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出身貧寒的大學同學10年前創立鼎亞資本,公司資産規模已增長到50.4億美元(約66.5億新元)。他們沒有年輕新貴的優越感,總是抱著感恩的心態,認爲今天所擁有的都是因爲非常幸運獲得朋友、家人和社會的幫助,因此必須更積極回饋社會。
他們是本地新崛起的年輕富豪,擁有超過億元身家,並經營一個資産規模(AUM)超過66.5億元的投資管理公司,投資客戶包括淡馬錫控股等主權財富基金。
不過,同鼎亞資本(Dymon Asia Capital)創辦人楊明章和陳慶順近距離接觸,你卻感覺不到年輕新貴的自我優越感,或自恃高人一等的自負。
反之,在訪談中,他們總是抱著感恩心態,認爲今天所擁有的都是因爲非常幸運獲得朋友、家人和社會的幫助,因此他們必須更積極地回饋社會,也必須更腳踏實地勤奮工作。
楊明章說,剛入行時,他成功擊敗其他1000多個申請者,加入摩根大通(JP Morgan)當貨幣衍生産品交易員。不過,當時他的申請表格其實是被扔入“回拒”堆中。
“還好我之前實習時接觸的一名交易員,無意中看到我的申請表格,把我的表格又放回‘篩選’堆中,我才有機會繼續留在這個篩選流程,最終獲得這個工作。”
一個裝了半杯水的杯子,是半滿還是半空呢?楊明章認爲,這取決于個人看待事物的視角。
對他而言,盡管幼年喪父,小時候生活貧困,只能靠當護士的媽媽一手帶大,但人生道路上卻遇到許多貴人相助。他總覺得,人生這個杯子裝滿快樂和幸福。
46歲的楊明章,是去年福布斯(Forbes)新加坡50大富豪榜的新面孔,以6.7億美元(8.9億新元)的身家排第42名。
他和陳慶順在2008年聯合創立的鼎亞資本,今年步入第10個年頭,是本地表現最出色的對沖基金,也是亞洲領先的另類投資管理公司。
公司最初獲得華爾街投資人瓊斯(Paul Tudor Jones)公司投資1億美元的種子資本,以及1300萬美元的自有資金。如今,公司資産規模已增至66.5億新元。
投資界競爭異常激烈,只有約8%的對沖基金能成功挨過首八年,資産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更只有最頂尖的2.3%,鼎亞資本表現之佳可見一斑。由于表現出色,鼎亞資本進入世界版圖,在2011年和2014年被彭博社列爲全球表現最好的十大對沖基金之一。
鼎亞資本也獲得淡馬錫控股青睐,在2014年獲得5億美元投資,並成爲公司的重要戰略夥伴。去年,楊明章還被福布斯列爲全球25個收入最高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
投資行業往往被形容得風光亮麗,不少電影描述的投資操盤手的生活,似乎是夜夜笙歌、開跑車、住豪宅,然後幾通電話下來,瞬間就有千萬美元進賬。
楊明章卻認爲,投資界彙集成千上萬的精英人才,要在這個高度競爭和高壓環境下走得更遠,只能比別人更勤奮,在反複學習中不斷成長。
他說:“投資圈的工作看似時髦,其實不然,它需要你埋頭苦幹,注重長期積累,時時刻刻關注和分析市場每一個信息,最終才能做出最正確的投資決策和判斷。”他認爲,有些事情表面看是運氣,不過深入看,其實就是聰明頭腦和勤奮努力的結果。
創業初期辦公室當臥房
楊明章畢業于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考獲一等榮譽學位。畢業後,他在摩根大通、高盛(Goldman Sachs)、全球最大對沖基金之一Citadel,以及盤實資本(Abax Global Capital)等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工作過,擁有豐富的外彙、固定收益和股票期貨交易經驗。
2008年,他決定和大學同學陳慶順聯合創立鼎亞資本。兩人在莫罕默蘇丹路(Mohammed Sultan Road)租了一個面積只有700平方英尺的辦公室。這個地方也是楊明章的臥房,因爲他不時會在公司工作至深夜,甚至在公司裏睡覺過夜。
在公司創立第一年,楊明章就碰上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産及伴隨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許多投資基金都陷入虧損。
在這場金融風暴中,楊明章表現得相對冷靜。因爲他知道,面對艱難環境,他只能加倍努力,做出更准確的投資判斷,才有可能渡過危機,甚至從危機中找到投資機會。
楊明章的堅毅性格,一部分來自他的運動員背景。他擅長打羽毛球,17歲就讀于公教初級學院時,他獲選進入新加坡國家隊。
當時,楊明章早上5時就起床去跑步,下午和晚上會進行體能鍛煉和羽毛球訓練。爲了節省往返家裏和球場的時間,他有時就在新加坡羽毛球館過夜,第二天才去上學。
楊明章說,他是那種“不做則已,要做就出盡全力,做到最好”的人。
“同樣的,在商界投資項目中,努力和工作熱忱也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你看看糖王郭鶴年和香港首富李嘉誠,他們是億萬富翁,已是八九十歲高齡,對事業還是滿懷激情。”
展望鼎亞資本下一個10年,楊明章說,公司將繼續嚴謹的風險管理制度,與此同時准確地把握中長期宏觀趨勢,把握住正確時機乘勝追擊。另外,公司已設立一個金融科技風險基金,投資在一些具高增長潛能的金融科技起步公司。
