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新加坡國會議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新加坡人的最低底薪到底得有多少?
記得前兩天地鐵故障的時候,當晚爲了回家,有人選擇擠巴士,有人選擇打車回家。
在經曆了下班後疲憊,地鐵車廂受困,巴士站人多,下雨之後,就算打車比平時貴了十幾二十幾新幣,也還是有很多人願意給。
“我媽媽得從westgate坐到大巴窯,她幾乎搭不上車。我是自己到巴士站去接媽媽的。(問她爲什麽不打車回)她說她的薪水本來就一點,打車實在是太貴了。。。我知道我的媽媽是最棒的,但我還是爲她心疼。”
但是這部分人並不包括那些本來就低薪的人。
有人在評論區說他媽媽被困在巴士站了回不去,最後是他去接她。問她爲什麽不打車。
他媽媽說薪水不多,打車太貴。
當時那個兒子心裏除了心疼,其余還有憤怒。
來源:st
憤怒什麽呢?
他覺得新加坡應該給這些勤奮工作的老人再多一點照顧,至少薪水不要那麽低,不會心疼到連雨天打的士的錢都不忍還。
而這,就是新加坡的“最低月薪”問題。
新加坡的最低薪資不是一場叫價拍賣
圍繞著最低薪資保障的問題,現在的國會辯論上明顯劃分了兩個立場。
一個就是在今年以來,一直在倡議要提高最低薪金保障的反對黨工人黨,以畢丹星跟林志蔚爲代表。
來源:mothership
他們堅持說,最好能在最短時間內提高最低薪金的水准。
按畢丹星的話來講,就是本地人薪水低于1300新幣實在是“不能接受”。就算是出于“道德要求”考慮都不能。
林志蔚就更直白了,他覺得理想的薪金模式就是把最低工資的標准定在1300新。
而另一邊則是全國職工總會副秘書長許寶琨。
他的主要看法是不同的工作崗位,技能要求是不一樣的。從這點看,並不能給每個行業都指定相同的最低工資標准。
而對于畢丹星提出最低薪1300的出發點(“道德要求”),許寶琨明顯覺得這並不是很能站得住腳。
今天可以提1300作爲最低薪資標准,那1500不就代表著更高的道德要求?
以此類推到時候也就會有人覺得底薪調到1700,看起來更加有神聖的道德意義。
在許寶琨看來,提高最低薪資標准,並不能以“道德要求”的名義進行。
因爲1700永遠比1500好,1500也比1300好,最低薪資標准,並不是一場叫價拍賣。
其實許寶琨的觀點不無道理。
每個行業跟職位都有相應的技能要求,一口氣強行統一每個行業的最低薪資標准,不一定就是公平。
因爲人都是會比較的,不管在哪個薪資水平的階層都是這樣。
行業跟行業之間,技能的要求極大。
讓服務業的人去做制造業技工做的活,沒有專業知識可能做不來。但讓技工去做服務生,難度明顯小于前者。
同一行業內比較,也是有差別的。
比如普通制造業電子廠、加工廠,跟技術崗位如數控機床,磨床,電梯維修等等這些相比。
底薪一樣就有問題了。
來源:aisanone
甚至還可能會催生這種想法:既然輕活重活,有技術要求沒技術要求底薪都一樣,那爲什麽不選輕松一點的?
就從這些方面來看,統一最低薪金的標准並不能作爲解決民生保障的萬能膏藥貼。
但,民生這塊的的確確是需要關注的。
來源:TCC
在沒有就業入息補助計劃之前,新加坡大概有10萬人每月月薪低過1300。有了補助計劃之後,才將這個人數降到3萬2000人。
所以最低薪金還是很有討論的價值的。也因爲保障跟公平都需要,就給這個事情增加了更大難度。
相信這個話題的討論也不會隨隨便便地戛然而止,所以還是看後續怎麽樣發展吧~
網友熱議
最低薪金水平,估計不管放到哪個國家都屬于熱門話題。
本地網友也是各持己見👇
“低收入的人其實還有其他的補助計劃,可能最低薪金標准可以幫助到一些人,但同樣也會造成失業,只是在給商業加成本,也給政府增加壓力。”
“我認同新加坡人月薪低過1300是不能讓人接受的一件事。那些雇傭外國工人的公司即便是低技術工人包括levy跟宿舍在內也出了2000多新,可能外國工人拿到手的不足1000,但公司雇傭一個外國工人,說到底還是需要2000多新。這樣的話爲什麽新加坡人就不能有1300的底薪?”
“1300其實已經非常少了。扣去CPF就剩下1040。如果你單身,身體好,只要照顧好你自己,那麽這個薪水可能綽綽有余。但如果你有家庭,根本就不夠。”
“我工作的地方確實有一些生産工人是本地安娣,在她們工作十多年後已經五六十歲了月薪還少過1300。”
“這個最低月薪1300到底怎麽來的?難道不應該按照小時來算的嗎?對應這個薪水的最低工時是多少?還是就固定月薪?”
基本上,要求要有最低1300薪資的網友,出發點除了有對標外國工人,另一點就是將心比心,1300能養活一個人,但養不了一個家。
但這也不是可以隨便定斷的事情。
不想要拿低薪,還得看社會的規則。
新加坡VS香港
前邊說到,行業之間的底薪標准是不一樣的。
美容美發美甲跟按摩師主要靠的是業績,而工廠看的是加班費。
來源:US NEWS
以新加坡電子廠的工資爲例,月底薪1000新幣,住房補貼250新幣(平均數)。
加班一小時的薪資待遇是1000(底薪)÷24(工作天數)÷8(小時/天)×1.5≈7.8新幣。
一般工廠加班爲2到4個小時。
按最低標准算,一周5天全部加班有78新。
這樣一個月下來:月底薪1000新幣+住房補貼250新幣(平均數)+ 加班費312新幣=1562新幣
至少是在1500以上。(以上數據供參考)
來源:維基百科
拿跟情況類似的香港比較,據維基百科的數據,去年2019年香港的最低月薪爲1053.72新幣,對應的工時標准是每周40個小時,一個月160個小時。
這樣算日薪就是52.69新,每天8小時,一小時6.58新。
這樣看來新加坡還好上一點???
來源:Pinterest
基本上,維生是可以,但如果想要更多,就得做得更多。這已經成爲一種社會規則。
可能不管在哪個城市大概都是這樣。
椰友們覺得呢?可以到 留言區 講講。
【相關閱讀】
副總理王瑞傑宣布最新補助!薪水/工作/育兒,關系全島每一個人!
最新報告:亞洲最富裕的新加坡,竟有10%的家庭吃不飽飯?
親別忘了點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