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 月 23 日出現了第一例新冠病例後,新加坡所做的防疫舉措,短時間內成了“典範”:對居民進行了免費的大規模檢測和治療,詳細地追蹤了每一個和感染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對可能攜帶病毒的人群關閉了邊境;但企業照常運轉,居民生活依舊,你甚至看不到幾個在街上戴口罩的人。
整個二月,來自世界各國的目光都緊盯著這樣的“佛系”抗疫,新增感染數似乎預示了防控效果的可控和穩定。連世衛組織應急方案執行主任麥可·瑞安和世衛總幹事譚塞德公開表揚他們的防疫舉措和效果。
但三月底四月初,隨著全球疫情防控狀態的逐漸嚴峻,新加坡也難以獨善其身,疫情出現了出人意料的變化。
新加坡每日疫情狀況示意圖 自上而下分別爲:總病例、社區病例、外勞病例、外勞宿舍聚集病例、輸入病例 圖片來源:新加坡衛生部新冠疫情報告主頁
新加坡有“花園城市國家”的美譽,城市整潔規整。這依賴著 30 多萬來自周邊發展中國家的外籍勞工(Work Permit),他們遠離家鄉,來到新加坡築起摩天大廈,清潔城市街道,維持著繁忙港口的運行,甚至進入新加坡本地家庭承擔起繁重的家務。
新加坡政府爲他們提供了廉價但較爲擁擠的專用宿舍。在這些外勞宿舍,往往會有十數名工人擠在一間悶氣的房間裏,衛生狀況並不理想。
新加坡疫情自 4 月 7 日後出現了小高峰
圖片來源:新加坡衛生部新冠疫情報告主頁
4 月 7 日,疫情在這樣的外勞宿舍似乎一下子失了控制,隨著宿舍內部和社區的傳播增加,新加坡一改“佛系”作風,加入了“隔離”大軍。截至 5 月 13 日,新加坡全國單日新增 580 個病例,累計病例數已經達到 25346,成了東南亞感染人數最高的地方。
情況在變壞,但新加坡的反應很快。盡管每日新增數字依然高企,但環比卻轉趨穩定,死亡數字目前只有 21 例,對比感染數字,病死率似乎相對較低。
政府長期投入,“國家隊”先進健全
談論勝利似乎過早,但若論失守也怎樣都算不上。下這個定論,新加坡是有底氣的。
2003 年,新加坡在非典中遭受重創。新加坡政府利用多年來建立的市場洞見和資源,抱著對未來的憂慮和謹慎,開始籌建國家傳染病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簡稱 NCID)。
NCID 設計用于隔離高傳染性疾病患者及控制傳染病疫情,比如 SARS 和埃博拉等。它不僅擁有 330 張床位(爆發期可容納 500 多張床位)和隔離病房,還有能處理高風險病原體的實驗室、傳染病研究與培訓辦公室等,強大的科研能力爲傳染病防控和診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說來巧合,經過 15 年的籌備,2018 年 12 月,有著 111 年曆史的原傳染病中心 CDC 完成曆史使命,所有設施搬入新的 NCID 大樓。僅僅一年後,NCID 就發揮了它的作用,成爲抗擊疫情的主戰場,可謂新加坡的“火神山”。
隨著感染人數增多,爲緩解公立醫院壓力,新加坡政府一方面召集私立醫院集團中,有強大防控能力的綜合性醫院接收康複病人,一方面也聯合私立醫療機構參與改造他們的“方艙”。
新加坡博覽中心(EXPO)就是其中一個,據參與改造的百彙醫療透露,這個“方艙”一期設置了 2700 個床位和近 290 個隔離空間,接收症狀較輕的新冠肺炎患者。另外,從醫院轉至小區隔離設施的康複患者亦會入住。中心還可因應情況擴充,接受超過四千名病人。
有場館還要有護理,除了在向像百彙那樣的頂級私立醫療機構“借人”參與護理,爲了減少人力成本,同時減少由人員流動造成的感染風險,場館內還安排了多款送藥機器人協助醫護人員照料病人。
其中一款在新加坡“方艙”中使用的送藥機器人 圖片來源:無線新聞
聯動統一,私立機構靈活高效補充
作爲“國家隊”的補充,還不得不提新加坡以私立診所和醫院爲主要支撐的應急防疫體系下的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PHPC)。
PHPC 體系是爲了應對緊急公共衛生狀況而生的,它讓社區全科診所能夠在新加坡衛生部門的指導下迅速有效地應對突發狀況,大家步調一致,按照統一的標准診斷、治療、上報、轉診、隔離,最大限度地減少漏診的同時,盡可能地避免恐慌性擠兌公共衛生資源。
新加坡一共有幾千家社區全科診所,但並不是所有診所都加入了 PHPC 體系,這是因爲 PHPC 對加入診所設定了一些門檻,比如,需要有至少一名全科醫生 General Practitioner(GP), 醫生也需要得到慢病管理課程認可(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CDMP),而診所則需要參與本地的醫療補助體系 (Community Health Assist Scheme,CHAS)。
加入 PHPC 的診所會張貼其 LOGO 以供識別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私立醫療系統,是新加坡引以爲傲的醫療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次新冠疫情中這一點更爲明顯。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 884 家診所加入了防疫響應體系。其中 800 多家響應本次 PHPC 的診所全是私立集團診所或者個人獨立診所,公立診所只有數十家。
