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中報道了進口洋塑料垃圾的處理。在一家作坊里,工人們正在處理洋塑料垃圾。他們在地上挖了一個池子,裡面泡滿液體,沒有任何排污設備。在這家作坊的牆外就是一個散發著惡臭氣味的髒水池,牆內漂洗垃圾的廢水就這樣排到牆外,最終滲入地下。
這些洋垃圾因為來源不明也沒有任何衛生檢驗檢疫,本身可能帶有各種病毒細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塑料會賣給小塑料廠,做成各種塑料製品,甚至是餐具。
中國禁止24種洋垃圾歐美面臨消化危機
2017年7月18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改革的實施方案》,中國停止了進口包括廢塑料、未分類的廢紙、廢紡織原料等垃圾在內的24種洋垃圾。進口垃圾產業鏈的重新洗牌給國內國際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很多國家,開始為本國堆積如山的塑料垃圾發愁。
中國,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垃圾進口國。但畫面上的這種從國外進口的生活類廢塑料垃圾,在中國頒布下達了洋垃圾進口禁令之後,從2018年開始,就將再也進入不了中國境內。為了子孫後代的嚴格的環保措施,立刻讓很多國家的塑料垃圾,面臨著處理消化的危機。
美國多家媒體報道,中國禁止洋垃圾政策出台後,美國多地受到影響。特別是加州60%的固體可回收垃圾都出口中國。
美國環境政策專家 弗蘭克。布瑞爾:中國的垃圾禁令對於美國來說影響很大。中國是美國廢品最大的消費國。
在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只有30%的廢塑料得到回收。他們通常是把高等級的廢塑料留在本國處理,而把其餘低等級的廢塑料出口到中國。
從90年代開始,英國大部分可回收垃圾都出口到了亞洲,在過去5年間,僅向中國就出口了270萬噸塑料垃圾。
1月11日,英國首相 特蕾莎·梅在倫敦發布了英國25年國家環保戰略。但面對特蕾莎·梅的環保戰略,英國的環保組織認為,這一戰略缺乏實施細節和立法保障。
中國從2018年起,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英國等已開發國家必須重新設計自己的垃圾回收政策,學會依靠自己來處理家門口的垃圾。
清華大學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劉建國:歐美這個行業很大程度上陷入到了恐慌當中,對中國的依賴過於強了。
中國的禁令實施之後,直接觸動了世界多個國家現有的垃圾處理方式。從禁令頒布之日開始,中國各地的海關就開始了行動,陸續查處多起洋垃圾走私進口案件。
2017年12月19日,在海關總署統一指揮下,廣州黃埔海關成功破獲特大走私廢塑料系列案,查證走私廢塑料共計13.85萬噸。
同一天,石家莊海關在天津、大連、石家莊等地同步開展集中收網行動,成功打掉一個利用他人許可證走私進口固體廢物的犯罪團伙,查證涉案廢塑料約1.4萬噸。
寧波海關也同步查證走私廢布、廢塑料等禁限類固體廢物約6萬噸。
寧波海關緝私警察告訴記者,塑料這一塊,目前來說已經從限制類變成了禁止類,就是說普遍達到價值20萬或者20噸,就已經夠罪了,一般進口一個柜子可能就已經夠刑事了,達到100噸以上可能就要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了。
阻擊洋垃圾 天津靜海取締關停1545家違法加工企業
保護環境,禁止洋垃圾進入中國,這的確是百姓之福。但根據統計,2016年我國對外進口的固體廢物量約為4658萬噸,其中主要以廢紙、廢塑料、廢五金為主,占到了總量的88.9%。嚴格的禁令之下,國內的廢塑料行業目前又出現了哪些新變化呢? 「洋垃圾」是否如眾人所想的一樣被擋在了國門外呢?
