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若馨
在新加坡陪讀生活3年多
家有7歲半男娃小A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喜歡閱讀
上次辣媽發了若馨帶著孩子,一起探索的11個自然公園的故事。(參見:帶娃走了11個自然公園,我才知道新加坡有多美!)
許多媽媽特別喜歡,也有很多人問:
多帶孩子體驗自然,有哪些好處?
怎麽玩最適合孩子?
大家的疑問,答案都在下面的文章裏。
去年10月放學後,我帶小A去了伊麗莎白醫院眼科診所檢查視力。診所內人來人往,全部都是家長帶著孩子,有的小朋友已經戴上了OK鏡。
經曆了半年多每日長時間的在線學習後,父母大都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檢查的過程中我也頗爲緊張,好在小A最後的檢查結果是目前一切都好。
保持現有視力水平,醫生叮囑最重要的兩點:
1、 減少Ipad/Iphone等一切電子産品的使用時間
2、 每周保持14小時的戶外運動
最後一點並非最關鍵但也不可忽視——少吃甜食。
回到家後,對于小A目前階段視力的正常,我做了一番回顧:
前期:3月底新加坡開啓LockDown之後,學校的在線學習課程每天是1-1.5小時,他使用電子産品最多2小時,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七月底。
後期:八月初開始,完成學校的Off-Island-Learning每天需要1.5小時,再加上其他的課程1小時,每天要用2.5-3小時,這種狀態持續到了9月22日,他重返學校的那一天。
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間長度,前期中等長度,後期很長。
影響視力的另外一個因素是:長時間伏案學習,導致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
在小A半年多的閱讀和學習方面,我對他沒有過多限制。我是這樣想的:在家裏隔離已經夠悶的了,尤其在上海集中隔離14天的經曆,對大人都是不小的考驗,何況對孩子,所以我更關注的是他的情緒。
也就是說,在半年多時間裏,他想讀書就讀書,不想做我希望他做的練習題,也可以不做,只要充實、開心,整個人的狀態沒有超出我的心理底線,基本上都給了他很寬松的氛圍。
所以,在幾個月時間裏,他每天在戶外停留數小時,雖然玩的很野,但在不知不覺中卻保護了他的視力。玩的好,心情也不會差,吃嘛嘛香,體格也健壯了一些,對整個身心形成了良性的正向循環。
這是對小A目前視力能夠保持正常的階段小結。我的目標是爭取幫助小A一直保持健康的視力,所以必須對事實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知:
關于電子産品使用:
學校提供了五個主要的學習支持App,輪流使用;
小A的華文、繪畫、思維課程在線上,每周各一次;
他每天還有看20分鍾動畫片的需求;
在學校時有些學習(比如數學)也需要用Ipad。
關于戶外運動:
嚴格來說,也就是這周才加上早上走路上學,但也只有每日20分鍾,日均2小時的戶外時間嚴重不足。
這樣看來,“保護小A的眼睛”,形勢其實並不輕松。我列舉的使用電子産品時間已經是最低限度,保障了他的基本需求,還沒有加上遊戲。在電子應用已經不能再壓縮的前提下,假如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保護孩子的視力,近視將是早晚的問題。
認知上重視起來,采取的行動計劃也要有效、便于執行。
我的計劃分AB兩面,A面是家庭效能支持,來自:
1、所有的燈換成白光,光線必充足;
2、天黑之前結束電子應用;
3、小A喜甜,盡量控甜;
4、隨時糾正他的用眼姿勢;
5、飲食搭配多樣化,水果豐富;
6、適度學習。
至于B面——便是這篇文章的重點,Forest Bathing計劃。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日本兩位醫生做了一個與壓力有關的實驗:他們將兩組實驗對象分別安排了“林間散步”與“城市散步”的任務。
在林間散步的那一組實驗對象,測試後的壓力程度明顯低于城市散步的那一組,這就是著名的“Forest Bathing”實驗。
這是日本的Shinrin-Yoku森林浴法,以及美國的自然與森林療法協會(ANFT)引導人們在Forest裏治愈身心的理論基礎。
Louise Chawla是最早進行自然與兒童成長的關系研究的一位學者。她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證據,證明:
當兒童與自然環境有更緊密的聯系時,
他們會更快樂、健康。
一、 在自然中活動可以給人體身心帶來的優點
1、抗菌
森林中的常綠喬木Evergreen(終年綠葉且株形較大的木本植物),能夠釋放出一種神奇的化學物質——殺藻劑。
