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加坡眼”,輸入“下載”即可安裝新加坡眼App|
因著新冠延誤了半年的回國計劃終于成行。雖然知道外面環境仍舊“險惡”,回國依舊需要隔離,此外還要承受N次核酸檢測之苦,但我還是鼓起勇氣踏上了從新加坡去往上海的旅途。這注定成爲人生中非同尋常的一次跨國出行。如今“隔離大限”將至,回頭想想,辛苦之余,旅途中卻也充滿了點滴的意外和感動。
01 變得陌生的樟宜機場
新加坡樟宜機場向來是我心中最愛的機場,也一直是一個繁忙而有序的國際交通樞紐。疫情下,熱愛旅行的新加坡人都被迫待在家裏,外國旅客也不得進來。常聽到樟宜免稅店關閉或者航站樓暫停使用的消息,剛剛建好的Jewel Changi也不再門庭若市了。
一大早,我搭車來到三號航站樓。依舊是熟悉的建築,卻沒有了熟悉的熱鬧。放眼望去,卸客區除了我這輛的士停靠,就是零星的幾輛車經過。要知道,過去找個下車的地方都是不容易的。
航站樓裏面也是空空蕩蕩,很容易就找到了值機櫃台,都是機器操作,只有不多的幾個工作人員前後忙碌著。本以爲特殊時期,需要比較久的時間才能完成手續,誰知因著全機器化操作讓值機更加便捷,體現著樟宜一貫的高效簡約風。望望左右的人,有的已經披挂上了防護服,從頭裹到腳。大部分還只是帶個口罩。空曠的機場,讓人有一種強烈的不真實感。
這種不真實感在出境後更顯得深刻。免稅店的門口都打起了sale/discount(打折)的招牌,化妝品店裏面還挂出了clearance(清倉)。越接近登機口,人流就越稠密起來。路上不斷看到人們在換裝:從包裏取出事先預備好的防護服套在身上,在醫用口罩之外再帶上一層N95,戴上眼罩或是面罩,手上也多了一雙藍色一次性手套……遠遠望過去,只見登機口附近白花花的一片,零星點綴著些藍色的條,像是來到了外太空,讓身著便裝的我感到一絲絲不安,有種赤手空拳要打怪的感覺。
檢票之後,每個人發了一張中國海關的入境申報說明,掃碼申報健康狀況還有航班信息,方便日後進行追蹤。
02 短暫的空中時間
新航的登機門前,不再是《聯合早報》和《海峽日報(The Straits Times)》的發放,而換成了防護套裝(一個口罩,一瓶洗手液還有兩片消毒濕巾)。此外,每個人會領到一個印有“新航”字樣的藍色手提袋,沉甸甸的,裝著滿滿的零食還有水。隨手翻翻,有香橙蛋糕,水果幹,堅果,巧克力,麥片水果棒……新航還是一如既往的提供優質的食物,讓人感動他們的周到。
人不算少,但每個人和左右的人都隔著一個座位,讓人有些許的安心。這個時候,我才能夠體會,爲什麽機票的價格漲到了往常的三四倍。在航班稀少之外,多少也是因爲運載量降到了過去的一半。
飛機非常准時的出發,不久就已經在雲端了。我坐在一個靠窗的座位,研究表明這是機艙裏比較不容易感染病毒的位置,也不知道有多少可信度。看倦了Kindle電子書, 我便靠著窗戶望外面的雲,晴朗的時候,還能看得見下面的大江大河。
沒多久就傳來飛機下降的廣播。窗外閃出了上海滴水湖那完美的圓形,便知道浦東機場近在眼前了。
03 漫長的入境過程
飛行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個多小時,但下飛機卻足足用了一個半小時。
