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父母邊界,幫助孩子確立規則意識,這才是對孩子未來最大的負責。——虎媽
﹏﹏﹏﹏作者 | 張可粒
來源 | 男孩派原創
教育的最大騙局
就是放養孩子
前不久,一位網友在路上拍下可怕的一幕:一位9歲的男孩竟然敢開車上路。而後交警來了,副駕駛上的母親還笑嘻嘻地問:“你們不要嚇到小孩,是不是小孩開車被發現了?”經調查發現,是媽媽接孩子放學回家,孩子纏著要開車,媽媽覺得孩子比較聰明,而且有開玩具車的經驗,于是答應讓孩子練練手。 網友評論到:“小時候家長已經這麽縱容,長大了可能會去殺人放火。” 有玩具車經驗怎麽能和規範的駕照資質相提並論呢? 媽媽知法犯法,孩子肆意妄爲,心存僥幸,挑戰規則。 她把孩子這種行爲看作是“天真活潑”、“樂于嘗試”,不阻止也不教育,總覺得管教孩子,是約束、捆綁、鐐铐,不利于孩子的自由成長。 實際上,父母不教,孩子就不懂規矩,更不知危險幾何,邊界在哪;父母不管,孩子就沒有敬和畏,將來爬到頭上作威作福是遲早的事情。 曾有一位清華教授憤慨:“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曆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有太多的父母,把“釋放孩子天性”當作無拘無束、放任自流式的“放養孩子”。 什麽都依著孩子,把縱容、溺愛、沒規矩美名其曰“愛的自由教育”,生怕嚴格管教就會傷害孩子的幼小心靈。 殊不知,父母把給孩子的散漫自由,當作是愛,結果換來了孩子規矩意識的缺失,而這往往便是災禍的開始。
不懂立規矩的家庭
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說過:“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6歲以下,父母的話是黃金,孩子12歲以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有一位老教授,他的17歲兒子天天找他要東西,父親一不答應,孩子就會扒著窗戶揚言要跳樓,要去死了。 老父親無奈,只能次次妥協,一次兩次,今天手機、明天電腦、後天遊戲,什麽耐克鞋、自行車,通通滿足孩子。 後來,老父親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向李玫瑾教授求助,她給出的回答是:“晚了,孩子3-6歲的時候你不管,現在想管也管不了,不給也不行了,你就給吧,給不起的話只能熬了。” 老父親已經被孩子吃定了,成爲“怕孩子生氣、怕得罪孩子的父母”。 在孩子一開始只是要糖吃的時候,父親沒有講清規矩,只會無底線地滿足、縱容孩子,一顆五顆百顆……把孩子“餵成”毫無節制的大胃口。 父母給不起更昂貴的東西了,才開始對孩子說“不”。 孩子也學會以自己的安全爲籌碼,威脅父母,贏得父母的哄勸與退讓。 父母把孩子當“祖宗”養,孩子就會把父母當“傻子”。 以愛之名縱容孩子“自由犯熊”,未來就得花費百倍、千倍的代價來補“規矩”的課。 河北孫大姐的兒子小宇,今年14歲了,叛逆期的孩子對手機上瘾,沉迷遊戲與看電視。某天晚上11點多,小宇依舊沉浸在電視中,媽媽勸他早點睡覺,小宇不予理睬。媽媽一氣之下關掉電視,結果惹怒了小宇,他對媽媽拳打腳踢,打得媽媽全身淤青,後經醫院診斷其左小腿骨折。總是上夜班的爸爸就訓斥了孩子幾句,把電視給搬走,沒想到小宇愈演愈烈,一有不順就用酒瓶砸媽媽,媽媽怕得逃回了娘家。那孩子爸爸的態度,又是如何呢?當記者詢問爲什麽沒有對孩子的行爲報警處理,爸爸回應:“孩子在叛逆期,給一個機會。”而媽媽選擇隱忍:“家醜不可外揚。”媽媽甚至疑惑:“我們一心盼望孩子成才,可孩子人不成,才又不成,該怎麽搞呢?”通過他們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對小宇是包容至上,想玩手機就給,沉迷電視也沒有辦法,甚至暴打親媽也沒有加以訓誡和懲罰。正是父母一次次的嬌慣,終于把孩子養成不守學校規矩、沒有禮義廉恥、不懂感恩的白眼狼。有人說過一個很殘酷的現實:“父母的保質期是孩子最初的10年,過了有效期,任憑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于事。” 多少父母,在年幼時該教育孩子的時候,不管不顧,滿足孩子一切,恨不得連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摘下來給孩子,以表父母拳拳愛子之心。 等孩子到了叛逆期,自我人格漸顯,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還要扛著學習壓力,一心只想逃離父母的唠叨和家庭束縛。 看到孩子厭學、早戀、成績下降、沉迷遊戲、整天就知道要錢,父母開始想管了,卻怎麽也管不動,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親子沖突頻發。 父母毫無規矩的愛,就是一把傷人的刀,毀了孩子,也傷了自己。 古人雲:“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我們的教育裏不能丟失“規矩”,也不能搞混教育順序,要想孩子成才,必須先讓孩子成人。 否則那些未被矯治的錯誤,終有一天會無預警的爆炸,威力驚人,兩敗俱傷。
