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
一條關于日本知名男藝人
三浦春馬自殺身亡的新聞登上熱搜。
19日,有日媒報道稱在救護車到達時,
三浦春馬仍然有微弱的心跳,
救護人員嘗試爲他做心肺複蘇,
但最終仍回天乏術。
三浦春馬的朋友透露,
三浦應該不是因爲網絡暴力
才選擇自殺的,
他從兩年前便開始酗酒,
常常會喝下“超乎尋常”數量的酒,
更有些自暴自棄。
相關人士也表示
三浦會花時間去扮演好一個角色,
但作品的消費速度非常快,
三浦消磨的身心來不及恢複,
就得面對下一部作品,
如此惡性循環,
三浦的身心平衡或許早已崩壞。
抑郁症已經成爲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
藝人作爲高壓群體,
有不少藝人被抑郁症所傷害,
一些藝人也因抑郁症而失去了生命。
去年,韓國著名藝人崔雪莉
于2019年10月14日,
被人在家中發現自殺身亡,
年僅25歲。
新加坡女歌手,李卿瑄
出生于1992年。
于2019年12月12日,
李卿瑄在個人社交平台上
留下了數百字的遺言,
隨後離開了這個世界。
大家喜愛的哥哥張國榮,
于2003年4月1日晚18點43分,
因抑郁症病情失控,
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二十四樓
健身中心墜下,
緊急送往瑪麗醫院,
經醫生檢驗入院前已死亡,終年46歲。
這些悲劇告訴我們,
沒錯!抑郁症的確堪比癌症!
什麽是抑郁症?
抑郁症又稱抑郁障礙,
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
爲主要臨床特征,
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
臨床表現:
01
無理由的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 覺得空虛,無價值感;
02
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對周圍的事物失去興趣,甚至悲觀厭世;
03
食欲喪失或激增,體重有明顯變化;
04
出現嚴重的睡眠問題,失眠/嗜睡;
05
行爲會發生巨大變化,變得行動緩慢或煩躁;
06
自卑,自我評價低,有消極思想;
07
思維遲緩,注意力不集中;
08
有自殺企圖或行爲。
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幻覺、
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
長者甚或數年,
多數病例有反複發作的傾向,
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
部分可能有殘留症狀或轉爲慢性。
抑郁症—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全球抑郁症發病率約爲11%,
全球約有3.4億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自殺死亡率僅次于癌症。
全球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抑郁症。
當前抑郁症已經成爲世界第四大疾病,
預計2020年可能將成爲
僅次于心髒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
抑郁症將成爲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
嚴重的患者中
有15%會選擇自殺來結束生命,
2/3的患者曾有過自殺的念頭,
每年因抑郁症自殺死亡的人數估計高達100萬。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
2019年9月27日報道,
世衛組織的專家認爲,
如果保持這一趨勢,
在不考慮社會經濟水平、國家、信仰和文化等
因素的情況下,
到2030年抑郁症將成爲致殘的第一大誘因。
你真的了解抑郁症嗎—微笑抑郁
多數人對“抑郁”的無知,
是對抑郁症患者最殘忍的事!
