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大學講師梁明棟的學術訓練,促使他在推動企業交流和轉型的過程中,以觀察者的身份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並把資料帶回大學,當課堂上的教材。
呂愛麗 報道
芬蘭與新加坡,一個在北歐,一個在赤道,兩國企業要怎麽進入彼此的市場?一名前大學講師希望居中牽線,並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成爲教材。
梁明棟(40歲)原是新躍大學(UniSIM)(已升格爲公立大學的新躍社科大學,簡稱躍大)的一名講師。2016年,他毅然離開任教了九年的學校,成立一家名爲“The Next Twenty”的顧問公司。
創業的起心動念源自他三年前接下了教育部委托的案子,到德國進行實地考察與研究。
“當時,大學正在思考如何轉型的問題。但是,德國的經驗告訴我,真正能帶動轉型的是企業界,不是大學。”爲此,梁明棟決定離開學校,投身業界。
以協助中小企業轉型爲目標,梁明棟坦言,他曾與不少大公司的高層分享創業理念,“他們說,中小企業思維僵固,質疑我爲什麽要浪費時間。”
當他與中小企業洽談時,“他們最關心的是到底有沒有政府補助。”
堅持不向政府機構申請補助,梁明棟希望以身作則,證明靠自己仍能走出一條路。
他的堅持來自對社會的觀察與同理。父親是一名德士司機,母親是家庭主婦,梁明棟自小生長在一個普通的家庭。
他在美國獲得雙碩士學位後,因緣際會加入當時的新躍大學。“在那裏,我看盡多少學生因無法擠入傳統國立大學而感到自卑與缺乏自信。”
爲了鼓勵學生,梁明棟帶著他們參訪首屈一指的企業,例如阿裏巴巴和比亞迪(BYD)。甚至爭取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讓學生前往交流。
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學生在回顧某次企業參訪時不禁流淚說:“從來沒有人對我們說,我們是有用的。”
中小企業須自立自強
擺脫依賴政府心態
這也是梁明棟創業時爲公司取名“Next Twenty”的由來。他解釋,每個社會都有一個階層,他們即不是社會最頂尖的精英,也不是最貧困的百姓,“他們夾在中間,最容易被忽略。”
企業界也一樣,中小企業雖然獲得很多政府機構的資金援助,但梁明棟希望,本地中小企業須更有自信,擺脫依賴政府的心態,自立自強。
經過無數次碰壁,他說服四家本地中小企業和五家芬蘭的企業于去年11月在新加坡來一次料理交流,包括年營收達10億歐元以上的芬蘭百年肉品公司Atria以及本地堅持以傳統發酵方式釀制醬油的老字號廣和興。
梁明棟認爲,這些企業各自擁有專項技能,也希望開拓海外市場。可是,大部分本地中小企業在思考怎麽做時卻只考慮政府關聯公司(GLC)是否已經進入特定市場,或擔心無法跨越規模太小的限制。
同樣的,許多歐美企業試圖開拓亞洲市場時,僅想到透過代理商,成效不見得理想。
借由兩國的料理交流,梁明棟期待彼此看見對方的市場需求。該次交流也獲得新加坡的芬蘭大使館支持。
梁明棟的學術訓練,更促使他在推動兩國企業交流和轉型的過程中,以觀察者的身份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
他說:“我的目的是將這些資料帶回大學,成爲課堂上的教材。”目前,他和芬蘭的于韋斯屈萊大學(University of Jyvaskyla)合作,進行有關試驗。
梁明棟透露,目前他所推動的事業已有初步進展。Atria正在與三家本地分銷商洽談,將芬蘭的肉品引入我國。另有八家芬蘭公司咨詢梁明棟的團隊,計劃進軍新加坡。
本月中旬,芬蘭農業部長亞力·勒帕(Jari Leppa)來新,他也將協助安排對方參訪本地食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