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達曼提醒,人們應意識到世界上也沒有免費醫療保健這回事。歐洲的醫院不收費,但是個人其實已透過賦稅和所購買的保險支付了費用。而保持正確的平衡非常重要,如果過度依賴人民自付費用,貧困者會受沖擊;如果太依賴保險,就會造成制度被濫用。
滿足醫療保健需求是我國未來社會開支的最大挑戰,這也是政府需要增加稅收的基本原因。不過,副總理兼經濟及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強調,就算增稅也須抑制醫療成本,這不僅意味須在共同支付的個人、醫療保險和政府之間保持平衡,受津貼的主要民衆也仍應是貧困社群。
此外,新加坡須要持續推進醫療改革和創新,以維持低的醫療通脹。
尚達曼不久前接受《海峽時報》專訪闡述上述觀點時強調,我國不應步其他國家的後塵,“陷入一般人稅負重的局面”。
根據尚達曼新聞秘書提供的訪談錄,他說:“每個人首先應意識到,即便醫院分文不取,世界上也沒有免費醫療保健這回事。特別是歐洲或英國的醫院不收費或接近免費,但是個人其實已透過賦稅和所購買的保險,支付了費用。”
例如,法國和德國的雇主和雇員爲醫療保健繳付至少15%的薪金稅。“它們也累積了債務,這會反映在日後而非當前的稅務上。透過提高負債來延後處理問題,而不是增稅來資助政府的額外開支,日後的稅就會更高。”
隨著我國嬰兒潮世代步入老年,人口的組成將出現戲劇性轉變。目前,每八個新加坡人中,有一人年滿65歲;到了2030年,四分之一國人至少65歲。目前,有45萬人屬于建國一代;未來20年,超過65歲的人將達100萬。
新加坡主要通過三個管道支付醫療費用:個人自掏腰包或動用公積金保健儲蓄,也就是個人自覺地爲醫療買單;個人透過購買保險預付醫藥費,也就是彙集資源,讓生病的人可從中支出更多款項;以及政府通過稅收買單。
尚達曼說:“保持正確的平衡非常重要。如果過度依賴人民自付費用,那不公平,貧困者會受沖擊。如果太依賴保險,使保險不像終身健保那樣只用來支付高額住院費,而是覆蓋更廣,那就會導致醫生開藥過多,或制度被濫用的問題。”
政府永遠不能百分百買單
他說,自終身健保推出後,政府和保險都支付了更多醫療費。政府目前承擔70%的成本,包括建造醫療設施和提供病人津貼。“政府買單的部分永遠不能是100%,我們必須維持個人共同支付、家庭提供援助的制度,公民也要透過保險承擔集體責任。”
尚達曼說,讓不論貧富都可享有免費醫療保健,這固然非常富于“情感和政治吸引力”,但是隨著社會老齡化,嚴重問題將浮現。他因此認爲,收入較低群體應是津貼的主要受衆,同時讓中等收入群體有足夠援助。
問及政府的開支占比應是多少才算理想,尚達曼說沒有具體的數字。他說:“不要以爲政府支付更多,個人的負擔就會減少。事實上,如果政府支付更多,人民就得透過更高稅負承擔更高的費用。在大多數傳統歐洲福利國家,須繳付極高稅的是一般人。以我國的情況來說,就意味著更高的消費稅和個人所得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