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有條件注冊”的醫生自12月18日起,不能從事美容醫學,如果要做一般的健康檢查,也只能限制在所看病例的20%。新規定相信是爲了在老齡化社會的大背景下,確保外地醫生是來新加坡治病救人。
從本月起,來新加坡行醫的外籍醫生或畢業自海外大學的新加坡人,不能一開始就從事美容醫學,如果做一般的健康檢查,也只能限制在所看病例的20%。
雖然專門來新加坡從事美容醫學或者做體檢的外國醫生並不多,但新規定相信是爲了在老齡化社會需要更多醫生的大背景下,確保外地醫生是來新加坡治病救人。
監管並審批行醫執照的醫藥理事會,上個星期公布一系列醫生注冊與監管條例的更動。其中,醫理會明確注明,申請“有條件注冊”(conditional registration)的醫生,自12月18日起,不能從事美容醫學,如果要做一般的健康檢查,這些健康檢查的病例也不能超過臨床總病例的20%。在這之前,這些醫生兩樣都能做。
有條件注冊的醫生指的是那些畢業自外國醫學院的醫生,他們要在本地行醫,除了必須得畢業自醫理會承認的醫學院,也得在一名資深本地醫生監督下看病。一些在國外醫學院求學的本地人,回新加坡行醫時也得經過這個階段。
醫理會告訴《聯合早報》,有條件注冊的醫生既然是在受監督的情況下行醫,那就應該從事傳統醫學——治病、照看病人。
發言人說:“這次的改變強調,有條件注冊的醫生所看的臨床病例中,不能有超過20%是健康檢查,因爲一般健康檢查的對象是沒病的人,美容醫學也是如此。”
今後,申請有條件注冊的醫生必須先得到本地醫療機構的聘書,聘書中要列明醫生的行醫範圍。
一般來說,從有條件注冊到成爲完整注冊的醫生,需要兩年或四年時間。新加坡公民通常兩年便能成爲完整注冊的醫生。成爲完整注冊醫生後,就不再需要受到本地資深醫生的監督。
那些目前在從事美容醫療或一般體檢的有條件注冊醫生,如果今後打算申請成爲完整注冊醫生,從1月1日起若繼續做這兩種非治病性質的服務,有關的受監督時段都不算數。
據知,成爲完整注冊醫生後,如果符合相關條件,還是能從事美容醫學或提供體檢服務。
一般人要如何知道爲他做體檢的有條件注冊醫生,看的病例已經超過了20%?醫理會受詢時說,不期望病人去監督醫生,但如果病人察覺到不對勁,可以通知醫理會。
根據醫理會最新年報,2016年共有256名醫生通過有條件注冊這一途徑來新行醫,這是自2012年以來最低的。當中,221人是非專科醫生。另外,這256名醫生中,只有47人是新加坡公民,也就是說,八成的有條件注冊醫生是外籍醫生。衛生部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共有1萬2967名醫生,即430人中就有一名醫生。
據了解,雖然醫理會之前並沒有禁止外籍醫生做美容或體檢,但這麽做的人並不多。這次明文規定,可能是爲了確保今後不會出現什麽差池。
受訪醫生:部分外籍醫生或卻步
從醫27年的整形美容外科醫生蔡俊仁則認爲,醫理會這麽做是要確保我國引進的醫生從事的是社會需要的服務,也就是治病救人。
他說:“雖然本地的醫學院每年都有人畢業,但一些人過了幾年就沒有看病,可能去做行政、顧問、管理,或者是到社區護理機構服務。如果我們從外面請醫生來壯大醫生隊伍,他們就應該按部就班地從看病做起。”
他也認爲,雖然在有條件注冊的兩年或四年裏受到限制只是個過渡期,但足以讓一些只想靠做美容和體檢賺錢的外籍醫生卻步,因爲幾年下來技術就會生疏,之後再重新開始劃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