剛剛落地,機場的海關便接管了飛機。隨後,人們開始隨著海關人員的引導下機。由于有40人的限制,每一次只能有6排乘客下機;間隔20分鍾又是後面6排……被防護服和口罩包裹了一路的人們顯然有些疲憊,但聽到座位號被叫到,都振奮精神湧了下去。在新加坡習慣了的1米防護距離早已被“踩在腳下”,只能隨著擁擠的人流向前移動。
下了飛機,我們便開始了漫長的核酸檢測之路:領取核酸取樣告知書——領取取樣管——核酸測試取樣。核酸測試點被安排在航站樓之外的空地,是幾間臨時建築。20個多醫護人員一字排開,進行著忙碌的采集工作。前後又經過兩個小時,我才排到核酸測試點,數次被身上僅有的一個背包和手提袋壓得喘不過氣。自早上六點多出門到下午四點未進食,此時真是悔恨自己沒有多長兩斤脂肪以備饑餓時候消耗。
機場出口處,是一個“兵分四路”的指示牌:上海本地有住所的,往江蘇去的,往浙江去的,江浙滬以外的。我屬于最後一類,也是隊伍最龐大的一個。隨著滾滾人流,每20人一撥上一個大巴車。聽得出來,引導人流的那個小姑娘已經已經有點聲嘶力竭,真是不容易……這年頭,機場的工作成了高危職業。
上了車已經是傍晚近七點,疲憊的感覺已經勝過了饑餓,我無力的倚著窗,欣賞著將要入夜的魔都 。一路上,車子經過城郊整齊的村莊,穿過安靜的張江園區,越過南浦大橋,遠望霓虹初上的陸家嘴,瞥見了靜安寺剛開張的IKEA城市店,看著“全家”進進出出的年輕人……上海的繁華,精致,市井,洋氣,一幕幕展現在眼前。
最終,大巴在安遠路上一處旅店門口停了下來。
04 讓人意外的“如家精選”
“如家精選”的招牌在夜色中閃著光亮。想著未來兩周就要在這裏度過了,心中湧起一點點失落。“如家”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廉價小旅社的代名詞。當年讀大學那陣子還住過一兩次,房間裏總是有一種不知名的味道,半夜常常有小紙條塞進門縫,讓人惶惶然的……不知過了這麽多年,有什麽改變,或許“精選”有它的不同吧。
“400塊每天,一共5600塊。微信還是支付寶?”
包裹嚴實的櫃台大姐不斷重複著同樣的話。
前面一個打工仔模樣的年輕人抱怨著價錢太高,轉向同伴借錢;後面的大媽還沒有搞清楚如何掃碼填表;還有一對夫妻在爭取住到一個房間,但最終根據規定,必須每人一間……我拖著箱子,背著包,在一片忙亂中付款,領取《入住須知》,一個人上了電梯直奔8樓。樓道裏一片寂靜,每個房門口都放一個紅色的塑料凳子,左右排成兩列,還頗有點行爲藝術的感覺。想必送的飯和快遞都是放在這個凳子上了。
打開燈,我才驚奇的發現,隔離的房間比想象中的好了太多。這是個複式小房間,天花板約有5米高,樓上是一張大床;樓下還有一張小床,一張1.5長的書桌;落地的大窗,透著窗外的點點燈光;淡米色的牆面,墨綠的窗簾,有一種溫馨的感覺。
卸下一身的行李,我一鼓作氣將桌台、把手消了一通毒,才放心的坐下來。向家人報了平安,洗洗涮涮後,便沉沉的睡了。仿佛一分鍾之前還聽到窗外的車流聲,一分鍾後這聲音就消失在夢鄉裏了。
05 “隔離” 還是“度假”?
一覺醒來,已經是天光大亮,白花花的晨光透過窗簾縫照了進來。昨日的一身疲憊已經褪去大半。翻了一下手機,才6點的光景。記憶中,每次從新加坡回來,起床的時間總能提前一個小時,不知道是因爲這裏天亮的早,還是回國後睡眠質量更高。熱帶終年濕熱的氣息,總讓人感覺睡不醒。
趁著日光,拍了小屋子的照片給親朋,大家都紛紛問候:“你這樓上樓下的,倒不像是隔離,更像是度假呀!”