2018年1月12日,《經濟半小時》記者來到了位於天津市西南郊外的靜海區子牙鎮,這裡地處天津、河北兩地交界,驅車前往最近的天津貨運碼頭僅需一小時,長期以來,這裡一直是洋垃圾進入國內的聚集地之一。幾年前,這裡存在大量私人作坊式的進口塑料垃圾分揀造粒工廠。
記者連續走進了多家餐館、廢品收購站以及疑似進口垃圾藏匿的地點,都沒有找到洋垃圾的蹤跡。甚至連曾經的廢塑料交易市場,記者也沒有找到。
一位正在回收廢品的工人向記者介紹,差不多一年以前,當地政府就針對轄區內的「小散亂污」企業進行了一系列嚴查措施,凡是涉及污染的作坊式垃圾回收點都被掃除一空。目前,唯一能找到洋垃圾蹤跡的地點只有「子牙循環產業園」,這裡是一個由地方政府組建成立的以廢品資源回收處理為主的工業園區。
倉庫管理員表示,過完元旦進口全部停掉不批,不准向國內進口。
記者注意到,園區內的這家廢塑料回收企業目前只剩下零散的幾名工人。倉庫里堆放著不少大型編織袋,通過包裹外的文字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編織袋裡裝有來自美國、歐洲、日本等地的塑料垃圾。仔細檢查發現,以工業來源產生的下腳料、邊角料為主,或是包裝用塑料薄膜,並沒有見到政府嚴令禁止進口的生活來源塑料垃圾。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17年12月我國進口固體廢物總量為183萬噸,比禁令剛剛發布後的2017年8月份進口量374萬噸減少51%以上。而從天津市靜海區環保局提供的數據來看,在統一清理行動中僅靜海區就取締關停了1545家違法加工企業。
靜海區環保局局長 任永江:到目前已經全部實現了兩斷三清一凈。兩斷就是斷水斷電,三清就是清原料,清設備,清產品,一凈就是屋裡頭乾淨,不能有別的了。
目前靜海區的絕大部分拆解廢舊塑料的私人作坊都已被取締關停,當地政府把符合環保標準的企業,都集中整合到子牙環保產業園進行統一管理。而根據最新的要求,子牙環保產業園內從事進口廢塑料的企業,只可進口在國外經過分揀的工業廢塑料,來自生活方面的廢塑料,環保部明令禁止進口的。這個園區里,自然也不會再有違禁物品的存在。
進口固體廢料企業負責人 宋煥民:我們從2016年,2017年兩年進口許可證下來以後,每年是兩千多噸,後來2017年開始辦增量的時候,我們就出台這個政策,不讓進口了,限制類進口24項這個政策下來之後,我們辦增量的材料,環保部固廢中心他不接收了。
按照規定,從事進口廢料的企業每年需向環保部申請進口許可證。2017年下半年,宋煥民再次去環保部辦理2018年的進口許可證時,就被拒收了。根據國內數據統計,2016年,全國廢塑料的進口量在735萬噸,而國內產生的廢塑料在2000萬噸左右,儘管國內廢塑料數量龐大,但是垃圾回收率僅為25%。「洋垃圾」禁令的出台,天津廢舊塑料回收的企業開始考慮國內廢料的回收。不過,國內由於垃圾分類程度有限,回收成本高昂是產業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
宋煥民:國內就是人工,人工分撿成本太高了,所以說正常情況下做不了。國內的垃圾,國內的廢舊,它不單單是這兩種料混在一起,它有別的生活垃圾或者其他的東西,像國內的垃圾分類畢竟做得比較不完善吧對吧。
宋煥民向記者介紹說,目前國內的塑料垃圾分揀只能依靠人工,刨除人員開支,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企業將面臨虧損,這是他不願做國內民用塑料垃圾的重要原因。
和宋煥民處境類似的還有馬文斌,2014年,他和朋友合夥投資1.5億元建成了這座塑料製品再生循環利用企業,主要也是依賴進口國外粉碎後的工業塑料廢料進行加工二次利用。
廢塑料加工企業負責人 馬文斌:這是國外的管道。它這個產品比較單一,而且質量比較好,它裡頭有抗老化劑跟強固的助劑什麼的,咱們國內買原生料,再加上助劑,比這個廢料差一萬來塊錢一噸,咱們這個進過來以後四千多塊錢。
馬文斌告訴記者,國外的廢舊塑料垃圾不能進口了,國內廢塑料的回收成本過於高昂,國內很多回收塑料垃圾的企業註定會維持不下去,剩下的,就只有關門一條路。
在距離子牙環保產業園50公里外的西青區一家塑料製品企業,剛過中午,一輛運輸著原材料的卡車抵達了工廠內,這是今天第一輛滿載貨物運抵的卡車,也是最後一輛,因為原材料採購嚴重不足。企業負責人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雖然企業現在開始用國產再生塑料顆粒,不過最近,再生塑料市場的價格已經從去年同期的每噸11000元,漲到了現在的18000元,漲幅超過60%。為了應對這種局面,閆陶軍已經把在國外建立再生塑料的生產加工基地納入了計劃當中。
國內廢塑料價格上漲50% 塑料加工企業難為無米之炊
天津廢舊塑料回收的產業,從狂熱轉變成了理性,曾經污染的源頭,得到了根本性的治理,嚴格的環保禁令,確實起到了作用,浙江等地又如何呢?
