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教育背景、住房類型相同的新加坡人傾向形成各自的小圈子,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說,政府對此感到關注,但不會過分擔憂。
她表示,整體上來說,國人的社交網絡還是相當具多樣性的。文社青部的任務是繼續爲跨社群交流提供平台,確保所有國人無論出身背景、社會階層,都會有機會參與文化藝術、體育活動,以及志願服務項目,擴大各自的社交圈子。
傅海燕日前接受媒體訪問,回顧文社青部去年的工作重點和成績時,對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去年12月公布的一項調查做出回應。
該調查獲文社青部支持。研究員對3000人展開抽樣調查,以了解受訪者視之爲關系密切的親友,是否與他們同屬一個社群。結果顯示,國人在密友圈子中不乏不同性別、年齡、種族和宗教信仰的人,但教育背景和住房類型差異所造成的社會分化似乎較難跨越。“名校生”和“非名校生”傾向呆在自己的小圈子,住私宅者則較少同組屋居民有密切交往。
傅海燕說:“對這個現象,我們是否關注?確實是的……至于是否感到很擔憂,我想並不會。如果我們以全方位的角度看這份調查,你會發現,國人的社交網絡是相當具有多樣性的。”
她指出,國人擁有來自不同種族和宗教信仰的朋友,這一點令人鼓舞。對于教育背景,如果以較寬廣的角度看,人們從中學升上理工學院或大學,過程中是有機會接觸多元背景的人。至于住私宅和住組屋者,來往較不密切,她指出,80%的新加坡人住組屋,大多數人的社交圈子,往往包括居住不同地點和組屋類型的人。
對于國人較常與自己背景相似的人接觸,傅海燕認爲,這也是人之常情。
“從文社青部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想生硬地將這類小圈子拆開,而是要爲不同社會背景的人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而通過體育、文化藝術,以及志願服務都是很好的途徑。”
透過三策略推行系列措施
也是裕華區議員的傅海燕,每周參與自己區內一項跑步活動。她觀察到,跑步小組有不同背景的本地公民、新移民和永久居民,有些成員不住裕華,而是因朋友或同事介紹而加入跑步行列。
“正是這類興趣小組,讓人們擴大社交圈子,同平時少接觸的人成爲朋友。這也顯示,推廣體育及藝術活動,鼓勵人們投身志願服務,能真正讓人們的社交網絡更加多元化……文社青部要扮演協調、推動的角色,提供這些交流的平台。”
文社青部去年透過三個策略推行一系列措施,即培養充滿愛心的社會群體、建立具凝聚力的社會,以及建設充滿自信心的國家。例如,爲讓不同背景的學生累積共同的經曆,文社青部去年試行爲期五天,以中三學生爲對象的外展訓練中心活動,共有6000名學生參與。來自不同學校、不同社會階層的學生有機會合作,克服各項挑戰,鍛煉領導能力。到了2020年,所有中三學生都能參與五天外展訓練營。
去年也有更多學生到博物館或表演藝術中心展開學習之旅。文社青部接下來會擴大同文化藝術團體的合作,讓更多學生有機會鑒賞藝術和了解本地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