無聊的時候,我就倚著窗口,欣賞這城市所向我展示的小小角落。眼前盡是密集的建築:近處是多層老式坡頂住區,紅色的瓷磚面深深淺淺的;之後是新建的一些高層住宅,封閉小區的中心綠地讓沉悶擁擠的城市空間有了一點喘息;再後面挨近大馬路的地方,有一些大體量的商場和辦公樓。樓下人來車往,天上雲卷雲舒,雨水落在對面房頂的積水上,打出無數細密的小洞。
知了的叫聲和著車流聲,構成這城市夏日的和弦音;高高低低,時有時無的叫賣聲、招呼聲、引導倒車的聲音則是那斷斷續續的主旋律。雖不是什麽好聽的曲子,但對于隔離中的人而言,卻也帶來了一點點生氣。晚上的城市總是比白天要美一些,夜色隱去了那些不和諧的色彩和形體,只有住區星星點點的光,還有霓虹燈閃爍下映襯出的高樓是清晰的。
隔離餐無疑是沉悶生活中的一個亮點。每天早上7點多,中午11點多,晚上5點多,伴著樓道裏推車沉重的聲音,阿姨一聲聲的“開飯了”,便會有熱乎乎的盒飯放在屋門口的紅色凳子上。通常等推車聲音過去一會兒,大家才紛紛開門取餐,避免和人的直接接觸。若有人沒有取餐,好心的阿姨那綿長的聲音又會響起:”快拿飯,不然會有蟲子的!”
三餐的分量都很足!對于我這種小胃口的,每頓的量都是我日常飯量的兩倍。
早飯是營養而豐富的, 饅頭,菜包,糯米紅豆,油條,芋泥條,炸水餃……每頓都有其中的三樣爲主食;外加一個煮蛋,一碗大米粥,一袋豆漿,還有一個江南風味的小菜。
中餐和晚餐的結構相同,都是兩葷+兩素+米飯。非常讓人感動的是,每頓的菜都不重樣!記憶中的葷菜有醬雞翅、土豆牛腩、黃豆豬蹄、紅燒肉,金針菇肥牛,鳗魚、清炒蝦仁、涼拌豬耳朵……素菜在綠葉菜之外,有番茄炒蛋、紅燒茄子、絲瓜炒蛋、土豆絲……米飯的品質也不錯,有點東北米的味道。對于我這種吃的清淡的人來說,口味不輕不重;不少菜略甜,帶著滬上的地方化印記。
每天還有一個水果,香蕉、蘋果、火龍果、聖女果……賣相一般,味道平常;但是,聊勝于無。
在新加坡兩個月封城期間都沒有長胖的我,這倒是一個很好的增肥機會。
一晃隔離的兩周即將過去,這段經曆注定成爲我生命中一次獨特的旅程。在上海的半個月,只能通過窗子來欣賞她的身姿,只能借著盒飯來體驗她的美食,只能靠著想象來回憶和她交往的種種……作者:真哪哒
關于作者
真哪哒
“南洋茶話”主編
新加坡國立大學人文地理專業博士
《哪哒獅城漫談》主持人
該欄目帶大家穿梭獅城的大街小巷
了解城市風景背後的曆史、文化和美
代表作:《哪哒獅城漫談丨食物景觀》《哪哒獅城漫談丨從甘榜到甘榜精神》和《南洋味道丨班蘭葉下的美食》等
關于《南洋茶話》
2019年8月16日,木歌斐和真哪哒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裏的一次閑談中,“南洋茶話”公衆號誕生,身在南洋的他們期待用文字書寫你、我、他(她)的生活。至今, “南洋茶話”已經成立一周年了。他們特別推出一條視頻,帶讀者去看看他們曾經走過的,現在經曆的,以及未來盼望的。
《南洋茶話》內容板塊:
專輯 《哪哒獅城漫談》
真哪哒文字中的南洋風情、曆史建築、市井鮮活
專輯 《一寸光陰》
木歌斐南洋背景下的校園故事、時光印記
專輯 《你好,新加坡》
枝子南洋背景下新移民生活中的惆怅與憧憬
在新加坡熱愛文學、熱愛生活的你,應該關注一下《南洋茶話》,從他們的文字中重新品味和感受新加坡,無論是故事還是鄉愁,就如清茶,總有飄香。
關注:南洋茶話 以文怡情 以茶會友 以話載道
相關閱讀:
-
新移民的視角寫南洋、寫飲食、寫吃吃喝喝中蘊藏的人文故事
-
南洋這片熱土,總有令人驚喜的異香
-
從不一樣的角度看新加坡:中國有56個民族,新卻有1000多個!
長按下方二維碼或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Read more
下載新加坡眼App
點擊以下「關鍵詞」,查看更多往期內容:
美食|二手|閑置|租房|客工宿舍|申請公民|航班信息|留學生|銷售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