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方式可以大概分爲泛讀和精讀,在引導孩子讀書的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書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
對于一些較爲淺顯的、偏娛樂休閑性質的圖書,建議家長帶孩子孩子用泛讀的方式,花上不多的時間快速閱讀,或者孩子閱讀能力上來後,自己一個人完成閱讀。
而對于一些有難度、有深度、孩子又特別感興趣的大部頭圖書,建議采用深閱讀的方式。深閱讀相比淺閱讀,在耗費的時間、所需的理解能力方面,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即使是成人,在看一些大部頭書籍時都有可能半途而廢,更何況孩子。
所以在開始帶孩子閱讀一部難啃的書籍時,家長要帶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想辦法激發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推動下,親子共讀才有可能堅持下去。
1.在讀之前,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查閱資料或是看紀錄片、看電影等方法,以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書的曆史背景、影響和價值,這相當于在孩子閱讀前爲TA做導讀。
2.在做准備工作的同時,家長可以提前浏覽一遍書的內容,或者看別人的書評,然後有針對性地提出幾個問題,鼓勵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孩子做的效果會很棒。
3.在閱讀過程中,家長也要引導孩子對書中的內容提出問題,讓孩子學會對作者的一些有失偏頗的觀點進行質疑,這非常有利于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4.和孩子終于把書讀完後,家長一定要記得和孩子一起討論,分享自己讀書的收獲,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最好能鼓勵孩子寫下自己的讀後感,在寫讀後感的過程中,可以對書本的內容做一次系統的梳理,並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如果家長能堅持帶孩子進行深閱讀,幾年之後,孩子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等都將取得長足的進步。孩子也將從被家長帶著閱讀過渡到自行閱讀。
丹尼爾在《驅動力》中寫道:“人有三種驅動力,第一種是來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驅動;第二種是來自外在的動力,即獎罰並存的蘿蔔加大棒模式;第三種是來自內在的動力,也就是內心把一種事情做好的欲望,是想要主導自己的人生、學習並創造新事物,通過自己把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的內在需求。”
拿孩子的學習來說,如果孩子的是在家長的催促和鞭策下學習的,那孩子往往不太情願,即使偶爾取得好成績,這種領先也無法成就保持。而如果孩子能認識到學習的意義,了解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那麽孩子就會自發地學習,求知若渴、不知疲倦,這就是第三種驅動力的力量。
那麽家長如何激發、或者引導孩子自己激發其內在的驅動力呢,讓孩子多讀一些偉人或有影響力人的傳記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給孩子讀偉人或影響力人物的傳記,可以讓孩子領悟何爲精彩的、有價值的人生;孩子們只有攀上了巨人的肩膀,才能看到這世間更多的風景;只有與偉大的靈魂對話過,才能找到真正的人生榜樣,點燃自己的人生夢想。
所以在孩子年少時,家長一定要帶孩子讀一些經典的人物傳記。
但是人物傳記往往敘事宏大,而且篇幅也較長,這會給年幼的孩子造成很大的閱讀困難,導致孩子們中途放棄,或者即使硬著頭皮讀完了,也往往看不懂多少。
所以,讀傳記時需要采用一些技巧,可以讓孩子在閱讀時收獲更多:
1.帶著問題去閱讀帶著問題去閱讀,這與之前介紹的方法一樣,在讀之前家長對本書提幾個重要的問題,讓孩子帶著這些問題開始閱讀。引導孩子邊讀邊思考,這樣讀完之後,孩子就可以根據所讀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和思考,給出相應答案了。
2.做一個人物大事記,傳記中人物的一生往往跌宕起伏,充滿傳奇與驚心動魄的細節。孩子閱讀時容易被一些細節吸引,而看不清更宏大的人生脈絡。而如果能在閱讀時找到人物的重要人生節點,做出人物的大事記,就可以避免這種狀況。
參考書籍:
周璐 《我用閱讀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