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3月1日起,所有新開張的中藥店若要在店內煮涼茶或其他食物,必須向國家環境局申請執照。目前在店中煮飲料和食物的中藥店則有一年寬限期,若要繼續這麽做,最遲必須在2019年3月1日以前申請執照。
環境局昨天(1月25日)發文告說,店內食物准備處的設計和設施必須符合食品零售店的環境衛生准則,所有食物處理員也必須參加並通過基本食物衛生課程。
估計七八成業者將申請執照
本地目前共300多家中藥店有在店內烹煮食物和飲料的做法,新加坡中藥公會總務蕭和平估計七八成的業者將申請執照。其他無法達到當局要求的中藥店相信將轉向涼茶供應商拿貨。
環境局指出,業者必須達到基本要求才能取得執照,如食物准備處須有獨立的自來水供應和汙水排放系統。當局可就個別情況豁免一些要求,直到有關中藥店進行大規模裝修。
文告說:“目前雖未發生與中藥店的食物或飲料有關的重大衛生事件,但烹煮過程若沒達到衛生標准,總是存在危害公共衛生的風險,如食物中毒。”
正中平人參燕窩私人有限公司旗下有近50家零售店和涼茶站。除了涼茶站已符合規定,其余42家零售店幾乎都得申請執照。
公司董事彭桂山受訪時說,根據規定,食物准備處的面積須有一定大小,對較小的店面而言可能是個挑戰。他也擔心調配人手來安排職員上課不容易。他說:“涼茶生意占營業額約一成,我們當然想繼續自制涼茶,希望接下來一年多時間,當局會繼續同業者協商。”
泰山藥行約10年前設立中央廚房,從此不再需要在店內煮涼茶,因此不受新規定影響。總經理陳美儀說:“我們已預見政府遲早會加強管制,而集中制作涼茶不但衛生,也保持成品質量。”
集泰中醫藥保健中心老板郭晉新(60歲)說,店裏代銷供應商的涼茶,也自制涼茶,但因需求不高,一天只制作約50瓶。他指出,來自涼茶的收益只占約兩成,正考慮是否申請執照。“申請程序是否繁瑣和費用都是考量之一。如果費用太貴,成本可能拿不回來。”
每個星期買兩三次涼茶的蔡忠漢(33歲,商業顧問)贊同這做法,因爲這能確保中藥店的烹煮程序和保鮮期等符合標准。“我一般向比較有規模的涼茶店買涼茶,覺得他們烹煮涼茶有一套程序,小型中藥行也難辨識涼茶已烹煮或放置多長時間。”
《聯合早報》去年5月報道,環境局與中藥公會代表舉行對話會,表示有意規定業者必須領取執照。
環境局文告說,在收集業者的反饋和建議後,已給予現有業者更長時間做出調整,執照要求也比照那些設備同樣簡單的食品零售店,如泡泡茶店。該局下來幾個月將同業者接洽與合作,確保他們符合衛生要求,從而爲消費者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藥公會今年4月中將舉行會員大會,屆時將有更多關于申請執照的詳情。蕭和平呼籲有意繼續自制涼茶的會員向公會注冊,他說:“目前只有100多家中藥店注冊,我們希望收集更完整的記錄,方便會員申請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