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但給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帶來了很多改變,與此同時,也給了我們很多能真正自由支配的時間。
各地學生紛紛開始上網課、工作人士也開始遠程辦公,線上進行視頻會議與文件傳輸……這樣居家生活的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上,是否能達到平衡呢?
《華彙》
是由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籌劃,創辦的中文雜志。本期的“你說我說”將聚焦“你是怎樣度過疫情期間的“問題,看看他們的看法,然後來發表你的觀點吧~
本期的“你說我說”話題
突入其來的疫情,
讓大家措手不及,
這段期間生活怎麽過,
工作怎麽進行?
請大家盡情分享。
關于本期“你說我說”的話題,
他們是這樣說的:
-01-
林秀娟 財務客戶顧問
上門的客戶馬上減了一半,那些原本預約的客戶也紛紛將面談時間挪後,原本當第一波疫情壓制後,客戶漸漸回流,可沒多久疫情在世界各地失控,新加坡政府也加緊管控措施,大家又回到原來封閉的狀態。明顯地,這些時候醫療保單多了,特別是新移民都趕著買。
這段期間很多人失業,我能保有工作,還是覺得慶幸。生活的空間越來越窄,我原以爲自己容易適應,但日子一久,還不是那麽容易“遷就”的。因爲原本一日三餐都在外解決,現在每天放工後,必須賣食材回家煮,唯一的好處是省下不少錢。
原本生活簡單的我,休息的時候總是和朋友定時聚餐,看電影什麽的,可現在大家都只能乖乖呆在家裏。沒有社交生活還在其次,有時候也會安慰自己,原本生活就是家裏、工作兩個點而已,影響不算太大,但我覺得每天生活在一種很壓抑的氛圍中,心裏無時無刻不在擔心中招的隱憂才是教人窒息的。
馬來西亞封關對我來說原本影響不大,因爲我是常住新加坡,不像一些馬國人每日往返長堤。我一般上每月回家一次,可我們打的是長期戰,我自春節之後,就再沒回去了,所以特別想家。那裏疫情的傳播比這裏還快,我很擔心家人的健康。
疫情過後,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即刻回家看親人。
△ 示意圖
-02-
楊舟 新媒體創業者
新冠疫情正在全世界蔓延,我也和大家一樣,經曆著整個過程,一邊挂念著中國的親人,一邊關注著本地疫情的進展。特別是我在居家隔離期間,每天在鋪天蓋地的信息轟炸下,內心也難免有一些焦慮和急躁。
我意識到這樣的生活狀態可能更加不利于整個身心。就在此刻,我想到一個可以分散自己的情緒好辦法。我在網上邀約朋友,通過視頻軟件,和大家一起喝酒聊天。雖然,“雲聚會”的氣氛沒有線下聚會來得熱鬧,倒是在視頻的幫助下,我們還是可以互相舉杯。
最重要的是,通過這場“雲聚會”讓把我在隔離期間煩躁的情緒得以疏導,緊張的精神得到了放松。家人在我的影響下,也是不斷地開啓各種各樣的“雲聚會”活動,還一起分享美食制作的方法,嘗試了各種網紅菜式的做法。
利用互聯網開展雲社交,不要讓疫情阻礙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是一種娛樂精神的體現。疫情期間,久違的朋友們一起開設視頻會議,互相見面問候的同時,也可以調解生活,釋放壓力。
居家的時候,父母們難得有機會可以陪陪孩子玩玩遊戲,做做親子運動,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也讓親子感情不斷加深。好心情怎麽少得了好胃口,這個時候美食當然不能缺席,人人都秒變大廚,朋友圈成了全球美食集中營。
與其郁郁寡歡,憂心忡忡,讓病毒有機可趁,不如積極利用疫情期間的“宅生活”,在家開創一片新天地,這是我在疫情期間的一種感悟和心態。在病毒襲擊你的身體前,不要讓它先侵入你的大腦。
△ 圖片來自:Aaron Yang
-03-
張錦華 退休華人
退休之後,我一直參與社區的太極班與會館的合唱團,可在疫情期間,所有活動中斷,只能乖乖呆在家裏。即便出去買東西,也會戴上口罩,被罰300元可不是開玩笑的。不過我認爲即便沒有罰款,身爲公民也應該配合政府,對自己,對大家都好。
從一些新聞報道,我知道有部分老人家,因爲呆在家裏悶得發慌,便跑到外面透氣,甚至還堅持在外面用餐。人,有時候不能太固執,特別是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我們以群衆的利益爲主,照顧好自己,社會就少一份負擔。
