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一個外國人占總人口數40%的國家
爲了生計,爲了求學……
每年有不計其數的外國人
坐上離鄉的列車
來到這個包容而又苛刻的城市
身在異鄉爲異客
漂泊在新加坡的你是不是
也會經常有一種異鄉人之感
在這個繁華的大都市
外國人似乎總是能感覺到
自己並不屬于這裏
與本地人的種種待遇差別
也造就了
外國人在新加坡的N個
“卑微”瞬間
01 工作“卑微”
很多外國人來到新加坡,面對的第一個考驗就是找工作,然而正是在這一點上,讓外國人感受了一把什麽叫做在線卑微。
近十年來,新加坡的外勞政策不斷收緊,政府幾乎每年都在變著法兒地提高工作准證的申請門檻,在新加坡求職和工作的外國人的境地越來越尴尬……
2020開年,新加坡人力部長楊莉明就表示,新加坡人力部將更新“公平考量框架”,釋放出外勞政策不會有絲毫放寬的信號。
“公平考量框架(Fair Consideration Framework)”,是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9月推出的政策,目的是遏制雇主在招聘時對新加坡人的歧視,同時給予那些給新加坡人公平機會的雇主更多支持。框架要求,在新加坡爲外籍員工申請就業准證的雇主,除非得到當局豁免,否則都須在新加坡全國職位庫刊登14天的,以吸引本地求職者。
圖片來源:THE ASEAN POST
有了框架後,外來人才流入新加坡的速度確實也呈現出放緩趨勢。之後的幾年裏,新加坡的外勞政策仍是逐年縮緊的狀態,具體措施包括提高工資標准、降低准證配額及提高准證申請費用等等一系列舉措。
那麽,所謂“公平考量框架(Fair Consideration Framework)”,對外國人而言是公平的嗎?
如果說十個手指尚有長短,政府在就業方面偏向于本地人其實也無可厚非,但抛開公平與否暫且不談,外國人在新加坡工作的“卑微”還體現在其他方面:
WP客工比例縮減;SP准證申請薪水門檻提高;EP申請和更新莫名其妙被拒……
新加坡的種種政策也使得更多想雇傭本地人的雇主望而卻步:
人頭稅越來越高,配額越來越少:雇傭一個外國文員,申請SP准證,薪水最低2400新,加上人頭稅330新,加上保險和其他費用,總共快3000新,而且還得有4個本地員工的配額,才能請一個外國人。
雇傭外國人的周期太長:准備材料1周,崗位挂在招聘網站上兩周,申請准證一般要2-3周,最低短也要一個月才能順利上崗。
……
工作中的這些“卑微“”瞬間,你體驗過嗎?
02 求學“卑微”
如果說外國人來新加坡打工“卑微”情有可原,畢竟本地人要得到政府更多照顧也是理所應當,那外國人來新加坡上學總該沒什麽可“卑微”的吧?畢竟教育可是不分國界的!
年輕人,你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在中國,想申請個新加坡的公立大學讀研究生,211/985本科學曆是剛需,最起碼也得是個一本,良好的英語成績和在校經曆都是加分項;如果是來新加坡讀本科,也得有優異的高考成績和英語成績。而本地人在入學方面的資質審核則沒有這麽多限制。
而且,新加坡高校向外國學生生收取的學費也不是吃素的!來看看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本科的學費:
新加坡國立大學2018-2019學年學費(部分)
南洋理工大學2018-2019學年學費(部分)
同樣是讀本科,外國人不但要面對這比本地人更嚴格的申請審核,還要負擔比本地人高出2-3倍的學費,真的是“在線卑微”了。
外國人求學“卑微”的問題不僅是體現在本科生/研究生身上,從幼兒園到高中,這樣的“卑微”一直圍繞在外國人身邊,揮之不去。
EP/SP持有者如果月薪超過6000新,孩子才可以持家屬准證入讀新加坡幼兒園及政府中小學;月薪低于6000新幣,一般不能幫孩子申請DP,孩子要過來讀書,只能申請學生准證。
讀幼兒園,申請學生證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讀政府中小學,孩子可以申請旅遊簽過來新加坡參加AEIS考試,通過之後,進入政府學校,申請到學生准證的可能性比較大,可以持學生准證在這邊讀書。
WP持有者則沒有那麽幸運,孩子想來新加坡讀書,申請學生證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
成功讓孩子入學之後,還要支付高昂的學費
同樣的情況,新加坡公民只需要爲孩子支付不到10新的學費!