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愛與規矩並行
俞敏洪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過: “給孩子定規矩,規矩的嚴厲性和合理性,都是必須考慮的。” 給孩子心靈自由,不幹涉也不傷害,但是在行爲習慣上,就給孩子規矩,不放縱也不溺愛。前段時間,被耽擱許久的《想想辦法吧!爸爸》,終于開播。戚薇和李承铉的3歲女兒——Lucky,一下子圈粉無數,這更是得益于他們“規矩與愛並行”的教育理念。 所謂愛,就是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傾聽ta的內心。 在一次采訪中,李承铉想要展示Lucky的隨身包包,順手就去拉她的包包拉鏈。Lucky對此很不滿意,大聲制止了爸爸的壞習慣:李承铉並沒有惱怒,而是尊重孩子的反應,立刻收回自己的手,二次征求女兒的同意後,再去翻她的背包。因爲有了尊重,父母的愛才不會變成生硬的占有和專制,讓孩子一心想要逃離。 所謂規矩,要堅定執行,重于教,輕于管。
雖然Lucky寶貝看起來就像個“嬌生慣養”的小公主,但事實並非如此。 媽媽坦言,對女兒的教育,並沒有因爲Lucky是女生,而過度地溺愛她。 而爸爸李承铉的教育,在面對安全和原則問題的時候,也是絕對不容妥協的。 在節目中,李承铉有兩次讓女兒罰站。第一次,在花卉拍賣市場,Lucky多次爬欄杆玩耍。第二次,Lucky非要爬上搬運貨物的小推車晃悠。爸爸多次警告,Lucky只當成耳旁風,溝通無果後被要求罰站,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企圖讓爸爸心軟,蒙混過關。李承铉沒有因爲孩子的哭鬧妥協,依舊特別堅定地要求孩子去牆壁邊罰站、反省。 或許大多父母會覺得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家規執行了,孩子也長了教訓。 但李承铉在和女兒坐車回去的路上,又跟女兒主動道歉,解釋自己生氣的原因,父女倆和好如初。愛孩子,是父母的感性層次,給孩子立規矩,是父母的理性層次。 但兩者從來就不是對立面,而是相互統一的。 真正的愛,應該是帶著規矩去愛,真正的規矩就是體現愛的規矩。 在這個階段,父母就是要給孩子心裏埋下規矩的種子,小到做錯事要承擔責任,家規要嚴格執行,大到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踐行社會法規,堅守心中道義,將來才不會長歪了。 養兒育女之路漫漫,我們無法守護孩子一世。但讓孩子明白規則,習得規矩,明辨是非,知書達理,是給予孩子最好的“保護傘”,最有用的社會核心競爭力。
正如《規矩和愛》一書中所說:
“在沒有規矩的愛中長大,孩子失去了感恩;
在沒有愛的規矩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自卑;在沒有規矩也沒有愛中長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規矩和愛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謙卑和自信。”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多一分,少一分,就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但唯一能確定的是:父母管得早,孩子才能長得好。 小時候給孩子“紮針”,長大後給孩子“一對翅膀”,孩子才能在規矩與愛中飛向自己的幸福人生。 與君共勉。
獅城辣媽推薦搜索育兒
希望今後的每一天
都有獅城辣媽的陪伴!
掃碼小編備注孩子出生年份(比如2015)入辣媽同齡育兒群
交流育兒經,一起遛娃~
近 期 好 文
點個“在看” 一定要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