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拾遺
今年開年以來短短三個月,股市接連出現意想不到的黑天鵝事件。先是冠狀病毒19,緊接著是油價暴跌。前者是天災,後者是人禍。上星期一,本欄在《股市低估疫情沖擊》一文中提及,美國股市的下跌,還未充分反映疫情的經濟沖擊,美國股市遲來的調整才剛剛開始。
很不幸的,全球股市果然出現了“黑色星期一”。上星期一,美國道瓊斯工商指數一天內暴跌2013點,或7.78%,報2萬3851點。在星期三,它下跌至2萬3553點,與今年2月12日創下新高的2萬9551點相比較,下跌了20%,踏入技術性的熊市。隔天,道瓊斯工商指數再度下跌2352點,或近10%,閉市報2萬1200點。上星期五,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股市閉市前30分鍾,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指示能源部長購買“大量”石油以扶持油價,道指強力反彈1985點。但全周還是下跌10.4%。
美國股市是全球股市的領頭羊,上星期的暴跌暴漲牽動了其他股市,包括本地股市。海峽時報指數上周下跌了11%。媒體再度出現“哀鴻遍野”的字眼。
股市很可能進一步下跌
從疫情的擴散以及它對經濟的沖擊顯示,股市很可能還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冠狀病毒疫情已擴散至全球,世界衛生組織上星期將這事件定位爲“全球大流行”瘟疫。較早前,分析師以2003年沙斯事件爲參照點,推論冠病19將在夏季自行消逝,並在疫情過後經濟以及股市將出現V字型的強力反彈。但疫情的惡化顯示,這個推論似乎過于樂觀。
疫情受災國在圍堵病毒傳播所采取的限制人員流動以及封城鎖國的措施,對經濟引發了供給與需求的雙重沖擊。全球生産供應鏈斷鏈,影響了經濟活動,而人們減少外出與消費,影響了總需求。在疫情暴發之前,全球經濟增長已經放緩。疫情對供應以及需求的沖擊,很可能將全球經濟推入衰退的深淵,從而沖擊企業的盈利與估值。
另一方面,全球各國面對疫情推出的救市措施雖然爲市場注入強心針,但超低利率或甚至負利率的環境壓縮了中央銀行的操作空間,而債務高的經濟體在推出財政刺激措施方面,也捉襟見肘。股市的暴起暴跌預示,病毒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正傳導至金融市場。
長期以來由流動性或資金驅動的股市以及債市,或許會出現更多黑天鵝事件。美國聯邦儲備局最近在呈給國會的貨幣政策報告中警告,經濟活動若惡化將可能導致大量投資級的債券調降至投機級(或俗稱的垃圾級債券),從而引發抛售以及價格下行的壓力。
上周,美聯儲在市場投放1.5萬億美元,舒緩美元流動性偏緊的問題。原油價格暴跌,也引發市場擔心美國頁岩油公司出現債務違約潮。此外,主要經濟體在面對疫情以及金融市場波動方面缺乏協調,並相互指責對方是病毒源頭,可能加劇地緣政治的沖突。
面對疫情以及市場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全球多個國家重炮推出救市措施。新加坡也不例外。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表示,政府繼財政預算後,正在准備第二個援助配套,並可能動用國家儲備。
風險管理此時尤爲重要
股市在不確定因素以及救市措施兩者拉扯之間劇烈波動,令小投資者忐忑不安。股市暴跌的時候,股民後悔沒有及早減損離場,成了被套牢的大閘蟹;股市暴漲時,他們埋怨沒有及早趁低吸購,錯過了股市反彈的機會。
其實,沒有人能預測疫情何時消逝,也沒有人能知道股市何時見底。在熊市時,股票的估值全面調低,因此今天看似已經見底的股價,明天可能會更低。在兵荒馬亂的時期,股市過山車式地升降固然使短線交易更爲驚險刺激,但此時此刻,風險管理尤爲重要。
除非有絕對的把握,小投資者或許應避免貸款進行杠杆投資或高風險的賣空。一般上,投資者若沒有持守能力,在股市激烈波動時會驚慌抛售或被股票行逼倉而蒙受巨大虧損。
其次,在股價暴跌時,不少遭套牢的股民都傾向補倉以降低成本。但在熊市的時候,債務高的公司倒閉或賬目弄虛作假的可能性,大爲提高。因此,股民在補倉之前,多留意公司的現金流或基本面是否已經惡化,以避免越補越爛而血本無歸。此外,在補倉的時候,也多留意倉位的控制,避免過度集中在某一只股或某一個板塊。從積極的角度來看,股市的波動爲投資者提供機會,重新調整投資組合,去蕪存菁。但這個過程可能涉及斬倉止損,對小投資者是相當痛苦的抉擇。
我國總理李顯龍指出,疫情可能長達一年或更久,對經濟造成的破壞可能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還嚴重和持久,甚至直到疫情結束後。雖然股市與經濟在短期內不一定是相向而行,但是萎靡的經濟直接影響企業的業績,並最終反映在股價上。
一般小投資者資金有限,在熊影幢幢的股市投資或短線交易,風險承受能力至關重要。全球股市很可能繼續震蕩,小投資者在危機中尋找機會時,或許要步步爲營,避免過于冒進。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有句常被引述的名言:“別人恐懼時,我貪婪”。但試問,有多少小投資者有巴菲特那樣雄厚的資金與能耐?
小投資者若因股市的震蕩而無法安眠,或許還是按兵不動或暫時離場。與股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