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表關于抗疫的演講,喝一次水換一次語言,一場講話下來,用了三種新加坡官方語言,被網友戲稱也想擁有喝口水就有換種語言的能力。
新加坡作爲華人占比75%以上的國家,許多人以爲它的官方語言是中文,作爲移民國家和多民族國家,其實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分別爲:英語、中文、馬來語、泰米爾語,其中英語是第一通用語,而馬來語是國語。
一般的國家官方語言只有一種,比如英語系國家官方語言就是英語,我國的官方語言是中文,而新加坡作爲國土面積很小的一個國家,爲何有四種官方語言呢?
上圖_ 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上運送抗戰物資
- 1、地理位置
在抗日戰爭期間,南洋華人爲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南洋並不是特指某個國家,而是明清民國時期對東南亞的統稱,新加坡便位于南洋,即現在的東南亞地區,直至現在新加坡仍有非常厲害的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國家,國土面積非常小,只有714.3平方公裏,比香港(1106.34平方公裏)還小,僅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縣城面積。國土中除了新加坡島以外,還有周圍的63個小島,是名副其實的島國,因爲地方太小,它還有一個別稱——獅城。
上圖_ 新加坡地圖
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末端,毗鄰馬六甲海峽的南口,它的北面與馬來西亞隔著一道柔佛海峽,但是建立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相連,南面是印度尼西亞,中間隔著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隔著一道馬六甲海峽。
新加坡位于東南亞各種人種和民族的包圍之下,離之最近的馬來西亞通用馬來語,印尼通用英語,離中文地區更是隔著遙遠的南海,顯而易見中文在東南亞地區沒有肥沃的土壤。
雖然華人占據主要人口,但一方面華人並不是最初的土著居民,另一方面華人在東南亞政治上並沒有非常有力的話語權,語言地位受制于政治地位,因此中文無法成爲第一語言。
上圖_ 李光耀(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新加坡華人 (圖右)
- 2、獨立曆史
新加坡全稱新加坡共和國,因連續兩代領導人爲李光耀李顯龍父子,又被網民戲稱爲“李家坡”。
新加坡最早主要人口並不是華人,在18世紀之前不斷處在被爭奪中,18世紀到1824年,新加坡被柔佛王國所統治,1824年由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托馬斯·斯坦福·萊佛士接管,新加坡成爲英屬殖民地。在萊佛士手中,新加坡得到了迅猛發展,直至現在,新加坡的一些地標仍以他的名字命名,比如東華大學萊佛士國際設計學院、萊佛士廣場、萊佛士書院等。
1941年,日軍開始攻擊新加坡,僅用時兩個月就擊敗英軍完全占領,英軍總司令宣布無條件投降,自此直到1945年,新加坡進入日據時期,被日本占領的三年,對新加坡華人來說是災難的三年,爲了報複新加坡華人對中國抗日的支持,日軍在新加坡大肆屠殺華人,史稱新加坡大屠殺。
上圖_ 入侵新加坡的日軍
1945年日本戰敗,英國重新接管新加坡,並將新加坡作爲英國的直屬殖民地,然而經過戰爭和世界各地去殖民化運動的影響,新加坡民衆的想法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他們希望得到更大的自治權,島內對獨立和自治的呼聲越來越高,1963年,李光耀當選新加坡第一任總理,同年經過公投,新加坡脫離英國正式加入馬來西亞。
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之後,因爲種族、經濟等原因,與馬來中央政府嫌隙日漸增大,馬來政府爲削弱華人對馬來政治的影響力,決定將以華人爲主的新加坡割裂出去,因此1965年,新加坡又被踢出了馬來西亞,從此以後成爲完全獨立國家。
在新加坡獨立的曆史中,隨著早期華人的繁衍和新的華人加入,華人漸漸成爲新加坡第一大人種,直至今日,已占據新加坡總人口的75%以上。
上圖_ 坐船去南洋討生活的福建和廣東貧民
- 3、經濟環境
新加坡的經濟模式很有趣,既不同于我國的社會主義,與西方的資本主義又不完全類似,它的經濟模式稱之爲“國家資本主義”,核心領域由國家掌控。
由于國土面積的原因,新加坡無法像馬來西亞一樣發展種植業,幸運的是它位于作爲世界重要海峽之一的馬六甲海峽的入口,依靠馬六甲海峽發展了三大經濟支柱:國際貿易、金融業、旅遊業,其中尤以國家貿易爲重。
上圖_ 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漫長海峽,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得益于國際貿易的紅利,便利的地理位置和開放的政策使之成爲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和紐約、倫敦、香港一起並稱爲世界四大金融中心。
國際貿易、金融和旅遊業,每一項都離不開英語,20世紀中葉中文在全球有一定的局限性,英語成爲第一官方語言就成爲必然,新加坡英語普及率非常高,學校的官方教學用語也是英語。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同樣,經濟支柱決定語言方向。
上圖_ 克裏夫碼頭及新加坡港
- 4、語言環境
新加坡屬于多民族國家,在新加坡的華人最早從明代就開始在東南亞謀生,鄭和七次下西洋爲東南亞帶去第一批華人移民潮,其中大多來源于福建、廣東、海南等地,因此閩南語和客家話是早期新加坡華人的主要使用語言。
在新加坡剛獨立時期,許多華人使用中文,甚至大部分的華人學校也是中文教學,後來在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努力”下,一系列抑制中文的運動被發起,直至1980年唯一的中文教學大學南洋大學被停辦,中文教育徹底退出新加坡教學,從此以後中文在新加坡境遇每況愈下,由社會主流語言變爲一門外語,英語成爲新加坡主流用語和第一官方語言。
現在的新加坡看到了中國的發展,把中文作爲了學校教育的選修課,然而華人的年輕一代,英語比中文流暢許多。
同時爲了平衡國內各種民族,馬來語和印度語也被列爲官方語言。
上圖_ 新加坡河的舊景
- 5、中文的繁簡體
中文的書寫語分爲大陸推行的簡體字、中國香港的粵語繁體字和中國台灣的繁體字。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兩任總理都是非常務實的領導人,在建國之初他們根據國家發展實際需要推廣英語,而中國發展起來後,又本著方便務實的原則,在1977年將簡體字定爲新加坡中文的官方書寫語言,同樣馬來西亞華人學習的也是大陸簡體字。
所以,社交平台上寫簡體字的不一定是中國人,還有可能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人。
新加坡是除中國之外唯一一個華人占主要人口和掌握政權的國家,然而,新加坡與中國1990年才正式建交。而且新加坡國內的中文環境也在日漸削弱,多少讓人有點惋惜。
文:爾雅
參考資料:
【1】《海外華人社會中漢語(華語)教學的若幹問題——以新加坡爲例》,作者郭熙
【2】《新加坡概況》 源自網絡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