這些植物殺菌劑既能保護植物免受病毒、細菌和真菌的侵襲,還可以被待在森林中的人類所吸入和攝取,簡言之,它賦予了我們一些抗菌功能,對年幼的孩子們來說這當然是好事。
2、免疫
如果人們能在森林裏長時間停留,在這裏以三天兩夜的時長爲例,他們的NK(自然殺手)細胞得到增強,NK細胞可以在免疫系統中駐紮並摧毀生長癌細胞的細胞,這種效能將持續長達一個月的時間。
3、情緒
皮質醇是一種壓力因子,副交感神經則可以釋放興奮與快樂的因素,這個結果顯示壓力低而愉悅的情緒高(作爲一個十分重視孩子情緒的媽媽,這一點對我真的很有誘惑)。
4、大腦
我一直很喜歡聞大自然的泥土和草香,但我並不知道,當我們吸入土壤的味道時,土壤中的牛分歧杆菌(一種細菌)可以供給大腦營養因子,從而讓我們更聰明。
實驗結果顯示,與這些細菌共存的小鼠在做導航迷宮時的速度是未與這些細菌共存的小鼠的兩倍。
在另一項研究裏,與大自然僅僅互動一個小時,孩子的記憶力和注意力就增加了20%。
經常進行Forest Bathing的人,經過測試皮質醇、脈搏頻率和血壓都更低,並且副交感神經活動也更多。
以上是通用性研究,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們。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索與兒童有關的重要研究與理論。
二、 除了預防近視,兒童在自然中活動的重要性
150年以前,Herbert Spencer提出了“剩余能量理論”,認爲生物體都能産生一定能量以滿足其生存所需,當基本需求滿足,若還有剩余能量,將成爲多余的能量。
過剩的能量累積會造成壓力,必須消耗掉,因此被視爲無目的的行爲遊戲就是人和動物用來消耗能量的方式。
Herbert Spencer的這一理論直到今天仍在流行。它可以解釋:
爲什麽兒童在教室裏上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課之後,需要到Playground上奔跑、追逐;
爲什麽兒童比成人更有精力?因爲他們的生存需要可以由成人給與,因此有更多過剩精力;
爲什麽高等動物比低等動物更有精力?因爲前者能更有效地滿足生存需要,將更多的剩余精力用于遊戲。
-兒童與自然接觸的曆史-
在人類漫長的曆史進程中,當孩子們可以自由玩耍時,他們的第一選擇通常是逃到最近的野外場所,無論是院子裏的大樹還是灌木叢,或附近的水道和林地。直到兩百年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兒童是在田野、農場裏度過了他們的一天。
今天的兒童則被城市化包圍了,他們的物理邊界被人爲縮小,在戶外玩耍的童年文化已經消失,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轉移到室內。
我搜集了國際範圍內學者們對兒童在自然中玩耍的一些重要研究,讀者若有需要可以延伸閱讀:
1、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症狀的兒童與大自然接觸後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Taylor 2001);
2、在集中度和自律測試中,喜歡自然和經常接觸的兒童得分較高(Wells 2000,
Taylor2002);
3、在自然環境中經常玩耍的兒童表現出更高的運動適應性,包括協調性、平衡性
和敏捷性,並且生病的概率更低(Grahn等 1997;Fjotoft 2001);
4、 當孩子們在自然環境中玩耍時,他們的玩耍會更加多樣化,富有想象力和創造
力的玩耍可以培養語言和協作技能(Moore&Wong 1997,Taylor等,1998;
Fjotoft 2000);
5、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可以通過提高兒童的意識、推理和觀察技巧來改善他們的認
知發展(Pyle 2002);
6、大自然可以緩解生活壓力對兒童的影響,並幫助他們應對逆境。在自然中暴露
的次數越多,收益就越大(Wells 2003);
7、在多樣化的自然環境中進行遊戲可以減少或消除欺淩行爲(Malone&Tranter
2003);
8、大自然可以幫助兒童發展觀察力和創造力,並灌輸一種和平與世界相處的感覺
(Crain 2001);
9、自然界的早期經驗與想象力和奇觀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聯系(Cobb 1977,
Louv 1991);
10、在大自然中玩耍的孩子對彼此有更積極的感覺(Moore 1996);
11、兒童在戶外度過的時間減少導致發達國家兒童近視增加(Nowak 2004);
12、自然環境刺激了兒童之間的社會互動(Moore 1986,Bixler,Floyd&Ham
mutt 2022);
13、戶外環境對于兒童發展獨立性和自主性很重要(Bartlett 1996)。
不要再蹉跎時間,孩子年幼正合適,孩子大了也不晚,趕緊安排一次Forest Bathing吧!