公民的孩子上學,小學不要錢,中學和大學預科的學費每月不到10新,這是上百倍的差距!更何況,在入學資格方面,公民的孩子永遠都是會被優先考慮的!
這樣的差別,叫外國人怎能不“卑微”?
03 買房“卑微”
有的外國人,在新加坡辛辛苦苦打拼十幾年,想在這裏落地生根,有一個自己的家,于是考慮在新加坡買房,可是外國人的身份也讓他們體驗到了買房“卑微”。
在新加坡,可購買的房産類型有三種:政府組屋、私人公寓和有地住宅。一般來說,外國人不允許購買政府組屋和有地住宅,能購買的房産類型只剩下了私人公寓。
再說稅收,新加坡買房是要收稅的,稅率根據購買人身份有所不同:
根據《新加坡買房稅務條例2018》中的數據,外國人只能購買公寓,且首次購買需要繳納15%的稅。
此外,所有買家,無論國籍與身份,在新加坡買房的時候都需要支付買家印花稅(BSD)。根據新加坡國內稅務局(IRAS)規定,自2018年2月20日之後買房,需支付:
而且,自2018年7月6日以後,外國人購買任何住宅單位,都需要支付20%的額外買家印花稅。
舉個例子,一套100萬新幣的房子,如果是外國人首次購買,則需要支付:
1,000,000(房款)+150,000(稅款)+24,600(買家印花稅)+200,000(額外買家印花稅)=1,374,600新幣
如果是新加坡公民首次購買,則只需要支付:
1,000,000(房款)+24,600(買家印花稅)= 1,024,600新幣
同樣的一套100萬新幣的房子,外國人購買與本地人購買差價可達35萬新幣。
最後說說買房的貸款,外國人在新加坡只能向銀行申請貸款。若是購置第一套房産,銀行的貸款額度可能高達75%,第二套的房産,則可能是45%。新加坡本地人的貸款額度則可以高達90%。
外國人在新加坡買房是真的太“卑微”了。
04 醫療“卑微”
很多漂泊在新加坡的朋友相信都會有這樣一個感受:在新加坡,我們不敢生病!
很多不了解情況的人看到的消息很可能是這樣的:新加坡醫療設備先進,醫療水平世界排名第三。
而我們這些身在其中的外國人卻只有一個感受:貴!
感冒咳嗽去看個醫生,200新幣沒了;做個闌尾炎手術,1000新幣沒了;做個剖腹産手術,8萬新幣沒了……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不信再來看看新加坡醫院的住院費:
普通病房費用,圖片來源:黃廷方醫院官網
加護病房費用,圖片來源:黃廷方醫院官網
同樣條件下,外國人的住院費用也比本地人要貴上幾倍。
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有CPF賬戶,看病可以用Medisave,也就是醫療保險報銷。如果用健保戶頭裏的錢買一份住院保險,自己再買一份人壽保險,這樣就可以把住院費中剩下的那一部分也省下了,基本上可以做到100%的全部報銷。
而外國人沒有Medisave,需要通過用人單位或個人直接從保險公司購買醫療保險,這部分保險可以報銷一部分的看病費用,但住院報銷額度非常低。總而言之,如果不幸患上了比較嚴重的疾病,可能還是要買機票回國,不然這裏的診療費和住院費可能不止是讓你“在線卑微”,還會讓你“傾家蕩産”。
……
除了以上列舉的種種情況,新加坡的外國人往往有著更多的“卑微”瞬間。
新加坡自2020開年疫情爆發以來,狂撒四輪財政補貼對抗疫情,這些財政補貼裏,發給本地人的補貼是一輪又一輪,相對之下,發給外國人的補貼就少得可憐了。
在新加坡的外國人,背井離鄉,遠離親人,與本地人一起建設著這個美麗的城市,卻遭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與歧視。
在新加坡漂泊的日子裏,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心酸或是“卑微”瞬間?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最後,不管你是因爲什麽原因來到新加坡,願你的付出終能得償所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