1月18日,《經濟半小時》記者來到了浙江省寧波慈溪市橋頭鎮的再生塑料產業基地,作為遠近聞名的一個再生塑料集散地,這裡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塑料客戶。
上午十點,慈溪市的這個塑料市場已經是一派繁忙景象。這一個個編織袋裡裝著的就是各種塑料垃圾回收後加工成的舊料。在現場,記者看到回收塑料的種類五花八門,有些料從外形上就能看出,來自水管、汽車車燈等廢品,也有許多塑料已經經過粉碎和加工,單從外形上難以看出來源。旁邊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從包裝里灑出來的白色顆粒是從洗衣機當中回收的塑料。
根據2017年最新發布的《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生活來源的塑料廢碎料及下腳料,由過去的限制進口變為禁止進口。那麼眼前的這個再生塑料市場裡是否還有進口的廢塑料呢?帶著這一問題,記者走訪了市場裡的多家店鋪,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這些店鋪要麼只做國內廢塑料回收加工,要麼進口廢塑料只剩下2017年沒有用完的庫存。新的進口廢舊塑料垃圾,已經絕跡。
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6年,我國每年進口廢塑料均超過了700萬噸,這意味著2018年1月1日起,生活來源廢塑料禁止進口後,國內塑料回收利用市場將出現幾百萬噸的缺口。在暗訪過程中,記者遇到了一位專門從事國內廢塑料回收的商販,她告訴記者,禁令出台後,她感受最為明顯的就是國內廢塑料的價格迅速上漲,原來大概每噸只要六七千元,現在已經漲到了每噸八九千元。在慈溪市橋頭鎮的這個塑料市場裡,一紙禁令並沒有讓生意變冷,但是慈溪市利用進口廢塑料從事生產的企業卻感受到了陣陣寒意。
慈溪市興科化纖有限公司總經理 岑科超:進口固廢取消以後,原材料就是大打折扣,我們沒有那麼多原材料來生產產品,所以我們的開工率降得比較多,市場需求沒有變,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倉庫就被搬空了。正常來說的話,庫存放到一半應該算是正常的。
80後的岑科超已經是家裡從事廢塑料回收行業的第三代傳人。眼前的這家化纖廠成立於2000年初,隨著爺爺和父親退居二線,公司日常經營的重擔便落在了岑科超的肩上。這家化纖廠主要利用回收的廢礦泉水瓶碎片生產滌綸絲,供給下游的紡織廠等客戶。
岑科超告訴記者,這個工廠每年要使用七八萬噸廢塑料,換算下來,相當於每年回收了40億個礦泉水瓶。其中大約有一半為國外進口的廢塑料。
2017年最新的《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出台後,相當於公司原材料直接減少了一半,這給了岑科超當頭一棒。他一方面不得不暫時將開工率降為過去的一半,一邊開始增加國內廢塑料的採購量。但是在國內回收體系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市場難以迅速填補幾百萬噸的進口廢塑料缺口。而眾多企業加入到搶購國內廢塑料的隊伍中,廢舊塑料垃圾的價格也水漲船高,近8000元的價格跟2015年比上漲了將近50%。
2017年7月份,環保部突擊對全國1792 家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開展環境違法行為專項檢查。其中1074 家企業涉環境違法,違法比例高達60%。大量國外的廢舊塑料垃圾,魚龍混雜地進口到了中國,雖然生產企業得到了一些塑料原料,但加工洋垃圾留下的污染,卻是國家再也承受不了的一個負擔。
清華大學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劉建國:排放這種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對土壤也有相應的污染,所以一旦你產生了,不管你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處理應用,他對環境都是有負面的影響。
而此次嚴格的環保禁令,專家認為,這也是對國內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的一個提升。實施洋垃圾禁令之後,行業內的企業將面臨著一次嚴格的優勝略汰的篩選,這將會倒逼大部分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轉型升級,進而採用更加清潔的,能夠產生較高附加值的技術進行生產。
半小時觀察:環保產業 質量為先
廢舊塑料如何處理,一直是世界各國頭痛的難題。以前他們都大量出口到中國,污染的問題,也由此甩給了中國。中國的這道環保禁令,讓更多的企業和國家,開始重新思考廢舊塑料垃圾的問題,而我國的廢舊塑料回收行業,也將在這次環保風暴中重新洗牌,留下來的最終會是一批有科技含量及充裕資本的加工企業。其實不僅是環保行業,中國的各個行業都需要不斷思考,如何在質量上重新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