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媒體以“血洗股市”及“哀鴻遍野”等驚心動魄的詞句概括上個星期的小股災,但有不少分析師認爲,這只是一個“健康的調整”,並非熊市的到來。
一般而言,股市下跌10%以上屬于調整,達20%以上才算是進入熊市。道瓊斯工商指數上個星期四閉市報2萬3860點,與今年1月26日高峰期的2萬6616點比較,下降超過10%。在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道指一天內就下跌22.6%。
分析師們認爲,股市的估值已經過高,早就應該進行調整。因此,美國勞工部前個星期五公布強勁的工資增長數據,讓股市有個調整的借口。他們進一步指出,在調整過後股市將繼續回到上升的軌道,因此建議投資者“趁低吸購”。
然而,上個星期的股災顯示,市場對低利率的依賴程度已經成瘾,一旦利率出現快速回升的迹象,投資者就爭先奪門而出,走爲上著。其次,市場過于自信與自滿,而金融機構基于利率及波動率還會繼續處于低水平的假設,推出複雜的衍生産品,加劇股市的波動。
此外,長期超低利率與寬松貨幣政策吹漲了資産泡沫,也導致全球債務激增。利率正常化可能引發資産價格的重新定價,從而産生連鎖反應。
因此,今天的“低價”到了明天,可能又成爲高價。那些經過前幾輪股災沖擊的投資者,或許都有過越買越低的慘痛經曆。
不論上個星期的股市只是調整或是熊市到來的預警,投資者的信心已經動搖。接下來,股市的波動會加劇,特別是全球正邁入加息的周期。因此,現在斷言股市不會進入熊市,或許爲時過早。況且道指去年全年上漲25%,而香港恒生指數則上升36%,因此下跌20%也只是回吐過去一年的漲勢,並非不可能。
投資者應留意市場追蹤指標
每當股市暴跌時,市場都會出現許多分析,使小股民感到無所適從。盡管如此,投資者還是應該留意市場追蹤的指標。
首先,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息的速度以及幅度,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聯儲局去年底說,今年將加息三次,市場預期每次加息是0.25個百分點。此外,它也將持續縮減資産負債表。如果加息的速度以及幅度超過預期,或是縮表的速度過快,股市將會出現另一輪的震蕩。在考慮加息時,聯儲局緊盯通脹以及失業率。因此,這方面的數據公布,也牽動股市。
其次,美國公債市場的規模超過14萬億美元(約18.6萬億新元),公債的價格以及收益率直接沖擊股市。由于市場預期聯儲局加息,導致10年期公債的收益率節節上升。在美國勞工部公布就業數據後,10年期公債的收益率上升至2.84%,而上個星期五更攀升至2.88%。一旦收益率突破3%的心理關口,債市以及股市可能再度出現瞬間的劇烈波動。
此外,兩年期與10年期公債收益率的差距,也是市場關注的重點。最近,這兩個公債收益率的差距收窄。若短期利率超過長期利率,預示市場看淡未來的經濟前景。
第三,上個星期的股市暴跌,再度顯現金融市場的投機風險。長期的低利率及波動率孕育了多種做空波動率的衍生産品,以便從股市波動率下降中獲利。然而,股市暴跌導致波動率(VIX)暴漲,重創了這些做空的金融工具。
瑞士信貸銀行發行的VelocityShares反向VIX短期交易票據的價格,在上個星期一失去高達96%的價值。這個做空工具在1月11日高峰期總值高達22億美元,但在“黑色星期一”受重創後,瑞信決定終止這個産品,使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
據估計,在美國市場,押注波動率的金融工具總值超過80億美元,涉及的銀行不僅一家。此外,發展迅速的挂牌基金(ETF), 總值超過4萬億美元。它們在股市波動時通過電腦程序進行更頻繁的對沖,加劇了股市的波動。
這不禁讓人想起2008年發生的次貸問題與垃圾債券。它們幾乎拖垮了銀行與保險公司,並引爆全球股災。複雜及高風險的金融工具在市場發揮的傳導效應,以及金融機構在這方面的曝險,不可小觑。
利率上升反映經濟增長加速,但也提高企業與個人的借貸成本,從而影響消費與投資的情緒,總體上對股市不利。因此,在過去利率高漲時期,有人以“息魔”形容利率的沖擊。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超低利率環境中,“息魔”這個字眼已銷聲匿迹。
不過,上個星期的股災提醒我們,市場還是擔心息魔重返市場,更害怕它驚醒酣睡的老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