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2016年中國的汽車產量已經超過了2800萬輛,超過美國歐盟,成為全球汽車第一大生產基地,然而在這個輝煌數字的背後,卻有一個我們無法忽視的事實,那就是90%以上的電噴發動機都要依賴進口,他叫朱元憲,就是為了改變這種發動機全靠進口的局面,積極研發中國自主的電噴發動機,但發動機研發出來了,又有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
花甲海歸只為研發中國自主的汽車發動機,不料竟遭惡性競爭教訓沉痛
朱元憲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汽車發動機專業博士,20世紀80年代去美國留學,在美國一家大型汽車柴油發動機公司工作。2004年他放棄了在美國優裕的工作生活條件,回到國內,就是想給中國研發出一款屬於自己的汽車發動機。
2017年3月31日,剛出差回來的朱元憲,一大早就來到公司。跟研發人員對一輛新到公司的皮卡試驗車進行標定調校工作。這輛車的最終目標是要滿足3.5噸以下輕型車國五排放標準,目前在這一領域,還沒有國產燃油噴射系統獲得環保部的型式核准。以往從發動機到控制系統,再到整車調教,要全部依賴博士、德爾福等國外公司。
為了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中航工業集團成飛公司於2003年出資3千萬,成立了成都威特電噴有限公司,致力於打造國產新型柴油機電控系統,至今已經累計投入近十億元。朱元憲在2004年的加入給這家公司帶來了技術方面的重要突破,目前威特已經先後為十幾家國內企業,幾十個機型配套了電噴系統,累計銷量達到20萬多套,自主產品的出現,打破了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提高了國內車用柴油機企業在與國外電噴系統供應商談判中的議價地位。
但相比國內每年300多萬套的市場份額來說,威特的市場占有率還比較低。雖說有了自主研發的汽車發動機,使得國外廠商的價格不再虛高,但威特自己的日子並不好過,為了抑制國內企業的發展,國外產品紛紛降價,這令剛剛上市的威特難以招架,因為他們從國外採購的汽車晶片價格居高不下,甚至高出50%,一下子拉高了發動機的生產成本。
成都威特電噴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電控部部長趙軼菡:這兩塊晶片它全部都只有進口的,然後其次這兩個的價格加起來大概占了我們整個價格的三分之一還要多。
由於這個晶片完全依賴進口,所有的研發工作都要依託晶片展開,受制於人是趙軼菡這些年做研發最大的感受,當年就是因為它,差點兒讓威特倒下。
趙軼菡:2005年的時候,當時我們所選用的主CPU,然後突然得到廠商的通知,這塊CPU馬上要停產了,不再生產了,當時我們已經研發的產品,本來已經推向市場了,假如說這個時間CPU停產的話,意味著我這個產品後續沒有辦法進行生產和銷售。
國外晶片廠商這種未有任何徵兆情況下說停產就停產的方式,打了威特一個措手不及。一但晶片供應斷了,威特就要面臨停產,這對於剛剛起步的威特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成都威特電噴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術執行官朱元憲:那麼如果你要重新開發那就意味著你喪失了至少兩年左右的時間,那麼,涉及到可能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開發費用。更重要的可能造成你市場的丟失。
為了確保生產,威特緊急向廠家下訂單,準備大批量囤積一批晶片用來過渡,卻收到了廠家一個令所有人出乎意料的回覆,這種即將停產的晶片,廠家居然漲價了一倍,那時候國內沒有任何替代產品,這件事給了威特一個非常痛苦的教訓。
中國公司首次收購全球晶片領軍企業 中國芯發力汽車行業
沒想到吧,一枚小小的晶片就制約了汽車發動機的研發生產,而且這汽車發動機里的核心晶片目前在全球只掌握在兩家公司手中,他們是德國的英飛凌和美國的菲斯卡爾,因此無論是價格還是供貨量都是人家說了算,在這方面,我們根本沒有話語權。不只是發動機,這一輛汽車上要安裝上千枚晶片,而這些我們國內幾乎全是空白,前不久,有家中國公司剛剛收購了荷蘭的一家半導體公司,它能填補多少空白呢?
