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像】
魏征是曆史上著名的直臣 。唐太宗李世民則是史上如雷貫耳的明君 。二人之間的君臣之情一直以來爲人所津津樂道並廣爲傳頌。鮮爲人知的是,以直言敢谏聞名遐迩的賢臣魏征死後,一直視他爲肱骨的唐太宗對他的態度突然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一向親密無間的君臣之間發生了什麽,竟讓以胸襟開闊駛得樓船、睿智聰查明辨是非著稱的唐太宗李世民前後態度幾乎判若兩人呢?
本是瓦崗舊部
《舊唐書》記載,魏征是河北館陶人(今河北邢台) 。他自幼父母雙亡,孤苦無依。只知埋頭讀書不善經營的他生活貧困潦倒。隋末,天下大亂,這位滿腹經綸的書生迫于遍地兵燹、生活無著的困窘,只好出家作了道士。隋大業末年,武陽郡丞元寶藏風聞小道士魏征是個博學多才之人,于是請其出山任他爲掌文案的書吏。後元寶藏獻郡歸降瓦崗寨李密,魏征也投筆從戎跟隨寶藏加入瓦崗軍 。博學多才的他被李密委任爲元帥府文學參軍,也就是專管文書卷宗的文職小官。金鱗本非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腹有良謀、胸懷大志的魏征豈是甘心一輩子做些抄抄寫寫瑣碎事情的庸人 ?怎奈不受重視,只好強自忍耐胸中不快,潛伏爪牙,靜待時機。
魏征歸唐
瓦崗軍擊敗宇文化及後,王世充率兵進剿,李密不聽魏征勸告慘敗于王世充之手,將士死傷甚衆,萬般無奈之下只好率余部投降正如日中天的原隋朝太原留守李淵。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魏征隨李密一起來到長安,希望有人賞識攜拔好一展宏圖 。誰知因他在瓦崗軍中職位太低,輪也難輪到他,很長時間還是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李世民像】
成爲太子李建成麾下的頭號謀臣
俗話說:“機會是給有准備的人的 ”。一次,魏征自告奮勇願赴河北勸降,被唐高祖李淵批准。他輾轉來到黎陽 。這裏由原瓦崗二號人物、有勇有謀聞名天下但一直遭李密排擠的徐世勣率兵據守 。 徐世勣被魏征說服歸降唐朝。魏征因說降有功漸獲李淵重用 。後來他被太子李建成網羅至麾下,成爲東宮中舉足輕重的謀士—— 太子洗馬。
玄武門事變後,魏征轉投李世民
之後,“玄武門事件”突然發生,李世民暗示部將尉遲敬德誅殺自己的親兄弟太子建成、齊王元吉 。“ 玄武門之變 ” 疑似乃一場事先精心策劃的宮廷政變 。史家卻往往輕描淡寫,語焉不詳,一筆帶過 。後世大多認爲是一起“良幣取代劣幣”的大好事 —— 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以此事件爲起點,也就是說沒有“玄武門事變”便沒有大唐盛世。身爲太子洗馬的魏征卷入了建成、元吉與李世民的鬥爭 。雄才大略、 器局宏闊的李世民因早就暗自佩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因他是建成心腹而怪罪于他, 反而還將他網羅至秦王府,後來還任其爲、谏官丞相,大膽予以重用, 並經常命他進內廷詢問自己的政事得失。
良臣與明君:君臣知遇的典範
感激涕零的魏征認爲自己的人生即將翻開新的篇章 。他將唐太宗視爲知己之主, 傾心吐膽,竭誠輔佐,達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地步。魏征天性耿直,往往據理力爭,從不唯唯諾諾,委曲求全,看太宗臉色說事。唐太宗再英明偉大,也是一個凡人,人性的弱點他全有 。有時他聽得不是滋味,表情不悅拉長了臉,魏征愣裝沒看見還是照直說下去,叫太宗好不尴尬, 常常下不了台階。唐太宗是史上著名的有爲之君,自有過人之處 。他不但不記魏征的仇,不給他穿小鞋,還逢人便誇他說:“都說魏征舉止粗魯,我看這正是他率真可愛的地方”!魏征勸谏時大膽直言, 且言辭激烈,不管不顧,李世民從谏如流,聞過則喜,成了千古傳揚的政壇佳話。當然,不以忠良論功過,魏征極言直谏的底線是對皇權的絕對忠誠,否則李世民怎會如此容忍如此器重他?
【步辇圖·阎立本】
痛失人鏡
不可否認的是,魏征爲相期間,爲唐朝以及中國曆史上著名盛世“貞觀之治”作出了很大貢獻。貞觀七年,爲表彰魏征的功績,太宗下诏封他爲魏國公。
史載,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征因病去世。唐太宗聞訊萬分悲痛,親自去他府上吊唁,在封建皇權時代的古代中國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禮遇 。足見魏征在太宗心目中分量之中 。唐太宗親自撰寫碑文,心中對這位骨鲠之臣思念不已,不禁感懷落淚 。他對左右說:“人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鏡矣”!將直言不諱的诤臣魏征比作一面光可鑒人的銅鏡,評價不可謂不高 。
誤薦兩個“不良人”
然而,誰也料不到的、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就在魏征死後不久發生了。話說魏征在病中曾經向唐太宗舉薦過時任中書侍郎和吏部尚書的杜正倫與侯君集二人,說二人有經天緯地之才,是宰相一職的不二人選。可是魏征死後,杜正倫就因有罪而被罷免,侯君集更是因爲參與太子李承乾謀反一案而被枭首。李世民因魏征是推薦二人的伯樂,開始懷疑魏征這位他一直認爲忠貞不二的老實人有結黨營私的圖謀或嫌疑。
【電視劇照】
生前被倚重,死後遭毀碑,卻仍被史家譽爲千古名臣
杜、侯事件過去不久,太宗又獲知魏征曾經把預備呈給自己的谏議拿給身爲史官的褚遂良閱覽。這不是想青史留名、博取清譽是什麽?想不到自己一向倚重,被視作心底無私的賢臣魏征竟是個沽名釣譽之輩 !唐太宗越想心中越不高興。杜、 侯二人的事是否與魏征有關,因斯人已去,難于求證。即使魏征想名標青史 ,將谏書給史官看也屬小節瑕疵而無傷大雅 。但疑似有道德潔癖的唐太宗卻不這樣想,可謂疑心生暗鬼。早前唐太宗已經同意把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征的兒子魏書玉,此時卻頗爲後悔,于是下旨解除婚約。之後他愈想愈不是滋味,心頭一把無明業火按捺不住,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竟然親手將魏征墓碑砸毀。 中國人講究人死爲大,是所謂蓋棺定論也 。太宗砸碑之舉措使魏征雖蓋棺卻無法定論 。被他一同砸毀的還有二人結下的終身友誼。不過史書對魏征評價頗高,通篇不吝溢美之詞,是個爲人正直、敢于直言、渾身充滿正能量的君子,加之他活著時深沐天恩,被倚爲國之柱石,對這位以敢言、直言著稱的名相何嘗不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呢。
一段君臣惺惺相惜的千古佳話,竟以毀碑爲終結,讓人扼腕歎息,也成爲無法彌補的曆史遺憾。
【 唐太宗像·明人绘】
【電視劇照】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