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講解買賣股票和投資産品事項,分享投資小貼士。
理想的投資組合,除了股票以外,還要包括債券(bond)。
至于在投資組合中,股票或債券的比重孰重孰輕,並沒有標准答案,完全視投資者的風險承受力而定。
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直接借債籌措資金而發出的債權債務憑證。
債券會列明到期日,而發行債券的機構會向投資者承諾按一定利率,即所謂票息率定期支付利息,並遵守約定條件在到期日償還本金給對方。因此,投資者或債券持有人即成爲發行債券機構的債權人。
債券不論何種形式,大都可以在市場上買賣,並因此形成債券市場。許多政府或企業債券的最低投資額都較高,例如25萬元,一般散戶買不起。
不過,近年來,一些企業紛紛發行零售債券(最低投資額一般爲1000元),而政府也推出新加坡儲蓄債券(最低投資額500元),爲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除了美國政府債券或我國政府債券被視爲無風險(risk-free)以外,投資債券其實就跟投資任何金融産品一樣都有風險。不過,一般來說,債券的風險還是低于股票。
此外,在發行債券的企業等機構清盤的情況下,債券持有人的利益也被置于股東之上。
債券的另一個顯著好處是會定期例如一年幾次發出利息,提供收益的穩定性比股票高,因此也稱爲固定入息(fixed income)工具。
當然,股票作爲較高風險的産品,潛在回報也會更高。
一般來說,股票與債券存在相反關系。當股市一片大好時,債券的價格會走低;當股市陷入低迷時,債券的價格則看漲。
基于股票與債券的這種關系,在投資組合中同時納入股票與債券,是投資者平衡風險的手段。
投資者的風險承受力,決定了股票與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有一種傳統的說法是以本身的年齡來決定投資多少債券與股票。例如,20歲的話,債券就占投資組合的20%,而股票則占其余80%;若是65歲,債券就占投資組合的65%,股票占35%。
其實,這也只是一個參考。大體上,若風險承受力高,股票的比重可以比較大;若風險承受力低,債券的比重就應該大一些。
隨著利率上揚,債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將會受到沖擊。一些高股息或派息率的股票與房地産投資信托,也會跟債券“爭寵”。
但對于持長遠視野的投資者來說,仍不能過于低估債券在投資組合中平衡風險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