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計1909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鍾
來源 | 數據觀綜合(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 蒲蒲
路透社最新消息,特朗普政府在周五(1月3日)采取了措施來限制人工智能軟件的出口,新規將于今日周一(1月6日)生效。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BIS)日前發布新的出口管制措施:自1月6日起,美國企業出口某些地理空間圖像軟件時必須得到許可,才能將軟件發送到海外(加拿大除外)。根據文件,應用于智能化傳感器、無人機、衛星和其他自動化設備的目標識別軟件(無論民用或軍用)都在限制範圍之內。
路透社稱,限制這類人工智能軟件的出口,是美國防止敏感技術被對手國家掌握的手段之一。
《紐約時報》也發表文章表示,盡管科技業內人士普遍認爲,硅谷主導了互聯網,因爲全球大部分網絡都是由美國人設計和建造的。但如今,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擔心,擬議中的出口限制可能會使美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卓越地位遭到削弱。
根據美國政府發布的公開文件,新規中的地理空間圖像軟件是指:爲訓練深度神經網絡以自動分析地理空間圖像和點雲而「專門設計」的軟件,這類軟件包括以下特征:
-
提供圖形用戶界面,使用戶能夠從地理空間圖像和點雲中識別目標(如車輛、房屋等),以提取感興趣對象的正面和負面樣本;
-
通過對正面樣本進行大小、顔色和旋轉歸一化操作來減少像素變化;
-
訓練深度卷積神經網絡以從正、負面樣本中檢測出感興趣的目標;
-
使用訓練過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將正面樣本中的旋轉模式與地理空間圖像中目標的旋轉模式進行匹配,從而識別出地理空間圖像中的目標。
-
技術說明:點雲是給定坐標系定義的數據點的集合。點雲也被認爲是數字化曲面模型。
此外,新規中還特意對GUI(圖形用戶接口)進行了限制,也就是說,如AWS和GCP等直接提供地圖處理API的平台都將在限制範圍內,而TensorFlow、PyTorch等可以提供圖像處理的框架可能會受到影響。
據了解,上述新措施是美國商務部根據《2018年出口控制法案》授權出台的第一項措施。2018年11月19日,根據2018年國會通過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要求,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BIS)公布了技術出口管制體系框架,並對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技術等14類代表性的新興技術征求公衆意見。
該法案提出限制的14項技術涵蓋了腦機接口到先進監控技術,這其中的11項被列爲“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美國商務部建議限制出口的AI技術列表如下:
1、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技術(例如,人腦模擬、時間序列預測、分類)
2、進化和遺傳計算技術(例如,遺傳算法、遺傳編程)
3、強化學習技術
4、計算機感知技術(例如,物體識別、圖像學習)
5、專家系統技術(例如,決策輔助系統、教學系統)
6、語音語義處理系統技術(例如,語音識別與處理)
7、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例如,機器翻譯)
8、計劃技術(例如,日程計劃制定、訓練機器進行遊戲)
9、音頻視頻操控技術(例如,語音克隆、深度僞裝)
10、人工智能雲技術
11、人工智能芯片技術
據透露,該法案授權商務部制定相關規則,加強對敏感技術出口的監管,以保護美國經濟和安全等方面的利益。盡管這項新措施沒有具體說明針對哪些國家,但輿論認爲,這些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被美國認爲存在貿易問題的國家。路透社報道認爲,美國的這項出口管制措施就是希望敏感技術“不要落入中國等競爭對手之手”。
目前,尚未有中國企業就自己是否將受到美國最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影響進行表態。事實上,美國這已不是第一次試圖對中國進行所謂的技術封鎖和限制。
2018年11月,美國就宣布AI、芯片、機器人、量子計算、腦機接口,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領域,將進行出口管制——以應對中國在這些領域的快速發展。其後圍繞中國技術人才、留學生的赴美簽證,限制也越來越嚴。
2019年開始,美國更是直接圍繞中國公司進行打壓。先是將華爲及其68個附屬公司加入實體清單,後又對曙光在內的5家中國超算企業進行出口管制。
2019年10月,美國商務部進一步將海康、大華、科大訊飛、曠視、商湯、依圖等8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規定英偉達、英特爾等公司不得出售芯片給這些公司。
對于美國將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中國商務部曾明確表態予以反對。中國商務部表示,中方反對美動辄對中方實體實施單邊制裁的立場從未改變,並敦促美方采取切實措施,放寬對華出口管制,保護和促進雙方企業開展高技術貿易與合作,維護雙方企業的合法權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