口氣,繃得太久,也松得太早。
明明沒有其他疾病病史的莎哈,病情卻在第二天急轉直下。
隔天晚上,醫生已經發現她的眼睛對燈光沒有反應。後來在爲莎哈做電腦斷層掃描時,發現她腦部有腫脹。
醫生告訴她的家人:想活下去,莎哈的下半輩子都要依靠儀器來維持生命。
“你們來決定要留著她還是讓她離去。”
(圖源:palat toro| 莎哈)
沒有人知道莎哈的家庭度過了一個怎樣的夜晚。就像沒有人會知道莎哈的丈夫心裏洶湧著怎樣複雜的情緒。
也許是愧疚 ——
在疫情開始在世界範圍肆虐的時候,他選擇了和自己的妻子到土耳其旅行。
回新加坡後,3月26日確診感染,導致兩個兒子也被確診,但在醫院治療後,他們都康複且順利出院了。
沒出來的,是他的妻子,兒子的母親。
(圖源:palat toro| 莎哈和丈夫)
也許是慶幸、遺憾 ——
38年,莎哈和他結婚年了,第一次有了蜜月之旅。
就像是其他普通父母一樣,等到孩子長大,成家,二老就可以稍放下肩上重擔,想去世界走走看看。
于是,38年的結婚紀念日,他和莎哈去了土耳其。
38年以來的第一次,也成了這輩子的最後一次。
如何不慶幸,又如何不遺憾。
莎哈的女兒說:“二老總是如影隨行。”
她說她的媽媽,不到五分鍾就能讓人印象深刻。
但是這樣活潑的人,還是走了。
(圖源:berita| 莎哈)
“莎哈因肺部虛弱和血壓低,被轉入加護病房。病毒也開始擴散到了她的其他器官,包括腎和肝髒。”
所以即便治愈,莎哈的身體也已經幾近枯竭。
莎哈走的那天,是4月30日,體內已確定沒有殘留新冠病毒。
(圖源: 莎哈孩子面簿,表示母親已下葬)
5月1日,莎哈就下了葬。
莎哈的女兒說父親經常自己發呆,就看著外邊,開始回憶,沒有停止。
“我感覺我的身體和精神都空了。我和她走過了38年,她一直在我身邊,她是我一生摯愛。”
“一切都交給時間。”
情況三:
“孤獨,但不要恐懼。”
這是新加坡第62例病例的故事。
最初的時候,她看到新聞講說新加坡基督生命堂被確定爲感染群,當時她心裏就咯噔了一下。
自己常去的地方出現感染群,任誰心裏都會慌。
(圖源:Wikipedia)
但問題又在于,她身上沒有出現任何疑似症狀。只是爲了以防萬一還是去了醫院。
那天,她測出體溫38.2度,做了血壓、肺活量、X光等測試。
幾個小時候,她坐在輪椅上,由護士推她進隔離病房。
(圖源:ST)
隔天醫生告訴她:
“你感染病毒了。”
那天是2月14日情人節。
她盡力地讓自己保持冷靜,用手機通知自己的親人朋友。
可是在接下來面對一個人被隔離,情緒一旦湧出就難以阻止。
“一開始什麽(病狀)感覺都沒有卻說被確診了。”
“我在那段時間經常哭。”
“我不知道我要怎麽做才能病好。”
後來她接受了新加坡最初采取的艾滋病藥物治療,情況有所好轉。
同時她也開始將目光轉移到身邊的醫護人員身上。
“他們進進出出,每一回都要穿脫身上的防護套裝。”
“他們要做很多防護措施,每一次都要重複同樣的步驟。”
“我想醫護工作應該很累。”
“但是每次他們進入病房,只讓我感到積極和鼓勵,還有關心。”
“他們臉上沒有恐懼。”
“他們不會疏離你。”
情況四:
心髒驟停,16分鍾搶救成功!
有一名叫卓楷傑的54歲男子,是新加坡首例使用ECMO搶救回來的確診患者。
3月16日卓楷傑入院後血氧驟降,轉入加護病房戴氧氣罩。第二淩晨4點卓太太接到電話,醫院告知她丈夫血氧很低,必須立即接上呼吸器。
(圖源:海峽時報)
原本住在邱德拔醫院的他,因爲肺部感染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被國大醫院派來的專家接上“體外膜式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or,簡稱ECMO)。
ECMO能把靜脈血引出體外,讓血液與氧氣充分氧合,再泵回體內俗稱人工心肺。
(示意圖:第一財經)
中間還有小插曲,因爲使用呼吸器已造成卓楷傑肺氣壓飙升,引發心髒驟停(cardiac arrest),整整搶救了16分鍾,使用心肺複蘇術才“重生”。
後來他被轉入國大醫院(看來還是國大醫院的醫術更爲高明),在加護病房待了很多天,共使用了7天的“人工心肺”。
之後他又住了很久醫院才恢複。
(圖源:thailand medical news)
根據國大醫院透露,本地需要用到人工心肺ECMO的新冠病例不多,至今爲止有4名病患使用過。
目前新加坡有150個重症監護病床,還將逐步增加到400個左右。不過目前在ICU的新冠患者只有22人。(截止5月4日)
情況五:
祖孫三代都被隔離
一個19歲在英國留學的年輕人3月19日返回新加坡,結果一個多星期後確診,與他同住的父親和爺爺程金光也先後被確診。
(圖源:todayonline)
孫子和父親都是輕症,但是爺爺程金光本身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又有心髒病和痛風,比較令人擔心。
爺爺一開始出現了肺炎,兩周後病情穩定從國家傳染病中心轉入博覽中心隔離康複。
不過出院的時候還來了個小岔子。
從國家傳染病中心離開時,老爺爺還以爲可以回家了,太過興奮把自己的平板電腦都落在了醫院。
失去了聯系方式導致他到博覽中心後,家人花了3天時間才聯系上。
(圖源:CNA)
其實我們看新聞,發現不少在EXPO隔離的人,都希望轉回醫院。
程金光已經80歲了,加上患病,整個人的精氣神就弱了下來,甚至有時候用平板電腦看完韓劇,都不知道怎麽按下一集。
家人擔心他的精神狀況和並發症,後來協調之下轉入另一個接受穩定病患的泰和國際醫院。
(圖源:ulink)
程金光的兒媳婦就覺得應該多關注老人的需求:
“我覺得特別是有病痛的老人家,應該盡量隔離在比較舒適的地方。”
“比較強壯年輕的人如我的丈夫或兒子,則可以安排到博覽中心或任何地方,因爲他們年輕會講話,也有溝通工具,去哪裏都不會有問題。”
程爺爺的兒子也住在泰和醫院,在兒子出院的兩天後,4月25日程金光連續兩次檢測呈陰性,獲准出院。
一家的三代人終于都康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