陳慶順父母巴刹裏言傳身教
鼎亞資本另一創辦人陳慶順(46歲)也是出身貧寒,父母是芽籠士乃巴刹的菜販,收入微薄。由于抽不出時間在家照顧孩子,父母只好把陳慶順帶到巴刹裏,一邊賣菜一邊照顧孩子。陳慶順笑說,自己可說是在巴刹裏長大的孩子,每天淩晨三四時還在睡夢中,就被父母叫醒跟他們到巴刹去。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在賣菜時,經常會免費送菜給一些客工。
陳慶順說:“當時我才三四歲,看到爸爸送菜給客工,不禁好奇地問,爲什麽這些人買菜不用給錢。爸爸那時回答說,因爲這些人比我們更窮,更需要幫助。”這句話深深烙印在陳慶順腦海中,更成了他人生的座右銘——無論富裕貧窮,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比他更需要幫助的人,也都有能力去幫助這些人。
陳慶順最近參與一項調查,其中一道題是:你覺得自己的家境好不好?他不假思索地打上滿分。
陳慶順說:“也許一些人會覺得我的家境較貧窮?但我從不認爲我的起跑點落後其他人。更重要的是,我從父母身上學習到很多。他們讓我了解到,只要你刻苦努力,關懷他人,你將能過著有尊嚴的生活,並對社會帶來積極正能量。”
從互看不順眼到惺惺相惜
爲減輕父母負擔,陳慶順從小就培養起獨立勤勉的個性。在大學時期,他加入籃球俱樂部“亞電”,因爲後者願意支付他一半的大學學費,“代價”是每周三次他得從南洋理工大學到繁華世界體育館訓練,不時還得代表球會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
陳慶順說:“有時上課累了,還得趕去體育館打球,然後再回宿舍溫書,的確有些吃不消。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很幸運有球會支持我上大學,讓我能一邊打球一邊求學。”
他也認爲,這種“半打球半讀”的生活讓他變得更自律,意志力和抗壓性較高,對他後來的事業發展大有助益。
陳慶順和楊明章是大學同學,兩人都是運動員,有著競逐求勝心理,開始時他們都看對方有點“不順眼”。但兩人認識後,漸漸欣賞彼此的才能,並培養出深厚的友情。
陳慶順笑說:“當時我們一群朋友出去,常常進行一些瘋狂又無聊的比賽。比如看誰最快碰到海邊停泊的一艘船,誰能爬上一棵樹的最高點……我唯一認輸比不過他的就是讀書,他太聰明了,花很少時間就能考到好成績。”
公司座右銘:贏得正當合理
楊明章則欣賞陳慶順的企業精神和溝通能力,還在大學時期就已創業當家具零售商,通過賣家具給剛搬入大學宿舍的新人,幾天內就賺了8000元外快。畢業後,兩人踏上不同的事業道路,陳慶順加入渣打銀行,曾負責該行中小企業和擔任中國上海分行行長等。直到約10年前,他和楊明章再次聚首,兩人決定一起創業。他還記得兩人在實龍崗花園的咖啡店聊天,談起投資界內的爾虞我詐,私募股權基金經理爲了收益,通過各種欺騙敲詐方式收購公司,然後利用炒作去操控市場。
他頗有感觸地說:“我們每個人都想成爲贏家,但爲什麽不能以正當方式取勝,贏得光彩?事實上,很多投資經理常說,他對你的公司感興趣,但到底他們是對你的公司生意感興趣,還是只對賺錢感興趣呢?”所以,陳慶順和楊明章創立鼎亞資本,立下公司的座右銘就是要贏得正當合理。
陳慶順主要負責鼎亞資本的私募股權基金,至今投資的公司有勝樂集團(Select Group)、優麗奇環球(Goodrich Global)、IFS資本(IFS Capital)、Nurture教育集團、興隆建築(HSL Constructor)以及華倫工程(Wah Loon Engineering)等。
鼎亞資本私募股權基金去年剛獲得新加坡創業及私人資本投資協會(SVCA)最佳退市交易,在綜合設備管理公司UEMS的退市交易中,投資翻了接近七倍。
陳慶順說:“我們私募股權基金的成功因素在于與企業夥伴的緊密合作, 有共同目標,一起邁向穩健長遠的增長, 以達成雙贏的局面。”
陳慶順透露,在一些投資交易中,他的投資賺了六七倍。“但與此同時,我們所投資的公司賺了20倍。因此,我們不想獨贏,而是希望協助我們投資的公司增長,最終達成共贏。”
鼎亞資本業績優異,固然令楊明章和陳慶順開心,但更讓他們驕傲的是在慈善和社區事業方面的貢獻。
陳慶順是“黃絲帶計劃”下的黃絲帶基金執委會成員,該基金主要支援前囚犯重返社會。他也協助設立了忠邦獎學金,爲那一區有需要的學生提供獎學金。
楊明章則組織“希望之光”,通過社工案件管理以及網絡衆籌(crowdfunding)方式進行籌款活動以幫助窮困家庭。
另外,他也在2015年向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捐贈500萬元,這是該館當時收到的最大筆個人捐贈數額。
兩人現在也在嘗試Tangent計劃,主要通過能力傾向測試,推動公司聘請更多非大學生,甚至辍學者。
楊明章解釋,現在進入投資業的門檻很高,往往要求必須是名校畢業、有高學曆。可是以前投資業裏有很多非大學生,他們是從交易員慢慢爬上來的。他說:“如果我們讓這群有拼搏精神,EQ夠高又懂得靈活變通的非大學生加入投資業,說不定我們能找到許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