在阻隔措施期間,我也不會太空閑。每日和那群平時一起唱歌的老友們whats app 不停,若說我終日手不離機,可一點也不誇張。現代人不習慣打電話,朋友家都沒有座機,大家都喜歡whats app 來,whats app 去,這樣就過了大半天了。
剛收到政府約千元的津貼,很開心,我會省著點用。有朋友對我說,這是一筆意外之財,想怎麽花就怎麽花,但我認爲自己賺的錢可以亂花,但政府給的補貼要好好珍惜,否則就辜負政府幫補人民生活的意義了。這或許是我經常閱讀佛書的關系,所以總有一種“惜福”的想法。
以前我的脾氣暴躁剛烈,後來多讀佛書後,脾氣在經年累月中改了不少。最近,前同事送了我一套星雲大師的書,現在終于有時間翻來看了。
△ 示意圖
-04-
顧克余 理工學院講師
面對一場始料未及的風暴,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早作好心裏准備,畢竟經曆過2003年的沙斯。但是,這次的新冠病毒流行性之廣,傳染性之強,對社會民生影響之大仍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原本一切就緒的計劃被迫取消,包括籌備許久帶領學生到柬埔寨的學習之旅。
平時有無數進出口的校園立刻封閉起來,所有師生只能從有限的少數幾個進出口出入,而且隨時需要接受體溫檢測,一旦發現有任何身體不適如發燒、幹咳、喉嚨疼痛等症狀者一律不得進入校園。學生如果感到不適,必須請假在家,在線學習。隨著新學期即將開學,在線學習成爲校園常態,學生一律不允許進入校園。
我所在的單位也被迫將員工分爲兩組,大家隔周輪流進入校園。若非必要,盡量減少交流和接觸。一時間,平時人氣很旺的員工辦公室瞬時變得一片靜悄悄,甚至看不到員工的身影。
日常生活也受到影響,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購物中心限制人潮等,即便是多麽不便也要即刻適應下來,我們唯一能夠做到的是等待。
希望一切早日恢複,可我更希望待一切進入常態後,我們要對疫情期間引發的各種問題進行思考,例如,如何保證我國在有重大疫情時有足夠的糧食、蔬菜、雞蛋和魚肉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如何加強我國在醫學科研,醫療用品的儲備甚至加強我們在口罩和防護服的生産甚至疫苗的研發?如何加強公衆的衛生意識和知識,在下次疫情到來之前防患于未然?
有鑒于此,政府提出的“到2030年蔬菜和魚類等食品原料的自給率達到30%的目標”又何嘗不是一個先見之明!
-05-
張宇飛 中醫師
記得春節過後,從國內返新,一家三口即刻被安排居家隔離,那時候是疫情暴發初期,還不算嚴重,人又沒發燒,所以沒有被強制隔離。整體上,不覺得有什麽不便,情緒上也還好,因爲這對自己,對大家都是一種負責的態度。
我和妻子都是中醫師,很多人問我站在前線工作是否感到壓力?我覺得還好。
一來,診所有服務人員先行檢測前來求診的病人,他們已經爲醫師擋了第一關。再說,政府也頒布一些標准操作指導,如果遇見呼吸道感染的病患,可以指引他們到其他相關診所作進一步的檢測。況且,找我的大多是肩頸椎痛疼的病人,接觸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其實不多。
話雖如此,可我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沖涼。因爲家裏有三歲幼兒,所以我特別注意衛生,出外都戴口罩,在家經常洗手,時常警惕自己保持衛生。
此外,我每天都喝茶包,那是公司集團借鑒不同的中藥方研發出來的,有潤肺作用。雖說網上流傳著很多藥方,但是中藥因時因地而異,還要配合個人體質。
疫情發生後,影響最大的是每周一次的親子遊,這段期間我們都極少出門,所有親子活動都被關在家中的四面牆內,幸虧孩子不會鬧,不然我就頭疼。
我酷愛大自然,所以特別懷念可以到海邊散步的日子。雖說新加坡的市區綠化也做得不錯,但這跟到植物園、濱海花園等作近距離的體驗,感覺還是有點不一樣。
最後想說的,這是百年一遇的人類災害,每個人都在接受病毒的考驗,在這個非常時期,人與人之間需要團結起來對抗疫情。病毒是可怕,但也不需要太害怕,日子總是要過,維持平常心,穩定情緒也是一種防護。
快來留言吧~
對于“你是怎樣度過疫情期間的”問題,你有什麽獨到的經驗和見解?在留言區寫下你的觀點,《華彙》將選擇其中代表性言論發表在雜志上。另外,您也會收到一本您的留言被發表的雜志。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紅領巾小帥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