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晚開始,2020年的第一場雪就登上微博熱搜!不管是愛拍照的文藝青年還是天真浪漫的孩子,乃至一些充滿好奇心的寵物,都變得異常興奮。然而,對于上班族來說,下雪卻不是一件樂事,因爲這恐怕會造成交通癱瘓。
大雪對交通的影響不只是在飄雪期間,更嚴重的後果其實是在雪後。部分融化的雪,會在夜間重新結成冰,這時候路面就會跟鏡子一樣光滑。所幸的是,在融雪劑的幫助之下,這個問題並不是很難解決。我國北方很多道路的兩側會常年存放一些蛇皮袋,袋中所裝的便是融雪劑,這也是爲了方便下雪時能夠隨時隨地使用。
那什麽是融雪劑,融雪劑就是鹽嗎?
融雪劑,其實從化學上來說就是一些鹽類物質,比如我們廚房裏常見的食鹽,就可以充當融雪劑。
融雪劑的原理並不複雜,加了鹽之後的水,熔點會降低,所以原本是固體的雪或冰,就會化成水。這個現象很普遍,比如海水中含有鹽分,它就比淡水不容易結冰。甚至我們可以自己在家做個實驗,當一杯水裏放入食鹽之後,它就不能在0℃的時候結冰了,而是要在更低的溫度下才能被凍上。
食鹽的學名叫氯化鈉,它在工業上的用途非常廣泛,恰恰也是因爲這一點,一般的融雪劑一般都不會用它。這是因爲,工業上用的氯化鈉,它的純度不高,甚至會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但是外觀卻和食品級的食鹽很像。在工廠裏面,工業用鹽會按照一定的流程管理,工人也知道這種鹽不能食用,但是融雪劑卻是在公路上使用,因此很難避免會有人將其誤認爲是食鹽而帶走。
實際上,融雪劑失竊這類事件,屢見不鮮。
融雪劑誤當粗鹽食用,後果不堪設想
目前最常用的融雪劑其實是氯化鈣,也有采用氯化鎂或其他鹽類的,它們的共同特征都是易于溶解在水中,並大幅度降低冰雪的熔點,實現快速融化的效果。從外觀來看,它們都與食鹽有著明顯的差異,並且口感也更爲苦澀,而不是簡單的鹹味,正常情況下不容易被誤認。
不過,有些融雪劑失竊事件經調查後,偷竊者把它們當做是可以腌鹹菜的粗鹽了。如果這些鹽被順手牽羊,並作爲食鹽使用,可能會造成不幸的後果。氯化鈣與氯化鎂等鹽類,它們雖然富含人體所需的鈣鎂離子,但是人體對它們的需求量遠不及鈉離子,換句話說,如果把每天食用的氯化鈉都換成氯化鈣或氯化鎂,便會出現中毒症狀,輕則造成肌肉痙攣,重則導致心髒受損。
實際上,融雪劑如果被食用,風險遠不止于此。因爲融雪劑的生産條件不是按照食品標准,除了氯化鈣等主要成分以外,還含有很多雜質,這其中不排除一些重金屬離子,還有一些有機汙染物,它們有可能帶來的風險都是不可控的。所以,爲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千萬不要貪便宜去順走融雪劑。
融雪劑爭議多多,合理使用才安心
即便不談健康風險,融雪劑也存在不少爭議。鹽類物質通常也被稱爲“電解質”,它們溶解在水裏之後便會導電。當融化的雪水具有導電性時,它所帶來的直接危害便是腐蝕性。例如汽車底盤所用的鋼材都屬于合金,也就是由不同的金屬構成,在正常情況下,它具有一定的抗腐蝕能力。然而,當這些鋼材接觸了含鹽的雪水之後,便會産生所謂的“原電池效應”,加速生鏽。所以,當路面撒過融雪劑之後,如果開車通行,務必在雪過天晴後清洗車輛,避免汽車損壞。
同樣會産生危害的還有路面本身。現代公路以柏油路或水泥路面爲主,它們都有一定的滲水作用,當含鹽的水滲入之後,內部的鋼筋也會加速鏽蝕,造成道路使用壽命下降。
除此以外,植物也是融雪劑的受害者。與人類一樣,植物也不能在高濃度鹽水中生存,然而使用過融雪劑後,道路兩側會積蓄大量的鹽分,植物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變得枯萎乃至死亡。更深層次而言,待來年天氣轉暖,雨水增多之際,這些殘余在土壤中的鹽分還會成爲嚴重的汙染源。它們會隨著下水道系統進入到河流水系中,導致沿途各地鹽分的提升,如果農業灌溉用地使用了這些水源,長此以往便會出現土地鹽堿化等問題,這是非常糟糕的環境災難。
目前,除了鹽類融雪劑,人類還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案,所以,盡管融雪劑的危害已經被廣爲研究,但是爲了解決雪後交通問題,權衡利弊,融雪劑仍然會被大量使用。不過,對于我們一般家庭而言,還是可以從自己做起,各人自掃門前雪,不僅避免了融雪劑的危害,其實也鍛煉了身體,而且掃出的雪,堆個雪人似乎也是不錯的,給冬日的寒冷也增添了一點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