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防止下一場全球疫情,各國必須強化多邊主義,包括更大力支持世界衛生組織、調整國際金融機構的功能,以及爲全球衛生安全設立新的多邊撥款機制。
全球衛生安全面臨嚴重的資金不足。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昨天(8月25日)于日內瓦當地時間下午5時(本地時間晚上11時)和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在世衛總部召開的聯合記者會上警告,資金不足將導致全球無力應對持久的冠病疫情,以及爲未來疫情做准備。
尚達曼是以負責籌備及應對疫情資助工作的二十國集團(G20)高級獨立咨詢小組聯合主席身份發言。他說,下一場疫情隨時可能到來,全球的准備工作刻不容緩。國際社會必須重新思考國際合作,從通過外國援助爲全球衛生安全提供資金的舊有模式,改爲把撥款視作必須做的戰略性投資。這不只能造福國際社會,也符合各國自身利益。
高級獨立咨詢小組提三建議
各國必須投資全球公共産品,包括建設預警系統等全球能力,以及確保具備足夠規模、分散于全球的疫苗等醫療應對措施制造能力。國際社會也必須幫助中低收入國家建立病源偵測和預防疫情暴發的能力。
高級獨立咨詢小組爲加強多邊主義提出三項建議。尚達曼說,世衛在設立全球偵測網絡,確保各國具備防範未來疫情的核心能力,以及在領導醫療夥伴打造疫苗等物資供應的生態系統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小組提議增加根據評估制定的繳交額,爲世衛制定更牢固可靠的多邊撥款機制。“疫情安全方案,不能少了有力、被賦予權力及財力穩固的世衛。”
其次,爲了加強各國在平常時期的准備工作以及疫情時期的速應能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多邊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的功能必須調整。它們的核心工作必須包括爲全球公共産品融資,以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疫情安全的韌性。
第三,全球衛生安全需要新的多邊撥款機制。目前個別的全球衛生組織各自籌款,款項也來自選擇性的雙邊援助,導致全球衛生安全的撥款複雜、沒有效率、難以預測,也極爲不足。
小組建議設立應對全球衛生威脅基金,目標是每年從國際社會籌集至少100億美元(約135億新元)。幾乎所有國家的貢獻將少于它們常年預算的0.1%。基金也將從私人領域、公益和雙邊渠道獲得資金。
尚達曼說,基金不會以新機構的方式運營,而是爲現有機構和網絡提供資金,並根據時局所需分配優先事項。
尚達曼提醒,國際社會不能通過對個別機構的漸進式改革來預防循環往複的疫情,也不能指望全球架構出現大規模的重新構建,而是應該強化多邊主義。“這項協商所需的共同投資是各國負擔得起的。這些投資將幫助我們避免周而複始地陷入疫情。我們迫切需要行動。如果不意識到這點,非但是經濟和政治上目光短淺,道德上也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