這些私立醫療機構,作爲一線戰場,接收和分流所有發熱的病人。而隨疫情進展,他們的參與程度就越高。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從 4 月份開始,COVID-19 病毒拭子的檢測工作,從醫院拓展到 20 多家綜合診所及計價全科診所。
病毒檢測工作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合適的采樣技術和實驗室檢測能力缺一不可,需要軟硬件均過硬的醫療團隊承擔。這個時候,政府和私立的聯動和資源調配協調就顯得特別重要。
在新加坡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MOH)的組織下,百彙醫療集團旗下的 ParkwayHealth Laboratory(百彙實驗室)就不僅承擔了集團內部 33 多家診所的拭子檢測工作,還對其余 21 家 GP 診所提供了檢測支持。
全面融合,互爲補充
新加坡的醫療特色,是私立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的有機融合,簡單說,就是私立參與,政府支持,統一標准。
立足于新加坡的百彙醫療集團是亞洲目前規模較大的私立醫療集團,在新加坡,他們有四家醫院,分別是伊麗莎白烏節路醫院(Mount Elizabeth Hospital)、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Mount Elizabeth Novena Hospital)、新加坡鷹閣醫院(Gleneagles Hospital)和百彙東岸醫院(Parkway East Hospital)。
這四家醫院都位列全新加坡 13 間通過了國際聯合委員會品質認證(JCI 認證)的醫院其中。JCI 的評定標准從以爲患者提供的服務(包括患者安全、患者治療、醫療持續性、患者家屬教育等)、醫療機構管理標准(包括感染防控、設施安全、人員資格、綜合管理)等 368 個標准予以仔細衡量,被稱作全球醫療“黃金標准”的認證。
因新加坡政府和私立醫療機構的高效聯動,因此百彙旗下如伊麗莎白醫院很早就參與到這場疫情的戰鬥中了。 MediaCorp 對私立醫療機構參與本次“戰疫”的報道 視頻來源:亞洲新聞台 Channel News Asia
除了代表集團派出護理人員參與“方艙”的護理,百彙的實驗室早在三月初,已經加入 PHPC 系統,參與檢測新冠的樣本,第一個月下來,合計提供 1700 多份樣本的檢測,准確率高達 99.9%。
另一方面,早在疫情初期,百彙醫療集團的管理者就對醫院進行了疫情變化的應對准備。
他們對醫院的工作區域進行一定的調整,比如重新設定了隔離病房和特殊病房,並請了專業工程師對不同病房設計了不同的空氣流動線路。
重新制定了預防院感的管理細節,比如全天候的安保和入院篩查標准、一次性醫用及非醫用物品的管理規則,住院病人探視標准等等。
得益于這些積極的應對,百彙醫療集團旗下的四家醫院,在三月底就全部參與 COVID-19 病人的救治,他們接收了來自 NCID 的穩定病例,以便公立醫院騰出床位接收更嚴重的病人。短短一個月,百彙的四家醫院共參與了上百例 COVID-19 患者的救治,其中將近 1/3 的病例已經出院。
隨著不斷的經驗累積和病人情況的好轉,讓新加坡政府和私立醫院都更具應對疫情挑戰的信心。而此次在席卷世界的疫情中,新加坡一如以往,在政府管理和私立資本的良好融合中,以臨危不亂、平穩從容地維持著社會的正常運轉,也希望此種模式能成爲對抗疫情的典範,爲世界各國提供多一種可參考的思維模式。
如果想與文中新加坡百彙交流更多信息可以留言告訴我們。
參考來源:
1.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00421/coronavirus-singapore/
2.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24835/9789241565707-eng.pdf?sequence=9&isAllowed=y
3.https://mp.weixin.qq.com/s/hwJJ3FwF2K7NUPUQfqabrw
4.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all-19-polyclinics-and-some-gps-can-now-perform-coronavirus-swab-test
5.https://mp.weixin.qq.com/s/XBWtW975iremxWI_bfx98A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責任編輯:馮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