2016年6月14日,全球半導體晶片製造領軍企業恩智浦公司,在其官網宣布以27.5億美元,將旗下標準產品部門出售給北京建廣資本投資公司和私募基金智路資本。這筆交易完成後,將成立一家名為安世的新公司,同時安世還將獲得恩智浦在英國和德國的兩座晶圓廠以及三座分別位於中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封測廠。
這次收購對於整個中國半導體行業具有空前的意義,這是中國資本第一次買到國際一流公司的核心技術及其優質資產。
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委會主席李濱:中國是一個集成電路產業應用大國,全球40%以上的消費都在中國,但是自身的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供給是不足的,所以進口量特別大,這個對我們來說是個特別重要的戰略性的產業。
晶片被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普遍應用於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幾大領域,幾乎起著 「生死攸關」的作用。目前我國晶片進口已經超過石油成為了第一大進口商品,尤其是汽車上用的核心晶片全部依賴進口。
李濱:你看這晶片很小,這麼小的體積和整個整車比起來,可能從體積上和重量上是相當於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但是價值利潤占了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利潤70%、80%。
2017年4月2號,記者來到了位於廣東東莞市美田工業園的恩智浦工廠,幾天前,這家工廠剛剛換了安世半導體的新名字,這是恩智浦在中國唯一的企業,前身由飛利浦公司創辦,已經有17年的歷史,這裡每天能夠出產1億片晶片,2016年全年總共生產了570億片晶片,是全球最大的晶片生產中心之一。
安世半導體廣東有限公司生產部總監陳少波:今年是我們一個爆髮式的增長,我們去年完成的銷售額是3.16億美金,今年我們要達到3.4億美金,也就是說我們今年要多完成1.5億人民幣的銷售額。
陳少波告訴記者,汽車和手機晶片製造是公司最為核心的業務。
陳少波:眼前這個就是建廣投資1.2億建設的3期工程,現在工人在加班加點趕進度,按計劃今年年底將投產,到時候我們的產能將提高40%,每天可以多生產5000萬個晶片。
十七年來,一項低調的安世半導體從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採訪,生產線更是核心保密重地從不對外開放,經過多次協調,記者才被破例允許進入到生產一線進行探訪。
《經濟半小時》記者:我指尖上這個黑色的半導體元件,就是汽車晶片,長僅有2.9毫米,寬僅有1.2毫米。雖說小,但是它在車上的應用卻十分廣泛。小到玻璃升降,大到發動機、方向盤的控制都離不開它。它也被稱作汽車的大腦。這款就是安世公司的單打冠軍,從生產到現在已經有17年的歷史,僅僅去年一年就為企業創造了170 億元的銷售份額。
在這個車間裡要完成的是汽車晶片生產過程中,焊金粒和焊金線兩個最為重要的生產工序,是整個工廠技術精密度最高,技術設備含量最高的地方。
安世半導體廣東有限公司生產設備維修部總監趙惟莽:在焊金粒這種設備上我們95%都是這種我們自己這個工程研發中心,自己研發的設備,在焊金線上也有超過80%的這個設備是我們自己獨有的設備。
眼前這條生產線的長度在十米左右,它每分鐘可以生產1600個晶片,車間內像這樣的生產線總共有60條,平均每分鐘有96000個晶片從這裡生產出來發往全球。
記者:一個產品成本的話能有多少?
安世半導體廣東有限公司生產設備維修部總監趙惟莽:這個產品成本非常低的,我們是以一千個產品的組裝成本來看的話,它應該會大概在2.5美金左右。
記者:那麼如果銷售出去呢,利潤會有多少?
趙惟莽:銷售出去的利潤,應該我們的毛利率,應該會在40%到50%,
半小時觀察:
隨著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時代的到來,汽車晶片正成為行業巨頭爭搶的下一個風口,所幸我們已經把握了機會,進入了這個領域,但是這家工廠生產的還只是控制方向盤或車窗的晶片,而發動機里的高端晶片我們依然是空白,中國還沒有一家公司擁有這樣的技術能力。在調查中國芯生存狀態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高端產能不足,像汽車晶片這樣的產品亟需向國外的同行們學習,也只有這樣,才能從一個模仿者到追趕者,才有希望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