被“微笑抑郁”困擾的人,
遠比想象中要多。
他們看起來那麽健康,
、開心友善,
可能是一群人中的開心果,
可能過著令旁人羨慕的生活……
但正因爲多數人都對“微笑抑郁”
缺乏足夠的認知,
所以當“微笑抑郁”者
出現異常行爲甚至自殺時,
他們的親人、朋友才更加震驚,
更加無法相信。
歸根到底,問題在于,
我們所有人對抑郁症的了解都太少了。
我們不知道什麽是抑郁者的信號,
不知道怎麽幫助別人,
當自己深陷其中時,
更不知如何求救。
你真的了解抑郁症嗎—産後抑郁症
女性較男性容易患上抑郁症,
女性平均發病率爲5.1%,高于男性的3.6%。
最主要的假設就是女性生理及生殖結構的問題。
産後抑郁是婦女在生産之後
很容易出現的精神疾病,
一般在産後6周內第一次發病,
表現爲抑郁、沮喪、哭泣、易激惹、煩躁、
對新生兒的感情變得麻木冷淡,
重者出現幻覺或自殺等
一系列症狀爲特征的精神紊亂。
最近很火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觸動了很多人的內心,
受過高等教育的智英放棄工作
做了一位全職媽媽,
不幸患上抑郁症,卻不自知。
“媽媽”一詞一旦被冠在一個女人身上,
在收獲孩子成長的同時,
也失去了青春、事業、甚至自我。
電影裏反應著大多數媽媽正在經曆的,
身爲女性而被差別對待和受到各種限制,
至今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爲作爲一個女人
成爲一個好妻子和好媽媽是份內的事情,
因此,産後被家人忽視的媽媽
自然成了抑郁症的受害者。
産後抑郁跟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家庭因素、産科因素、睡眠因素有關。
其中心理因素和家庭因素
是引發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有些産婦對母親角色缺乏認同,
初爲人母的角色改變,
使其面臨自身康複和育嬰兩大問題,
對自己的母親角色産生沖突和適應不良,
無法克服做母親和工作的壓力,
尤其是文化程度高的人,
由于面臨的社會壓力和精神壓力較大,
考慮問題多,情緒較複雜,易發生抑郁。
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幫助,
尤其是缺乏丈夫支持的産婦更易患抑郁症。
部分産婦由于分娩,
可能失去勞動就業的機會,
減少了家庭經濟的來源
而導致經濟上的壓力加重,
常常造成産婦的抑郁。
甚至,
許多丈夫在面對妻子産後一系列異常反應下,
欠妥處理,認爲妻子矯情,
這種行爲極大可能會導致産後抑郁加重!
希望大家能給媽媽多一點的關心與呵護,
作爲丈夫多體諒妻子,
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如果妻子出現異常反應,
應正確對待,及時就醫。
正面對抗抑郁症
許多人在自己身體狀況發生異樣時,
並不能及時判斷自己的病情。
而是盲目的尋醫問藥,
其中,
能夠被發現而轉診到精神科來的人數很少,
大部分的患者都一直當作生理上的問題來處理,
卻不知根源在于心理上的疾病。
其次,就算被診斷出患抑郁症,
也不能保證就會接受完整的療程。
有相當比例的抑郁症患者會自行中斷治療,
原因可能包括:
認爲吃了藥也沒有用;
不喜歡藥物的副作用;
甚至擔心社會的汙名化等等。
研究發現,
高達72%的患者表示“想要自己解決”,
認爲“自己會自愈”的有60.1%,
52.5%是因爲“環境不允許”,
只有47.9%是“經濟上不允許”,
以及45%是“覺得治療沒什麽用”。
所以如果有患者不願就醫,
通常不是因爲經濟因素,
而是心理因素居多。
最常見的情況是,
患者對于到精神科看診有所抗拒,
不願被貼上“心理疾病”的標簽。
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病恥感”
是盤橫在患者就診之路上的攔路虎。
如果抑郁症患者得不到及時的
藥物治療和心理幹預,
嚴重時會出現自殘或自殺傾向。
面對無法判斷自己的病情
以及不願意治療的抑郁症患者時,
家人的正確勸導、關心與陪伴尤其重要。
家人應該對患者持有信心與耐心。
陪他們走出抑郁症的深淵。
我們發現身邊人有自殺傾向
應該如何做?
1、穩住其情緒,盡快通知當事人的家人;
2、密切關注當事人的行爲舉止,避免其獨自行動;
3、將當事人身邊的一些“危險品”清理掉;
4、保證其當事人食物的基本攝入量;
5、做一名合格的傾聽者;
6、陪著當事人出去多走走看看;
7、叮囑當事人家人切忌批評和責罵;
8、幫當事人聯系心理醫生。
疫情期間如何處理壓力
疫情期間,
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患者還是廣大的群衆,
在面對疫情的時候心理上
都會發生一些波動,
在疫情期間如何保證心理健康?
