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召開第15屆會議,宣布新加坡小販文化等42個申遺項目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這是自2015年新加坡植物園成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後,該國第二次申遺成功。
正在售賣食品的新加坡小販 圖源:國際在線
2018年2月,新加坡成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的締約國,並在2019年3月底正式提呈小販文化申遺文件,11月底獲國際評估團認定符合所有條件。負責審核申遺項目的國際評估團稱,新加坡小販文化是新加坡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新加坡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爲世代的新加坡人提供了身份認同感和延續性,推薦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
新加坡小販中心 圖源:新加坡萬事通
新加坡是海外華人占比最高的國家,此外還有馬來西亞、印度和歐亞混血族裔等其他族群。長久以來,多個族群的人們在新加坡共同生活。在國家獨立後,新加坡政府不斷推動族群融合,讓他們得以混居、共處。
這裏沒有豪華的裝修,沒有寬敞的卡座,更沒有空調,小販中心就是一個不管什麽信仰、什麽職位、什麽學識,大家坐在這裏就可以暢所欲言,共品美食的地方。當然,因爲各族群的飲食禁忌或民族文化差異,大家在同一個小販中心就餐時,也會在行爲上照顧其他族群的禁忌,比如在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西亞人面前,不能吃豬肉。
新加坡小販中心 圖源:新加坡萬事通
對于新加坡人來說,小販中心不僅僅是一個吃飯的地方,更是多種族群聚文化大融合的載體,這也是新加坡小販文化的特別之處。
小販中心,又稱熟食中心,英文名叫“Hawker centre”。20個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開始興起,當初政府興建小販中心,也是爲了解決街頭無牌熟食小販的管理問題。
從最初因衛生情況惡劣而臭名昭著,到後來經過政府的集中整治,加強衛生治理,領牌營業。1990年代的後期,新加坡政府開始改建小販中心改善環境,還將“Hawker centre”改爲“Food Centre”。當然,到現在大家還是習慣用“Hawker centre”來稱呼小販心。
要了解新加坡,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小販中心吃一頓。因爲在那裏,你可能會碰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排隊買雞翅。
李顯龍在紅山巷第85號小販中心排隊買雞翅
還可能會碰到外國高級官員買飲料喝,剛剛成爲美國新一屆總統的拜登,7年前在亞當路小販中心買了杯酸柑水喝。
7年前在亞當路小販中心買酸柑水喝的拜登
還可能因爲各種國際賽事、演唱會等,在各大小販中心碰到各種明星。
新加坡民衆與周潤發合影
球星費迪南德和塞爾吉奧·阿奎羅
日本演員阿部寬
根據新加坡政府的規定,小販們只能靜悄悄地營業,不可以喧嘩,甚至不可以叫賣,只能用自家的美食,來獲取一波又一波的回頭客。
肉骨茶、潮州粥這些華人的美食,連同著印度的羊肉湯、米暹和馬來西亞的沙嗲肉串、炒面,都可以在小販中心品嘗到。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一代又一代新加坡人的口味變化,小販們也順應時代,推陳出新開始經營中國的麻辣香鍋、日韓料理等,西餐攤位也擺了進來。
新加坡小販中心美食 圖源:新加坡萬事通
據悉,目前新加坡全島已有超過120座小販中心。小販中心的環境整潔,食品物美價廉,一些小販美食還榮登世界知名美食排行榜。
來源:新加坡萬事通、國際在線、中國新聞網、中國僑網
編輯:黃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