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輿訊 綜合報道 北京時間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公布了今年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的入選者。中國的太極拳與中國、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龍船”成功入選,這使得中國累計擁有4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與此同時,另一項與中國頗有淵源的申遺項目:新加坡的“小販文化”獲得通過。在一衆動辄數百上千年曆史的傳統文化項目中,上世紀70年代後才最終形成的新加坡小販文化可謂是頗爲顯眼。
小販文化“申遺”通過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慶祝。(社交媒體截圖,圖片來自新加坡眼)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如今被認爲本地居民與海外遊客鹹宜的美食集散地,中餐與東南亞風格的各種風味美食在這裏彙聚傳承,同時,“小販中心”背後的城市管理觀念也是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城市建設的重要參考,許多城市都曾向新加坡“取經”。
現代城市與傳統生活的和解
據新華社《環球》雜志介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加坡作爲新興獨立國家,面臨嚴重的就業問題。再加上天氣炎熱,居住條件逼仄,許多人不願在家開火,更願出門解決三餐,食品小販就成了許多人就業的最佳選擇。到50年代末,新加坡非法小販的數量達到3萬人,他們的路邊攤沒有適合運作的場地,廢水殘渣都倒在溝渠裏,甚至一桶洗碗水可以重複使用,相關的衛生問題十分嚴重。
新加坡政府在70年代的強勢介入爲解決問題開了個好頭:1971年,新加坡政府開始有計劃地建造小販中心,取締路邊攤的同時,讓以往的無證小販在小販中心裏有序運營。負責監管小販的是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多年來,國家環境局在推動小販中心采用連鎖冷藏保鮮法、電子付費系統、中央洗碗系統、廚余垃圾處理系統等新技術提高衛生和環保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圖片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
此外,新加坡實施餐飲單位分級管理制度,小販將不同顔色標識的衛生等級證書挂在攤位醒目的地方,食客光顧時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攤位是否幹淨。而一旦有食客發現小攤有不衛生情況,可以很方便地向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舉報。受益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在提供圖片、圖像證據後,這類舉報通常能夠很快得到處理。
文化傳承與民族融合的橋梁
2014年,媒體曝光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現在紅山市場小販中心,在一個炸雞翅攤位前排隊30分鍾。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也被媒體挖出,曾在2013年作爲副總統訪問新加坡時,到訪小販中心品嘗酸柑水。
一位在小販中心經營南亞風味的印度裔穆斯林店主。(圖片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
事實上,新加坡本地人對小販中心的態度可以用“依賴”來形容。在“小販中心”,食客一般只需3到5新幣(約合人民幣15至25元)就能吃飽。2018年7月,米其林公布2018年新加坡“必比登推介”名單,入選的50家當地餐館及小販攤位中有不少來自小販中心;而“了凡香港油雞飯面”和“大華豬肉粿條面”兩個小販攤位也再次跻身新加坡米其林一星榜單。
新華社援引新加坡南洋學會副會長許振義的話說,新加坡小販文化的特別之處就在于不同族群的飲食可以出現在一起,而來自不同族群的食客雖然各有飲食禁忌或民族文化差異,但能接納對方在同一個小販中心用餐,同時在行爲上還能照顧其他族群的禁忌。
新加坡小販中心。(圖片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
隨著近幾十年來新加坡的教育水平提高,很多年輕人不願從事小販職業,而更願意憑借知識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喜歡的工作。小販行業也面臨著後繼無人的潛在危險。2019年,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專門向小販頒發了“有潛質新晉小販獎狀”和“小販師傅致謝狀”,獎掖願意傳授、願意學習廚藝的小販們。此次大力推進申遺,也有激勵更多年輕人投身這一行業的目的在其中。
管理智慧曾爲中國城市借鑒
上世紀70年代之前,新加坡同樣備受小販無序經營之苦。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描述:“數以千計的人在人行道和大街上售賣食物,完全不理會交通、衛生和其他問題。結果是街道垃圾成堆,造成堵塞,腐爛的食物散發出惡臭異味,四處淩亂汙穢不堪,市區的許多角落都變成了貧民窟。”李光耀坦率表示,“(這要等到)我們能夠提供許多工作機會時,法律才得以執行,街道才得以整頓”。
本世紀初,中國城市化進展迅速,街頭流動商販與城管執法人員的矛盾沖突一度成爲社會中頗爲顯眼的問題。爲了把城市管理得更好,許多中國城市將新加坡視爲一個值得學習的樣板。受新加坡經驗啓發,“引攤入市”同樣成爲中國許多城市一定時期內的關鍵詞。
武漢媒體楚天金報2009年的一篇報道顯示,早在2008年,當地政府就曾提出借鑒新加坡經驗,選定適當區域設立“小販中心”,組織無門面的經營者規範經營。在整治占道之外,爲減少因此給市民生活需求帶來的影響,城管部門還在中心城區新建小區、居民生活區等早餐薄弱地區,再廣泛設立放心早餐車點位。
小販中心的思路也作爲一種城市規劃思想爲中國城市所借鑒。新加坡將小販中心作爲公共基礎設施項目,還像醫院、學校等一樣納入政府的規劃,統一布局與選址,平均5.6平方公裏就會設置一個小販中心,服務半徑在1.3公裏左右。
“15分鍾生活圈”示意圖。(圖片來自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15分鍾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
在中國,與之異曲同工的“15分鍾生活圈”規劃思路則在諸多城市紛紛落地。即在15分鍾步行可達範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形成安全、友 好、舒適的社會基本生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