–引導孩子進行Forest Bathing-
有些機構並未做深入的研究,或者沒有形成適合兒童的自然教育認知,因此把一些成人的自然項目用在孩子身上,諸如雨林破壞、酸雨、臭氧空洞和捕鯨之類的環境教育,這聽起來很高大上,對家長們會産生一定的誘惑。
但一些學者早已有前瞻性地發出了警示(Cohen&Horn-Wingerg等):
“兒童對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獨特的認識方式需要發現和探索性學習。試圖對小學生講解一些抽象概念(如酸雨)的結果可能是分離,因爲這些問題超出其認知能力、理解力和控制力,他們可能會變得焦慮、情緒低落並對這些問題産生恐懼感。
這可以演變爲:對自然界和生態問題的恐懼—對外界的恐懼—産生恐懼症。”
因此,當我們爲孩子們策劃這一次活動時,首先給自己做好心理建設:
不要在兒童與地球建立親密關系之前就傳授知識與責任;
兒童對自然的情感比他們對抽象、邏輯和理性的觀點更早發展;
讓孩子們發展自己的生物特性—比如對地球的愛;
自然本身是兒童最好的老師,而非書籍和課堂。
孩子們對于Forest的體驗與大人一定是不同的,大人可以長時間靜坐、冥想甚至躺下來與大自然建立連接,可以去學習一些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抽象名詞(如臭氧),孩子需要的則是大自然遊戲。
回到Louise Chawla的研究,
哪些活動可以在自然中促進兒童的學習和培養他們的能力:
在小溪流裏用石頭建立水壩。
通過這樣的遊戲,他們能夠觀察到水流的方向,同時,他們也可以意識到自己擺放石頭的不同方式可以改變水流的方向,這可以促進他們的認知和效能感。
尋找有小溪,樹林,山丘和空地以及有空間感的雜草叢生的“荒地”,這些空間可以提供創造力,用水、石頭、樹枝、草和其它發現的物體玩創造性遊戲。
這些簡單的自然元素支持多種遊戲方式,並具有多種健康益處,包括更好的運動協調和平衡、增加運動量、更健康的體重、更好的專注力和更少的沖動,更少的沮喪或心理困擾以及更有活力、創造力和合作能力。
觀察鳥類,觀察植物,收集地上的落葉拼成他們想要的畫面。
新加坡的植被極其豐富,各種熱帶的植物與動物並不匮乏,和孩子一起探索陌生的物種,對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都將很有益處。
康奈爾&北師大自然教育學習群的同學們推薦了一個不錯的認識自然工具App:形色、懂鳥、花伴侶、漁獲、鳥。
擁抱一棵大樹,靜靜地傾聽森林裏傳來的蟬鳴鳥啼,
聞土壤的土香,各種植物的香味。
這會讓他們感覺到與大自然正在建立一種親密連接。
在安全的前提上他們想要做的任何冒險嘗試。
除了保護視力之外,去戶外的附加值真的不可勝數。在大自然裏盡情探索吧!
在自然裏,做一個快樂的小勇士!
END
若馨
在新加坡陪讀生活三年多,家有七歲半男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喜歡閱讀。歡迎加入“給孩子的新加坡自然遊計劃”。
*圖文來源公衆號:若馨的夢想世界
☆ END ☆掃描小編芝士奶蓋的二維碼
手動拉你進同齡育兒群抱團育兒
備注:孩子出生年份,比如2010
近 期 好 文
點個“在看” 一定要好好生活👇