大流行疫情對民衆精神衛生的影響
已經令人非常擔憂,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博士說,
“伴隨社會隔離、對疾病傳播的恐懼
以及家人的亡故,
收入和就業損失導致的焦慮,
使局勢更趨嚴重。”
現在非常清楚,
精神衛生必須被視爲
我們應對COVID-19大流行
並從中複蘇的核心要素,
譚德塞博士說,
“這是各國政府和民間社會
在整個聯合國系統支持下肩負的集體責任。
對人們的情感健康掉以輕心,
將會給社會造成長期的社會和經濟代價。”
對于抑郁症,
有許多自發的自願團隊
在向患者做出盡可能的幫助。
01
自殺在線幹預
用人工智能去找到並幫助那些有自殺風險的人,
自殺行爲的實施有很多是很突然的,
但是在那之前,
其實有很多信號我們可以感受到。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朱延劭
所在的自願團隊,
做了一些網絡心理研究,
主要通過用戶的網絡行爲
去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
及時了解用戶的心理變化,
包括可能的自殺行爲或自殺風險。
最後進行自殺幹預。
其實有自殺傾向的患者,
有79%是希望被幹預的,
只是因爲種種原因使得沒法主動求助。
有人會問在網絡上表達自殺言語的人,
會不會只是爲了引起關注,
其實並非如此,
根據調查統計,
在網絡上表達自殺意念的人,
一半以上的人會嘗試自殺,
每一條自殺留言的背後,
可能就是一個真實的自殺死亡案例。
團隊通過大數據找到有自殺傾向的人後,
以發信息的方式挽回生命。
在2016年暑假期間,
他們找了兩批有自殺意念的用戶,
希望通過對這些人群的了解,
知道有自殺傾向的人群
最需要什麽樣的信息。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朱延劭
通過這樣的研究之後,
就確定了私信格式。
這個私信需要說明幾個問題,
第一,介紹我們自己;
第二,說明我們是怎麽找到他們的;
第三,我們該怎麽幫他們;
第四,表達我們的同理心。
並且經過專家的討論後
選出了服務質量能得到保證的幹預熱線,
並提供了全中國幹預熱線的彙總。
這樣的網絡自殺幹預信息會發5次,
主要是爲了傳遞這樣的一個信息:
我們沒有放棄,希望你也不要放棄自己。
這樣的自殺幹預也取得了大家認可。
02
新加坡援人協會
(Samaritans of Singapore,簡稱SOS)
是一家非營利機構,
致力于爲面臨危機的個人
提供機密的情感支持,
以促進人們掌握關于自殺的正確觀點
及提高人們對預防自殺的警覺性。
日前,
爲有需要者提供更多不同平台的援助。
如果有一天你被心理疾病困擾,
或是有周圍親友需要幫助,
可以聯絡新加坡援人協會(SOS)
24小時輔導熱線:1800-2214444
求助電郵:[email protected]
03
mindline.sg
新加坡政府首次設立心理評估網站,
新加坡本地心理醫生
和計算機科學人員等專家,
共同開發“mindline.sg”
心理評估和資源網站,
這也是新加坡首次推出網絡心理評估工具,
希望在疫情期間,
幫助國人管理心理健康。
該網站由新加坡衛生部醫療護理轉型署、
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
新加坡國家福利理事會
和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共同開發,
新加坡民衆可在網上以匿名的方式
尋求心理援助,
援助範圍包括心理健康、工作、財務
和看護援助等。
民衆只需完成自我評估測試,
回答問題,
就能得知心理狀態處在哪種級別。
心理級別分爲良好、輕微、中等和危機。
若處在危機級別,
網站將提醒應立即求助,
並提供援助熱線。
若是輕微或良好,
則會提供舒展身心的健康資訊。
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朋友
正在被心理疾病所困擾,
請聯系以上機構。
如果你還知道其它心理健康援助機構,
請在評論區留言,
幫助需要我們幫助的抑郁症患者。
*圖片來源:NEWS WEB;Weibo@希特蕾西吱利亞;Weibo@新加坡眼;weibo@SULLI_崔雪莉是真理;搜狐網;Pexels@Pixabay;Pexels@Kat Jayne;Pexels@ZacharyDeBottis;Pexels@AndreaPiacquadio;Pexels@ KristinaPaukshtite;Pexels@cottonbro;Pexels@AnnaShvets;Pexels@FloraWestbrook;SamaritansofSingapore;Mindline.sg;世界衛生組織;一席;新浪財經;電影《82年的金智英》;抑郁研究所
*編輯:嗯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